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资本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向中国、中国的企业走向海外融资已是大势所趋。国内企业尤其像阿里巴巴这样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走上了海外上市的道路,利用国际资本的“血液”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这对企业的发展和国内经济改革是起到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呢?本文重点对国内企业海外融资的原因,海外融资的利弊及对策做了仔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与国内股票市场疲弱不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上书写长袖善舞的历程。充分利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对企业而言是经济现实的选择,但我们应该看到:大量企业海外上市,对我国蓬勃发展、在股市融资方面有巨大需求的新兴资本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八大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强有力的增长,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掀起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为了迎合这一趋势,海外很多交易所都纷纷到中国推销其融资制度和融资环境.正如欧洲证券交易所中国区总裁潘康所说:"跟以前不一样,现在所有国际上排得上号的交易所都到中国来做推介,国内的企业选择多多了".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已经日益得到了海外投资者的关注,我国企业也日益受到国际投资者的认可和欢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企业已经能够充分利用海外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应该说,与过去几年相比,2006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有着如下比较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国际金融市场与我国企业海外融资吴祖尧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已成为一种必然。以往我国企业海外融资主要是通过香港进行的,但为了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实现融资市场多元化,我国企业有必要探讨在其他国际资...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准则的实施,自2007年起,中国企业将使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与国际资本市场对话,这将有利于国内企业进行海外融资,拓展国际业务,实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也随之快速发展,新的经济形势让中国企业的目光开始转向国际市场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步入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质资源,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机构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本文以西王食品2016年的海外并购事件为案例,系统分析了企业海外并购中可能遇到的估值、融资和支付三类财务风险以及针对风险财务的措施,希望借此能够给同类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战略的战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资本的跨国流动带动了会计服务的跨国流动,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联度的日益加深,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融资和海外投资日趋频繁,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顾瑞漒  张磊 《金融研究》2009,(12):201-206
关于中国融资成本的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第一,国内经济学界大多肯定了国有银行信贷主导的企业投融资体制具有降低融资成本,加速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的作用。不过,国内经济学界同时也提出国有银行信贷主导的企业投融资体制可能引发信用膨胀和融资成本的周期性波动。第二,国内经济学界大多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尚未发挥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字     
三季度73家内地企业IPO融资218.56亿美元"三季度中国内地企业上市融资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218.56亿美元,共有73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其中,33家企业在海外各市场上市,融资74.67亿美元;境内资本市场本季度表现超越海外市场,吸引了40家  相似文献   

10.
王昊天 《新理财》2013,(Z1):51-53
2012年,中国企业的"海外之路"并不顺利,据投中集团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共有71家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IPO,累计融资645.9亿元,上市数量及融资金额同比分别减少32.4%、49.2%。其中,共有58家内地企业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融资约631.6亿元,分别占赴海外上市数量及融资额的81.7%和97.8%,香港依旧是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市场。神州租车和拉手网取消  相似文献   

11.
<正> 2003年以来,香港创业板、新加坡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等海外资本市场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内地的推介力度,以吸引中国内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上市,并掀起起了一股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潮。 对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尚福林说,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境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12.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除了所需要的政府资源、产业链资源之外,其中还有一块不可或缺的就是金融资源,从资本融资的角度讲,我们应改变过去企业依赖银行的做法,而完善以资本市场为引导的,也就是非银行体系主导的资本再循环体系。当前许多国内企业加快了海外上市融资的步伐,那么国内企业该怎样进行海外上市融资呢?  相似文献   

13.
孔翔 《深交所》2006,(11):23-25
近年来。我国大量新经济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纷纷赴境外上市,新浪、搜狐、百度、携程、盛大等几乎所有中国概念的网络公司及商业模式创新龙头企业都通过海外市场进行融资。一方面,国内投资者丧失了分享中国新经济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国内日渐高趋的储蓄率表明,大量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金融资源浪费严重。这一客观事实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我国经济强有力的增长,国内企业融资需求也极为迫切,海外上市掀起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为了迎合这一趋势,海外很多交易所(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甚至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证券交易所)都纷纷到中国推销其融资制度和融资环境。海外上市,并不简单意味着融资渠道的拓宽,更是企业国际化的基础。国际大型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经营的国际化,与融资渠道的国际化是密不可分的。然而,与一般工业企业相比,海外上市对于我国银行业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企业也将融资目光投向了海外的资本市场.但是,这种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总是局限于美国或者是香港的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16.
海外上市:规则变迁折射新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资本市场认识的加深,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促进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但是由于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当时刚刚起步,而且主要定位于配合国有企业脱困,能够在A股市场上市融资的企业数量相对于有意上市的企业数量有限,难以在A股市场融资的企业于是开始选择其他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7.
吴铭 《深交所》2005,(12):17-17
针对直接融资比例偏低、中小企业板发展速度缓慢以及国内企业大量海外上市导致内地股市边缘化等问题,参加第四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的证监会老领导刘鸿儒、周道炯、陈耀先纷纷表示,希望国内资本市场能够做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主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的三个“不偏废”。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的H 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伴着一声清脆的锣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内响起,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年度征程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值得纪念的一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总体上,2004年延续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的“红色旋风”,国外投资者在看好中国经济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这些企业是中国最优秀、最活跃与最有潜质公司的代表,投资这些公司便可以间接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因此很多中国企业成为海外资本市场的“宠儿”。但是,回首2004年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也有一些隐忧与不安。  相似文献   

19.
李磊 《理财》2006,(3):81-83
中国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资本市场的发展却相当缓慢,使海外上市融资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青睐。相对于国内上市门槛高、市场单一等限制,海外上市的选择机会似乎更多。而手续简单、上市条件宽松的“买壳上市”更是许多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激情,也吸引了国外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投资中介蜂拥而至,他们都将目光聚焦在上市“中介费”上。在自称提供海外上市服务的众多海外中介机构里,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于是,一些“无良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即国内一些民企对境外上市缺乏必要的了解,采取各种手段制造了一幕幕的海外“买壳上市”骗局。  相似文献   

20.
外刊扫描     
《证券导刊》2010,(12):9-10
欲破8年融资"封杀"阿根廷高调重组债务因2001年主权债务违约而遭遇8年海外融资"封杀"的阿根廷政府有望于本月重返国际资本市场。当地时间3月31日,阿根廷经济部长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