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做假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目前会计工作的现实状况真是差强人意,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比较普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来,会计造假呈上升蔓延之势,可见治理会计造假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原因 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存在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从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到会计报告各环节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行为。搞假凭证、假账、假报表甚至假审计报告,玩数字游戏,“变通”处理经济业务,编造利润,粉饰经营业绩,或者掩盖真实财务情况,借以偷税、逃税、骗税等现象,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的“适用性”,即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会计信息是宏观决策、投资者决策、管理当局决策的依据。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会计假账普遍,审计诚信严峻,会计审计诚信危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会计造假和虚假审计对资本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伤害,给国家和股民造成重大损失,假帐、假表、假数字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据审计署2000年组织对1290户重点企业的审计,发现有68%的企业会计报表是假的,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大量资金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等各类违规违纪金额高达10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4.
从逻辑上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都是失真的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故意失真与非故意信息失真两类。非故意失真是会计人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够、疏忽大意等非故意因素导致的。故意失真是指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或者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无论是哪一种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失真,都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本来面貌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前,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社会各界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和企业会计工作基础薄弱、秩序混乱,造假账、编假数、报假表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单位的会计信息不仅不能使信息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投资管理决策,反而出现投资管理决策失误,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以及社会稳定。究其原因,固然有单位会计人员及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部分会计人员素质较差等原因。但我们认为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对会计行为的监督管理以及对会计违法行为缺乏严厉的处罚是其主要原因。因此,修订后的《会计法》强化对会计活动的制约和监督,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可以说是切中会计时弊,不仅符合社会各界渴望提高会计质量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规范会计行为,改善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桂荣 《时代经贸》2007,5(9Z):161-161,163
社会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成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显示如: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账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账外设账,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  相似文献   

7.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会计信息失真即虚假会计信息,一般是指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经济真实,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法》和相关财会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产物,是伴随着会计工作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近年来,假账的手法不断翻新,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和隐蔽化。假账主要有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形式,做假的常见手法主要有:真账假做、假账真做、偷桃换李、电脑作弊等形式。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外不断出现的会计丑闻,使会计职业界的公信力受到极大的损害。假账、假报表.假利润、假亏损等虚假会计信息的大量出现,使人们对会计工作已失去了应有的信任,公平竞争成了一句空话.也误导了企业的投资决策、信贷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受到了严重阻碍,因而,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乃至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我国会计领域的“顽症”,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中造假泛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了,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账真算,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欺骗投资者的非法目的.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已经对国家经济领域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当年,朱镕基在考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指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游戏规则”不按“游戏规则”办事,经济秩序就会大乱,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可见,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于注册会计师和非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违背会计职业道德、违反会计法规等原因,人为主观或客观地造成会计信息不真、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现象,其会计信息虚假的程度之深,不真实的范围之大,令人触目惊心,反映出一些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报告虚假,偷税逃税等现象的严重性,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乃是我国当前会计工作中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1.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会计资料虚龙活虎假、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多,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1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①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经济上、政治上的腐败。③会计信息失真能导致投资者和政府决策失误。③会计信息失真,能导致企业垮台,影响社会稳定。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①单纯追求企业小集团的利益。②会计管理体制不科学,不规范。③会计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④企业行政化诱使单位领导迫使会计做假帐。⑤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3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2.
孔祥增 《经济师》2001,(9):169-169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即是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真实性原则 ,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渐突出 ,主要表现为 :(1)原始凭证失真。突出表现在原始凭证不完整、不规范、不合法 ,有的单位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或用假发票报销方法进行“变通” ,以使一些非法支出变为“合法”。 (2 )账务管理混乱。一些企业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 ,会计核算缺…  相似文献   

13.
陈丽芳 《经济师》1999,(10):81-82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工作提供的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切会计资料。保证会计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不仅是会计信息客观性特征的总要求,而且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目的和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既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也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外部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各行各业的一些单位中时有发生,并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假账、假报表、假成本、假利润、假亏损等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干扰着国家的…  相似文献   

14.
常胜周 《经济师》1999,(12):101-101
会计信息,是一个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是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但是,据今年财政部发布的《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公告》(第一号)显示,会计信息失真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此,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1、损益核算普遍不实,真帐假算、假帐真算、人为操作利润的现象较为突出。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漏洞较多。一是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记帐凭证填制不规范;二是不按规定设置和运用会计科目,会计核…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致使会计行业的公信力遭到质疑,会计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因此,怎么样走出危机,重新建立起会计诚信,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是整个行业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必要性1,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一些会计人员对于法律、法规、财会政策及税收政策掌握不全面,造成会计处理混乱和会计工作失误。有些企业为了吸引客户,扩大业务,在开具发票时不遵守财务制度,不严格如实反映发生的经济业务,往往按照采购人员的要求虚开发票。甚至在没有发生任何业务的情况下也给开具发票。这就出现了大量假票据,会计人员根据这些不真实的原始发票处理会计业务,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必然导致管理者、投资者等一些信息相关者得不到可靠的信息,进而直接影响他们的决策,影响整个经济的运作。轰动全世界的“安然”事件让我们看到国际上“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所谓的安达信素质。所以说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再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亚 《经济师》2003,(1):191-191
会计造假屡禁不止 ,应引起管理层及会计界的高度重视。据报道 ,1 997年财政部抽查 1 1 0家企业 ,有 1 0 2家企业会计造假 ,其造假比例高达 92 .7%。另据财政部对部分行业2 0 0 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显示 ,本次抽查中发现的被查单位资产和利润失真度有明显下降 ,但是假凭证、假账、假表和假评估等 ,会计信息造假仍然严重。这与我国加入WTO、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 ;与朱基总理提出的“以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的原则相违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会计造假屡禁不止 ?文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会计信息生产者受利益驱使、法制制度不完善、企业负责人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一、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质量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依据,不准确或错误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偏差或错误的决策,使企业遭受损失,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破产。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会计造假舞弊行为时有发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发生了质颖,这对于整个会计行业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造成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层舞弊,即在银行管理层的授意下,利用银行会计规范给予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甚至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国家审计署曾对两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审计结果表明,违规操作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银行还存在截留收入和违规购建固定资产形成账外资产以及违规经营造成损失等问题,面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批上市的严峻挑战,治理银行的会计舞弊行为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