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法律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在法律上还存在着产权主体不明晰、产权残缺、产权权能不充分等问题,未形成明晰的产权关系。在法律上存在着许多矛盾及缺陷。  相似文献   

2.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产权的界定与清晰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谁拥有、谁使用、谁经营、谁从森林资源中得到经济利益,是长期以来林业政策试图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这些问题多与森林产权制度有关。森林产权制度界定了所有者、使用者、以及其他人对林地、林木、以及林内动植物资源等的权利,是决定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收入分配效应的基础条件。随林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产权界定、产权清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从产权要素及产权制度特征分析入手,提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产权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森林资源产权要素及特征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南方集体林区的山权、林权调整不断,但至今仍然纠纷迭起…  相似文献   

3.
在林地产权的排他性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只要政府对林业采取行政式介入,完全私有化的产权制度就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既定条件下,影响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不再是产权的私有化程度,而是产权的权能边界是否得到明晰的界定,产权制度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农户只有在对产权制度具有稳定预期和成本收益内部化的条件下才能够按照边际收益相等的原则来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转变思想、开拓思路,不断地在实践与总结中探索与完善.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明晰产权归属,合理量化产权,防止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流失;完善市场机制,合理分配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促进社会发展.改革的关键是明晰产权、确立产权、量化产权,维护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现代资产产权制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林地产权的排他性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只要政府对林业采取行政式介入,完全私有化的产权制度就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既定条件下,影响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不再是产权的私有化程度,而是产权的权能边界是否得到明晰的界定,产权制度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农户只有在对产权制度具有稳定预期和成本收益内部化的条件下才能够按照边际收益相等的原则来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地产权制度是规范林业经营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集体林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存在产权关系模糊、权能边界不清、流转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界定林地产权、稳定林地所有权、将使用权上升为物权以及建立有效的林地流转制度等措施,为解决林地产权制度缺陷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海洋资源资产产权界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明晰我国海洋资源资产产权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国家所有权长期缺乏人格化的代表,致使海洋资源资产产权权能缺乏有效界定,使得我国海洋资源资产的现实产权不明晰,造成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缺乏协调,权益纠纷迭起。基于此,阐述了海洋资源和海洋资源资产的区别,界定了我国海洋资源资产的产权,明确了国家、经营者之间的海洋资源资产的产权关系,为我国海洋资源资产的产权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还权于民、还利于民真正的市场经济和真正的宪政国家要求农民成为真正的财产主体和权益主体。股份合作制改革是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的一种主要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产权模糊、村企一体、决策独断、监督不善、分配随意等种种制度性缺陷,而这些制度性缺陷的根本在于其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由于集体产权不明晰,  相似文献   

9.
1.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首先是明晰土地产权,特别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土地信访的产生绝大部分是由于土地产权界定不清晰而造成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就是要改变现行整个土地管理法为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来看,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缺陷,在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众多缺陷之中,最核心、最根本和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农地产权虚置。产权虚置使制约了产权实现,贵州凤冈县通过明晰产权的"三资转换"改革有效地促使农地产权从"虚"向"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毛竹林资产评估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障竹林资源资产的公平合理流转,有必要对资源资产进行评估。根据有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竹林资源经营特性,从理论方法到实例应用,分别对未成熟林和成熟林进行论述、评估,验证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理解百年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治理经验。研究方法:从价值、利益和产权的互动机制视角建立了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主线,对制度逻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产权围绕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价值目标,以保护维护人民利益为原则,先后形成了5个版本的产权治理结构。治理结构的迭代,既是对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反馈,更是对实践中土地产权制度实施的秩序和效能的保障。研究结论:土地产权制度体现了“价值决定利益,利益需要产权”的逻辑主线。百年土地产权制度主要围绕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两个关系进行了制度建设,保障了公有制的严肃性又不失其治理效率。当前和未来的土地产权制度还需进一步协调当代和后代的关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土地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一种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跳出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产权逻辑,创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分离的基本框架,重新诠释国家(政府)、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土地产权关系。研究方法:理论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假定土地是一种劳动产品,凝聚着社会劳动和个人劳动以及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可将土地产权划分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构成一种新的双层土地产权关系。(2)国家(政府)和农户(农民)依据其投入的相对优势要素:公共环境(社会劳动)和农业经营管理才能(个体劳动),分别占有土地的间接产权和直接产权。研究结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基础是明确国家(政府)与农户(农民)对土地的共有关系,界定土地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的内容及其行使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制度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从产权制度与土地整合的关系研究出发,分析了土地整合中的产权调整方式与产权调整过程中的利益均衡,提出土地整合中存在的产权问题,最后提出通过加快土地整合权属调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分析评估,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契机加快推进确权登记工作,加强土地整合中的权属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整合中的产权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下农民土地权利的内容和结构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和分析综合法。研究结果:(1)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化应从农民主体性视角并在财产法框架下考量其多重权利属性;(2)传统农民土地权利物权体系不能涵盖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丰富内容;(3)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对农民在农村土地上的财产利益进行科学的类型化,应包括土地上的归属利益、使用利益、流转利益和未来权益等财产利益;(4)农民主体不同性质的身份决定了土地财产权的不同属性。研究结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各种形式之间是密切联系又独立平等的。  相似文献   

17.
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农地产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使用是否具有效率主要取决于土地产权各项权能的拥有者之间所形成的产权关系的明晰化程度。本文拟在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理论基础上 ,阐述家庭承包经营制下的农地产权性质及这一产权安排的政治、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8.
作为农村产权交易"成都—武汉试验"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产权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着角色定位不清、农村产权范围界定不明,交易流程不规范等现实束缚,在未来发展中,必须明确农交所的法律定位,规范界定农村产权的主体和程序,为扩大交易范围,应促进农村产权流转制度的法律创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权结构细分视角,本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改革进行了文献述评。已有研究在农地产权内涵、地权变动与农地市场发展间的关系、地权变动影响农业生产绩效的机理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缺乏对地权结构细分特征深入且逻辑一致的探讨。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00利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来界定地权结构细分,并借此划分细分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分权三项权利的实践发展阶段。然后,可以先通过租值耗散、市场演变与结构细分的理论逻辑,来探究地权变迁呈现结构细分特征的原因;再通过分析该特征所带来的农户排斥国家和集体等其他主体干预的程度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在路径,探究地权结构细分影响农业生产绩效变化的内在机制。最后,在分析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内容与地权结构细分关系的基础上,回答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矿产资源主要产权性质的讨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国内众多的法学、经济学的专著、教材、论文中,论及“矿权”属性有之,论“矿业权”属性有之,论及“采矿权”属性有之,但单独论及“探矿权”的,笔者尚未发现。上述现象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即探矿权尚未得到法学界公认,或者说,虽然矿法明确了它是财产权,但其产权属性的面纱尚未揭开,或者说其真实面目尚未被人所识。因此,很有讨论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