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企业家》1999,(11):53-54
1O月份,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在北京几所高校中进行了巡回演讲。本刊对他此行全程关注.并在演讲间隙对他进行了专访。张教授自80年代初即对中国经济有精辟的分析和准确的预测,他此行演讲中的许多观点亦值得向读者尤其是内地企业家推荐。  相似文献   

2.
著名经济学家、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讲座教授张五常先生日前在WTO与新经济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要孤注一掷》的演讲。 张五常教授是现代新经济学创始人之—。1997年张五常教授当选为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殊荣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他也是华语世界公认的用中文写经济评论或经济学散文最好的经济学家。 对于中国跟美国达成的世贸协议,张教授认为经济学有一个很简单的看法,一直以来在世界上有一个让人最可靠的工业,就是一个被人家赚钱的工业。比如说香港没有自己的农业,可是香港人—点都不需要担心没有面包…  相似文献   

3.
李岷 《中国企业家》1999,(11):55-55
对身处经济学界的人来说,张五常是个无法回避的名字。在制度经济学大行其道的这二三十年间,张五常是可与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艾智仁等大师比肩的惟一华人经济学家。据说,张五常第一次到科斯办公室,科斯曾不无怀疑地问他:“你了解我的学说的实质吗?”但张五常的回答马上让科斯改变了态度,张刚一答完,科斯马上亲切地问张是否已吃过饭。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家张五常新近出版了中英文双语版的著作《中国的经济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这本书的原型是为2008年7月在芝加哥大学举办的纪念中国经济改革30周年的国际会议而提交的英文论文。论文的中文版本约有4万字。论文的写作呈五常教授一贯的风格,语言精彩,结构巧妙,大气磅礴,有一气呵成之势,当属他数十年倡导的“经济解释”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5.
蒋蕾 《中国新时代》2010,(1):133-133
《中国的经济制度》堪称张五常教授的“学术封刀之作”,因张教授对这一命题的研究严谨而自成体系,他也自认存有生之年小会再有如此长期深入的学术研究,“创作此文非常难:要跟进中国的发展三十年,资料要有各方君子的协助,自己昕学刚好全部用上,机缘巧合让我发现了新大陆。有了这一切,我还要细想三年。如果小是某天晚上我在半睡半醒中想到作学生时读到的马歇尔的一个脚注,可能到今大也想不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就是选择的学问。“经济学的第一个基础假设,就是个人做决定,做取舍。所谓决定者,选择是也。这其中有一个并不浅显的哲理。经济学是以推断人的行为来解释现象的科学。我们说的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经过选择的。”问题在于,面对数不清的产品,顾客如何做出他的选择?张五常的《关于新制度经济学》是以交易成本为核心展开的,同时,他“倾向于根据成本来表示约束”,我们也借鉴一些张氏的观点,从成本角度人手开始我们的品牌经济学之旅。  相似文献   

7.
周世杰 《活力》2010,(14):107-107
中国作家、演讲家郑渊洁,一个人坚持25年一直在写一本月刊,成为世界纪录保持者.令人不可思议。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这源于我有隐形的翅膀。”我被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这隐形的翅膀,不就是想象力吗?小学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中也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8.
“月”读     
《中国的经济制度》(中英双语)张五常著·译ISBN:978-7-5086-1643-8出版日期:2009年10月定价:25.00内容简介:作为张五常对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制度潜心研究后收获的精华之作,书中凝结了近几十年来,他长期深入调查和思考的成果。张五常持续关注中国的经济改革,致力于佃农分成、公司性质、合约  相似文献   

9.
集经济学者、策划专家、财经作家于一身,每一领域都不是蜻蜓点水似的浅尝辄止和涉猎,每一领域都有上佳表现:作为经济学者,他可与吴敬琏、萧灼基等国内顶尖级、“重量级”经济学家深入对话,他被享有国际声誉的香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称为“来自中国南方的经济学家”……作为策划专家,他更是与一系列“第一”联系在一起,他擅长大创意、大策划,是中国第一代职业创意策划人,开中国公开标价卖创意之先河,并为中国创意开出了最高价,而他当时所卖的创意的一个结论与现在互联网的创意如出一辙,他的一项“世界寻梦圆─—奥运商机大策…  相似文献   

