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既享有作为公民应享有的一般的法定权利,又享有作为受教育者应享有的特殊的法定权利。提高高校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尊重和保护大学生的获得公正评价权;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完善教育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制定《学生法》和主张程序正义,制定《学生申诉条例》等等。  相似文献   

2.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最终目的,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每个公民都应享有并受国家保护的人权,农民的权利应受到宪法的平等保护。事实上,一方面由于缺乏健全的违宪审查机制及相应的制度设置,农民的宪法权利无法获得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在宪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中存在着对农民法律上歧视,农民缺乏平等权利。因此,必须从宪法的角度保护农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迁徙自由权是现代国家公民享有的重要的基本权利,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迁徙自由权同自由权和平等权关系密切。我国现行宪法并未规定迁徙自由权,而现实存在的户籍管理制度又严格限制公民享有这项权利,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入进行,建议以宪法解释的方式在我国宪法中确立迁徙自由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体育权利是公民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由利益、资格、权能和自由四大要素构成,并与生命健康权相互关联,从而决定了体育权利的属宪性,受《宪法》保护。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通过完善体育立法,保障其体育权利,促使他们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9条第一款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该条不仅明确了公民有"依照规定"更改自己姓名的权利,同时也对自然人的姓名变更权作出了一定的限制。由于该条并没有明确指出"依照规定"是依照何规定,实践中滥用姓名变更权的行为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阶层法律地位及其权益状况的分析,从法理角度指出:农民工一方面作为我国公民拥有法律规定的平等权,另一方面却又得不到有力的法律保护而处于边缘化的法律地位;我国农民工权利受阻的最大障碍主要是立法不平等和适用不严格以及权利调节救济机制设置不合理。农民工所享有的个别劳动权是其维护个人利益的权利基础,集体劳动权是维护其社会利益的权利基础。农民工可以通过私力救济、公力救济、社会救济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的思想其中内容之一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是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执行者和维护者,它是履行国家和政府权利的主体。国家公务员享有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使职能的权利。行使权利但必须首先依法履行义务。所谓义务,从法学的观点而论,是指公民按照法律应尽的责任;从伦理学的意义而论,是指人们对社会或他人在道德方面应尽的责任。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  相似文献   

8.
平等是作为人所应当拥有的一种资格,平等权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合法公民依法所应当享有的一种原始权利。平等必须通过平等权的实施来实现,而平等要想化为平等权去实现,必须由法律去规范。一直以来,我国就注重对包括平等权在内的公民权利进行保护,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公民的宪法平等权仍然受到破坏,或者与宪法规定的精神相去甚远。其中国家公权力(尤以行政权力)的不利影响最甚。因此加强行政诉讼对行政权力的控制,保护公民的宪法平等权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因户口、职业、经常居住地非农化以及集体义务难以履行等原因,农村大学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受到质疑甚至否定,导致其土地权益易被侵害。调查结果表明,在“两权分离”制度下,农村女大学生上大学前未分得承包地的比例高于男大学生,农村男大学生上大学后土地权益受侵害与户口迁移正相关,农村女大学生上大学后土地权益受侵害与年龄正相关,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较高。在“三权分置”制度下,应明确在校农村大学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和“农户家庭成员”身份,即在校农村大学生应与其他村民平等地享有分得承包地的权利、平等地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各种收益,并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地享有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在承包期内(包括延长期),无论农村大学生的身份怎样变化,只要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发包方都不能强制收回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确地到人、确权到人”,切实保障农村大学生流转土地经营权后获得应有收益,并充分保障上大学前未分得承包地的农村大学生的合法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任重道远。帮助学生确立"公民"身份,让学生尝试到作为"公民"所受到的尊重和享有的权利,并让其真正承担起对社会的"义务",是此项改革的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11.
在物管服务关系中,业主既享有物管法规直接规定的权利,还可享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权利;既负有物管法规直接规定的义务,还负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王洪宇 《现代经济》2007,(11):56-58
[在物管服务关系中,业主既享有物管法规直接规定的权利,还可享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权利;既负有物管法规直接规定的义务,还负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13.
王洪宇 《现代经济》2007,(11S):56-58
在物管服务关系中.业主既享有物管法规直接规定的权利,还可享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权利;既负有物管法规直接规定的义务.还负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义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环境权新论     
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或者是在清洁和健康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环境权仅指生态性权利,不应将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权和国家环境管理权纳入。环境权的享有者只能是公民或个人,因此也可称为公民环境权,不存在法人环境权、组织环境权、国家环境权或人类环境权之说。环境权是由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等一系列实体性权利所构成的"权利束",属于具有宪法位阶的基本人权,而且是基本人权中的社会权,其客体是满足每个公民生活需要的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接受陪审团审判权"是当事人享有的一项诉讼权利,也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宪法权利。这种权利在宪法、普通法、制定法和衡平法上都有其法律依据。"接受陪审团审判权"之所以入宪,就是因为它具有对抗强权以维护公民自由,发挥制衡法官以保障政治民主,维护司法独立和提升司法权威等功能和价值。目前,我国建立陪审团审判制度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公民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目前大学生群体公民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主要表现为成员资格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普遍不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性别、家庭背景、生源地、专业类型和政治面貌对其公民意识的培养都有显著相关性.但是,不同因素在影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各个方面的程度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公民权是由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重要权利。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有关公民权的保障和救济成为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在立足我国公民权宪法保障的基础上,结合外国有关公民权宪法诉讼的成熟经验,提出建立我国公民权宪法诉讼机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公益诉讼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任何公民都有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当之无愧也应当享有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为了鼓励公民提起公益诉讼并且防止公民滥用诉权,我们可以采取诉讼费用制度公平分担诉讼费用,仿效前置审查起诉模式防止滥用诉权和诉后追究责任制度制裁滥用诉讼行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所谓共有权,是指业主对于建筑物内专有部分以外的其他共有部分和建筑区划内的共用部分和共用设施所享有的权利。新制定的《物权法》第一次规定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明确业主除了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以外,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以及建筑区划内的共用部分和共用设施,也享有特定的权利,这便是业主的共有权.但是《物权法》对共有权的规定较为简单和抽象,本文通过参考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外相关立法和理论界的相关学说,对共有权的客体、内容及共有权中的若干争议问题进行解读,以期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落于京杭大运河河畔、风景如画的山东济宁运河小区。  相似文献   

20.
公民的基本旅游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在旅游领域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对这一权利认识上的模糊,使得旅游界和广大公众难以有效地行使这一权利,旅游领域的许多问题与此密切相关。对"公民基本旅游权利"的概念给以初步的揭示和解读,根据中国宪法公民权的相关规定,从"宪法公民权利"中分离出"公民旅游权",分析了这一基本权利的法律地位和性质,为公众更好地行使这一权利,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为旅游业的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