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弱化所有权、强化经营权”的提法出现在80年代中期。据我的记忆,是由一位领导人提出来的,并且,曾经对人们如何理解所有制问题发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对所有制是经济手段的问题,学术界提出不同观点,发表不同见解,通过争论以取得共识,这无疑是件好事。这里发表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周叔莲今年6月撰写的稿件,本期己刊完,欢迎学术界有识之士共同探索,欢迎来稿c所有制是不是也是经济手段认为所有制也是经济手段的,我不是第一人。1993年2月有位杂志主编约我写文章,给我开了一批选题,其中有个题目就是“计划是手段,所有制也是手段。”“计划是手段”显然出自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说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当时我在研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问题,正在写一篇文章论证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3.
“集体”所有制工业在江苏省常州市的地方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77年全市共有“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243个,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61%,它们的职工人数和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市的39%和22%。全市生产的500种主要产品中,“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生产的就有200种,尤以轻工业产品为最多。常州市“集体”所有制工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街道和社队办的“小集体”所有制企业,共有65个,占全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的27%,这部分是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真正的劳动群众  相似文献   

4.
看了《经济研究》第6期王瑞荪同志的文章《一个历史唯心论的黑标本》,感到有些糊涂,尤其是所有制性质与领导权归根到底谁决定谁这个问题更令我不解。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把不解的地方提出来,请王瑞荪同志或其他同志帮助我解决。王瑞荪同志认为:“所有制性质决定领导权的归属”,“在社会主义社会,企业领导权的归属,也只能由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性质决定。”社会主义企业的领导权到底应该归属于谁呢?按照文章中“所有制性质决定领导权的归属,而不是领导权的归属决定所有制的  相似文献   

5.
<正> 孙冶方同志在他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中,对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提出两点批评意见。对此我有不同意见,在这篇短文中,我先谈一谈所有制问题。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第一点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如果依照孙冶方同志引用的恩格斯的定义,那么恩格斯的定义第一点是“生产”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5&;#183;31”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含义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这不仅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全民所仅制企业在向本企业的职工发放工资奖金并且上级税利之后。剩下的自留资金归谁所有呢?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新问题。 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有一种观点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自留资金应当归企业所有。我不同意这一观点,我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自留资金仍然应当归全民所有。 一 全民所有制是以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为基本特征的,这是它与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的根本区别。在社会主义阶段,全民所有制只能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因此,在全民所有制中,生产资料只能归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学界对所有制问题展开了新一轮激烈讨论和冷静反思,焦点集中在两大问题上:如何理解混和所有制经济;如何判断股份制企业所有制性质。目前学术界对于既有公有资本(国有资本或集体资本参股)又有非公有资本参股的股份制企业(A)和没有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参股的股份制企业(B),并没有取得共识,对其所有制性质及其能否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争论非常激烈。为了便于讨论,把上述A称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把B称为“公众股份制企业”。当前,对这两种股份制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的争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1·泛公有制论。认为…  相似文献   

9.
时下,不少人把“优生优育”引入企业,或进行有效益的规模扩张,或进行“分灶”式的“母体裂变”,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裨益匪浅,企业优生、优育学也随之应运而生。然而,我始终感到,光有“优生优育”的学问还意犹未尽。因为,企业似人,生死难逃,祸福难免。死,有重于...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现代企业与高校之间技术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立足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以经验取样法为研究范式,以高管与高校之间技术转移体验及创新成效为对象,展开连续15周日记研究,结果发现:“高校—企业”技术转移会积极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规划性博弈与功利性博弈具有中介作用,技术吸收能力具有调节作用。由此证明,在“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合作中,企业技术吸收能力水平在历经组织间博弈后,将显著调节由技术转化而形成的创新绩效增幅。建议相关企业主动开展创新合作,并通过均衡性博弈机制完善自身技术吸收体系,实现“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双赢”初衷。  相似文献   

11.
李勤 《经济师》2008,(11):49-49
当前普遍存在企业招不到满意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钱伟长教育思想中“拆掉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墙”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职业教育应该遵循钱伟长先生这一教育思想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探索。深度开发企业资源,让大学生在学校就接受企业需要的职业教育,实现学校到企业人才培养的“无缝链接”。  相似文献   

12.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从长远来看国进民退绝非一种态势,中国经济应该是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并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国有资产不断增值,除了极少数行业是国家独资和控股以外,混合所有制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及我国所有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英 《经济问题》2004,46(5):9-11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对完善目前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从有利于人的发展着手所有制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求企业达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这是我国现代企业改革的方向。这“十六字”方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我们应该全面、系统、全方位的理解并加以实施。我想,对“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这三句话,只要下决心,抓住时机,积极推进,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完全可以获得成功的。而“科学管理”是一项艰苦、细致、长期的系统工作,它是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精髓和主心骨。在企业内部,要使企业管理科学化,就必须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狠抓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来带动整个企业的全面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56年完成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即形成为一种单一的、僵化的公有制结构。所谓“单一”,是指除了公有制以外,其他非公有制在大陆上几乎不存在了;再就是公有制中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集体所有制要向全国所有制“过渡”,并且已经人为地“过渡”了一些。所谓“僵化”,是指这两种公有制形式,因为实行政企合一、统收统支的体制,搞得非常死板,缺乏生机。  相似文献   

16.
张奇志  张弦 《经济世界》1999,(10):66-68
经理:这个企业我不能贪为己有,它千真万确是村集体的。村委会:这个企业戴了我们集体的“红帽子”十多年,现在一定要还其真面目。工商局站到了村委会一边,裁定该企业姓“私”。经理不服认定,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工商局的认定。嵊州市华联家用电器工业公司突然象烫手的山芋,谁都怕碰手。这到底怎么回事?它到底为谁所有?这起纷争意味着什么?这是浙江省首例因企业性质姓“公”姓“私”之争走上公堂的讼案,在案发地———浙江省嵊州市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个企业的离奇身世从“华联”身世,人们可以看到有关它真假、“死”“活”、盛衰交织…  相似文献   

17.
围绕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已进行十多年了,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有些企业甚至出现“雄风渐减”趋势。症结何在?实践证明,关键在于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所有权的直接利益驱动机制和产权的刚性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企业改革如果不触及产权这个核心问题,将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产权改革问题是深化企业改革,盘活国有企业资产存量,搞活大中型企业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这是我国长达十多年改革探索得出来的结论。从1984年开始,我国围绕搞活大中型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盈亏包干制、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贯彻《条例》转换经营机制等阶段。其间曾有意无意回避了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12日,京城雪花飞舞,瑞气呈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我的新著《思想统治企业》举行首发式。下午,顶着飘飞的雪花,我以作者的身份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的“逸夫学术交流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是由三个“人”字组成的,分别代表着“人民”、“人本”和“人文”。那天的即兴演讲,我就是从“人民”、“人本”和“人文”这三个角度展开来说的。  相似文献   

19.
“这是我自筹资金创办的企业,我是企业法人、董事长,自然是职业经理人。何需办理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书?”一位私企集团老板如是说。  相似文献   

20.
姚平 《经济纵横》2006,(11):58-59
小李拿着辞职信看着我打完一个漫长的电话,然后说:“张处,对不起,您看看这个”。 我拿过来一看:“你也要离职?”这已经是第三个要离职的研究生了,前年一共从国内知名高校招聘了6个研究生,现在已经走了快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