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运用挖掘数据手段,得到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属性与特征,已成为研究旅游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相关理论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三亚为例,以知名旅游网站蚂蜂窝的文本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使用ROST CM6软件对游记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获取游客对三亚感知的相关信息。了解游客真实体验与感受,探讨影响旅游感知满意度的因素,并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代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笔下的苏州运河遗产有几个特点:其一,对以虎丘、宝带桥为代表的运河遗产引经据典,记述详细;其二,感慨苏州部分景点的荒凉与破败;其三,不乏对中国人的歧视与偏见。诸如内藤湖南的苏州游记文本,从不同侧面为我们保存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记忆,与国内同时期史志资料对照阅读,有助于苏州古城整体形象的建构,也利于后人更全面认识运河遗产以及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3.
范恒  王凯  彭燕 《特区经济》2023,(4):152-155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江西资溪县为例,对森林康养旅游游客情感特征进行分析。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为时间区间,利用爬虫软件从去哪儿、马蜂窝、同程旅行、携程四大旅游网站抓取目标文本,通过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 6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梳理出资溪县森林康养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表明:游客积极情感占主导地位,消极情感所占比例较小,积极情感强度以中度和高度为主,消极情感以一般和中度为主。为进一步增加游客积极情感、削弱游客消极情感,资溪县应从游客体验、产业体系、市场监管、管理制度与专业人才五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红色旅游客群年轻化的趋势下,红色旅游更应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红色博物馆是红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例,从具身视角出发,运用社会网络文本分析法,对大数据视野下游客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红色旅游感知形象进行分析,在前人基础上,构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旅游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利用IPA分析法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具身体验要素的重要性和实际表现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体验品质的优化对策,以期提升游客的红色旅游体验品质,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消费比例日益增长,游客体验交互效应及价值共创成为常态。旅游数字足迹挖掘与研究,有利于以游客体验核心价值、最佳利益为出发点,构建服务型企业管理制度层面的口碑及业界诚信,从而实现企业、员工与游客最终的共赢。基于南粤古驿道旅游地形象感知研究视角,选取河源粤赣古驿道为研究区域,运用ROST网络文本分析、百度指数等数据挖掘方法,从多维度、多视角开展旅游地形象感知研究,对河源粤赣古驿道及其沿线景区开发、游客满意度优化提供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成为游客感知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本文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以12个旅游网站的游客评论和旅游游记为样本,选取广州红专厂为案例地,对文化创意产业型旅游地的游客感知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高频词的统计结果,从形象感知、旅游动机、消费偏好和情感体验四个方面构建了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感知的概念模型,并得出相关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对红专厂创意文化园旅游的深度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时期游客对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界对品质旅游的已有研究多侧重旅游供给品质的提升,而对旅游需求品质的关注相对较少。关注旅游需求品质,采用扎根理论的技术手段对网络游记进行文本分析,挖掘品质旅游时代的游客诉求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品质化是游客的核心诉求,且在技术支持与保障体系的保障下,具体表现为产品品质、服务体验、主客交互与文化需要四大旅游诉求。游客诉求体现出“身体需要”与“精神需要”内部的品质化升级,以及旅游诉求从“身体需要”向“精神需要”的转向与升级,对旅游业提质升级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旅游形象可以刺激旅游动机的产生,从而引发相应的旅游决策行为。因此做好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定位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秦皇岛为例,基于网络文本数据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秦皇岛目的地滨海长城旅游形象。研究发现,官方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均围绕长城形象构建,但关注核心与构建路径具有差异;官方投射形象所关注的维度依次为人文吸引物、服务与管理、旅游体验、旅游设施、自然吸引物;游客通过感知建构的滨海长城旅游形象的关注维度依次为人文吸引物、旅游体验、自然吸引物、旅游设施、服务与管理。基于此,应将长城与滨海、人文与自然多维融合,立体化塑造滨海长城目的地形象,加强形象宣传力度,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  相似文献   

9.
尹书婷  段佩利  尹鹏 《科技和产业》2023,23(16):102-106
为进一步加快海洋主题公园转型升级,推动海洋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国30个海洋主题公园的线上游客评论数据,运用编码分析和网络文本分析,开展海洋主题公园游客感知研究。结果表明:亲子游是中国海洋主题公园的主要旅游形式,多数游客对中国海洋主题公园旅游形象感知持积极态度,满意度较高;正面情感评论中,高频词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情感体验和旅游吸引物类,其中情感体验中的推荐程度类高频词占比最高,旅游吸引物中的特色场馆和海洋生物类高频词占比较高;负面情感评论中,高频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旅游吸引物类,其次是情感体验和管理服务类,其中旅游吸引物、旅游成本、治安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是游客负面情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凌奎才  蔡月祥 《特区经济》2010,(12):163-166
本文针对大纵湖旅游度假区的资源现状和特色,从乡村旅游的体验角度,通过对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与动机分析,设计了乡村体验游的深度开发策略:乡土风情体验、乡村文化体验、乡村劳作体验、乡村娱乐休闲体验、乡村特色餐饮体验、乡村儿童素质教育体验和利用网络,加强游客之间、游客与度假区之间的深度联系。  相似文献   