10.
李井奎 《中国企业家》2014,(10):117-117
十多年前。张五常曾在他喜欢称之为“神州”的中国大陆掀起了一阵经济解释的热潮。人们送给张先生一个象征尊崇和敬佩的称呼——教授。  相似文献   

11.
施永青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白手起家,用30年时间,把“中原”从香港的一间铺而做成了中国内地最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他因此被尊称为“地产教父”。被问及成功心得.施永青却从不居功.他说:“公司本身是个有机生命体,有求生的本能.有繁殖的意志,无需我诸多要求和打算。如果一定要讲我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应该是逆向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吴汉顶 《电子财会》2007,(12):18-19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在2007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高峰论坛上演讲中作了“软件产品复制成本趋零”的论述,本人认真学习了这一论述并就软件企业的成本补偿与会计核算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山东房地产》2003,(5):9-11
曾参与济南城市规划的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上以“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人居环境科学的人文思考”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吴良镛院士从梁思成“理工与人文”的演讲谈起,结合自己多年以来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用一系列生动的实例与大家一同探讨了在人居环境科学中的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这里,我们节选吴院士演讲的部分内容,来领会他关于城市建设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初,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为国家发展研究院)夏业良教授所发表的一文《对"张五常热"的一点冷思考》为导火索,即"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学界的发展培养了中国历史上最多的经济学家,从‘海龟派’到‘土鳖派’,注重数理逻辑和注重真实世界的论争已经在私底下酝酿很久了,只是碍于面子,没有爆发。张五常自负随意、个性张扬,又是美籍港人,火药桶从这里点燃是最容易的"。由此引起了一场关于"张五常现象"的讨论,而这实质上是一场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论争,促使了中国经济学界就经济学方法论的深刻思考。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氛围,尝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当代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略做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1984年12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就说过,中国有十亿人口,八亿以上是农民.假若中国要在20年后有足以炫耀的经济表现,以他自己保守的估计,在这二十年间必须要有三、四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里去.在这巨大的城市化浪潮中,大城市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是中国企业的福音还是噩梦?作为一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它正式实施已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效用怎样,评价如何,是近期企业业界和学术界的重点话题。“珠三角遭遇工厂倒闭、上万企业面临撤并”等情况让人为之忧心,而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提出的“新《劳动合同法》拖垮中国经济”的观点,又引发了经济学界和法学界的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7.
王育琨 《中外管理》2011,(6):125-125
除了财富还能分享什么?曹德旺是个本分人。在过去一年内以45.8亿元慈善捐款获评中国首善。各种盛事邀请应接不暇。4月底“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请他做演讲。我去机场接他,他一个人拖着个旧拉杆箱,孤零零地走r出来。第一次见面,我问他:“您除了与人分享你的财富外,还能分享什么?”  相似文献   

18.
忘掉黄光裕     
35岁,105亿身家,这个年轻人还能干点什么?假如这是一位刚刚继承了一大笔遗产的年轻人.因为他刚好还有一些人生的梦想未及实现,还有许多人生的奢侈未及享受.我反而会对他今后的作为有所期待。可是.这是黄光裕.是已被认作中国排名第一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电器的老板,未来的中国“沃尔玛”的掌门人,鹏润地产的拥有者,被那个不靠谱的英国小伙子供奉上2004年中国内地百富榜首位的人.再谈论期待.实在已有点乏味。  相似文献   

19.
杨早 《河北企业》2011,(11):92-92
南通人张謇四十二岁考上进士.门师翁同稣拼了老命都要为他争个状元.大概也是补偿这个学生多年蹭蹬的意思。这个争来的状元太重要了.因为中国社会从来极端崇拜状元.之前张謇只是个“人才”,有了“状元”这个卖点,恰似如虎添翼,终其一生,张謇被叫做“张状元”,无人不敬三分,卖字卖画都有极大的品牌附加值,直到现在,我们说起此人,称之为“状元实业家”,只有他当得起这五个字。  相似文献   

20.
“上帝在我生命中有个训。划,通过我的故事给予他人希望。”这是他演讲时爱说的一句话。他从十七岁起开始演讲,介绍自己怎样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怎样满怀感恩之心乐观地生活。十二年来,他已到过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讲,直面受众超过两百万人,更多的人通过媒体享受到他用汗水烹饪的自强精神的盛宴、阳光心态的大餐。他用微笑温暖世界,用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