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继续位于政策利率下方波动;国内经济修复预期放缓,债市整体走强,收益率持续下行,曲线小幅走陡,信用债收益率多数下行;利率互换曲线下移,日均成交量上升。7月,人民币即期汇率先贬后升,衍生品市场情绪一度大幅波动;最优报价点差回落,市场流动性持续向好;虽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冲击,外币利率市场整体依旧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2022年5月份,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继续在政策利率下方窄幅波动;资金充裕叠加基本面前景不容乐观,收益率大幅下行;月末,疫情对经济扰动边际减弱,信用债收益率明显下行;利率互换曲线下移,日均成交量下降。5月,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创一年半以来新低后反弹,汇率波动性持续增加,市场流动性仍偏紧。受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成交规模同比与环比均不同程度下跌。中美利差倒挂导致长端人民币对美元掉期点震荡下行。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中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行,高评级信用利差收窄,信用债等级间利差拓宽。展望2014年,资金面仍将维持紧平衡,利率债供给压力将小幅增加,国债收益率曲线小幅陡峭化下移,下半年市场表现好于上半年;在信用债市场,随着下半年市场收益率水平下行和信用债供给的增加,高评级产品利差将会拓宽;中低评级债券受信用风险事件和交易所重启IPO影响,等级间利差也将拓宽。  相似文献   

4.
8月,银行间市场的主要运行特点是:人民币市场资金面由松渐紧,市场利率较上月末走低;债券市场震荡整理,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人民币中间价先升后贬、总体微升,交易价显著升值;人民币利率互换曲线整体下移,交易量同比显著增长;汇率衍生品曲线总体上移且呈陡峭化趋势,汇率衍生品交投活跃,期权交易量大增,期权隐含波动率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市场》2014,(4):60-67
2014年1季度,银行间市场的主要运行特点是: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资金利率以下跌为主;债券市场显著回暖,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利率互换市场明显走低,FR007利率互换成交量市场占比超80%。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贬值走势,交投活跃;人民币对美元交易汇率波幅扩大至2%,日内波动加大;人民币对新西兰元开展直接交易,成交相对活跃;汇率衍生品价格走低,期权波动率上升。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货币市场交易量、余额大幅增加,货币市场利率稳中有升,多数机构年末净方向余额增加;债券发行及交易活跃,长端收益率呈“M”型走势,收益率曲线大幅平坦化下行;利率互换曲线整体下行,成交环比增加。2023年,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汇率预期总体平稳;外汇市场成交规模恢复增长,流动性持续提升;掉期曲线深度下行,境内外掉期点价差持续走阔;外币利率市场流动性整体紧张,市场结构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市场》2014,(5):60-66
4月,银行间市场的整体运行特点是:人民币市场资金面整体较为宽松,短期利率先抑后扬:债券市场交投仍显谨慎,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人民币汇率再创新低,交易汇率年内贬值超过3%;汇率衍生品曲线和人民币利率互换曲线均趋于陡峭化,隐含美元利率持续下降,汇率衍生品交投活跃。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市场》2023,(4):94-96
<正>2023年一季度,央行大额逆回购与降准呵护流动性,货币市场交易量小幅增加,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货币市场余额小幅增加;欧美银行业风险暴露,国内主要经济指标向好,利率债收益率先上后下,曲线平坦化上行;利率互换曲线全线上移,人民币衍生品成交环比增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市场》2014,(6):59-65
5月,银行间市场的整体运行特点是:货币市场资金状况平稳,短期利率有所波动;债券市场强势上攻,收益率整体下行;人民币中间价持续小幅贬值,私人部门持汇意愿逐渐上升;人民币互换利率震荡下行,曲线形态趋于陡峭;汇率衍生品曲线整体略有上移,汇率贬值预期加强。  相似文献   

10.
2021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年初市场预期资金面收紧,货币市场利率上行,随着流动性担忧缓解,市场利率围绕央行逆回购利率窄幅波动;外资继续增配中国债券,债券市场收益率总体呈震荡下行趋势;互换利率年初走高后单边下行。人民币汇率在震荡中延续强势,总体在复杂环境下保持了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基础国际收支大幅顺差为人民币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市场》2009,(2):58-67
2009年1月,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整体下行,月末小幅反弹;债券综指微弱下调,国债收益率曲线上移且平坦化;美元中间价基本保持稳定,人民币对美元贬值0.05%;人民币外汇远期和掉期交易量出现恢复性增长,掉期报价的升水幅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2014年9月,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整体宽松,主要期限品种利率稳步下行;现券市场到期收益率整体走低,信用利差整体略有扩大;在经济数据偏弱和资金面供给充足影响下,互换利率整体显著下行,期限结构趋于平坦化。9月末货币市场波动显著降低,尝试做市业务运行良好,参与机构做市积极。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银行间市场平稳运行,交易量稳步增长。主要特点是:货币市场资金面大幅收紧,短期利率全线大涨;银行间国债指数继续上行,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主要汇率趋稳,交投活跃,非美货币中间价波动剧烈;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量显著增长,短期化特征依然明显;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放大,外汇衍生品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货币市场》2009,(8):57-67
2009年7月,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主要期限品种利率先扬后抑;银行间国债指数大幅调整,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美元中间价微升,成交价波幅有所下降;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量小幅上升,报价升水幅度扩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市场》2022,(7):92-95
2022年上半年,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保持低位;流动性宽松支撑短端收益率大幅下行,曲线陡峭化,信用债收益率多数下行,下半年国内经济恢复或令收益率小幅走升;利率互换曲线短降长升,日均成交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市场》2012,(2):61-68
2012年1月,银行间市场整体平稳运行。主要特点是:货币市场资金面节前趋紧,利率大幅波动;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短升长降;人民币对美元交易汇率重回双向波动;人民币外汇掉期单日成交创历史新高,掉期曲线平坦化,境内贬值预期明显减§;;美元看多期权成交比重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市场》2014,(7):57-64
2014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的整体运行特点是:市场资金面宽松,利率中枢稳步下行;债券收益率曲线、利率互换曲线均大幅下移;外汇即期市场人民币汇率贬值,市场预期明显转向,外汇管理政策不断完善,直接交易市场交投活跃;外汇衍生品成交活跃,掉期曲线整体上移且呈陡峭化倾向;期权波动率随即期汇价波动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货币市场》2014,(2):57-63
2014年1月,银行间市场的主要运行特点为:受春节资金需求推动,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大幅上行,交易量同比下降:债券市场持续回暖,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人民币利率互换曲线整体下移,形态趋于陡峭;境内人民币汇率呈V型走势;衍生品汇率走势显示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市场》2009,(7):56-67
2009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小幅波动,各期限品种利率整体下行;银行间国债指数呈下跌企稳态势,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略有下滑,成交价波动大幅缩小;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日均交易量同比略有上升,掉期交易量同比大幅增加,报价由升水转为贴水;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量同比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20.
2018年6月,银行间本币市场总成交量有所减少,当月交易总量为79.4万亿元,环比减少5.3%;日均成交3.97万亿元,环比增加4.2%。银行间货币市场资金面前松后紧,季末时点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行;现券市场日均交易量回升,利率债收益率整体下行,国开债下行幅度大于国债,信用债情绪整体仍然偏弱;利率互换交易规模下降,互换利率价格有所下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