11.
赵晓艳  石峰 《科技和产业》2023,23(17):244-252
游客体验研究对发展高品质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内近二十余年的游客体验文献进行分析,多视角探讨游客体验的研究热点演变与趋势。结果表明:研究热点主要为探究游客体验基础概念、表现形式和发展领域3大研究方向;前沿趋势集中在系统理论、旅游供需、旅游产业发展和政策理念及旅游研究方法4个方面。未来我国游客体验的发展应在构建理论体系、深化热点主题、拓宽研究视角和创新研究方法4个方面进行深化。  相似文献   

12.
林轶  曹清芳 《科技和产业》2023,23(22):93-98
以中国电影主题公园为例,收集多个旅游网站游客评论数据,采用LDA主题模型方法、共现网络分析方法及情感分析方法对游客评论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电影主题公园游客评论可以分为旅游服务主题、旅游景观主题、整体感知主题以及活动体验主题4个主题。结合共现网络分析及情感分析结果识别当前景区现状及痛点,为文旅企业经营者提供较为准确的游客偏好信息,也为企业后续管理及决策提供相关理论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对西安城墙的游客点评进行了挖掘,借助文本分析工具Rost CM6获取高频特征词,使用SPSS软件对高频特征词的频数分布进行曲线拟合分析,采用扎根理论编码,自下而上探讨了旅游地感知形象评价体系。西安城墙旅游形象感知的高频词呈“长尾”分布,其评价体系是功能性和情感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游客服务、交通环境、旅游环境、资源开发、游客体验、景区管理、产品供给以及游客规模为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三亚西岛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实地考察法,搜集西岛相关评价,归纳总结高频词汇,针对西岛旅游资源开发、配套设施建设、管理与服务现状等方面开展深入分析,探索西岛游客体验现状。经研究发现西岛目前存在地方文化深度体验不足、配套建设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现存问题,本文提出深化游客体验基本对策,以促进西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贵州省AAAAA级景区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调查,实证发现,在感知拥挤情况下,影响游客选择目的地的因素主要是年龄与职业身份。旅游年龄越高,参与拥挤目的地旅游的体验感越低,且可能引发的旅游风险相对越高,从而倾向于选择不拥挤旅游地。基于此,文章从实行预约及限流制度、完善景区管理制度建设和开发景区游客实时人数的APP三方面提出缓解景区拥挤和提高游客体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旋  黄学彬 《科技和产业》2023,23(9):184-190
以知名旅游网站游客2019—2022年对海南旅游文本评论为研究对象,将海南按照地理位置以及代表城市,划分为以琼海为代表城市的东部区域、以三亚为代表城市的南部区域、以儋州为代表城市的西部区域以及以海口为代表城市的北部区域4个区域,运用TSE(旅游情感评估)模型对样本进行分析,获得海南旅游游客的情感表现。运用Gephi对评论的高频词进行提取及游客情感画像。研究发现:游客对海南旅游的评论文本中正面评论占比高,均带有较强的积极情绪;游客均表现出对人文类旅游资源的兴趣,比自然资源更能激发游客的正面情绪;与4个区域中的高频词“文化”相关联的节点之间有很大差异,彼此互不相同。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对海南旅游营销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永乐  陈远生  张雷 《改革与战略》2007,23(12):123-126
文化遗产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游客的感知与偏好对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对平遥古城国内游客的问卷调查,分别研究了游客对旅游商品、娱乐活动、旅游吸引要素、住宿地点和旅游服务的感知与偏好.分析发现,平遥古城应该从保护遗产原真性、深化体验设计、突出地方特色、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四个方面入手,推动文化遗产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等研究手段探寻城市旅游景区的形象感知,发挥城市旅游景区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的功能,以青秀山风景区为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构建出青秀山风景区形象感知要素体系,运用IPA分析法分析游客感知要素结构以及体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景区的主要感知是围绕知名度和区位,游客对景区的整体情感趋于积极正面态度;IPA(重要性及其表现性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游客感知要素大部分表现性较好,也存在少部分表现性低于平均水平,整体感知要素重要性差异较大,游客对景区的关注较为综合全面。针对评价结果从丰富消费产品供给、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加强景区管理服务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游玩环境,提升景区的游客感知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体验旅游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发展体验旅游有利于满足旅游者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西藏的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迅猛,但其产品的初级化特征明显,根本不能使参与其中的游客获得丰富、独特而又值得回味的深度旅游体验.要想使西藏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重视旅游产品的体验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体验经济视角出发,阐述了体验经济与体育旅游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体验经济下,体育旅游应关注游客的体验需求,提出了体育旅游发展的体验式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