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建佳 《企业研究》2012,(15):60-61
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将人才测评技术运用于岗位的胜任力评价、人员的发展潜能评价、聘用与晋升的选择性排序等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便于组织做出更准确、更高效的人事决策。本文就以人力资源经理岗位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人员测评技术对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进行科学测评。  相似文献   

2.
e化人才测评     
赵燕斌 《人力资源》2007,(10X):58-61
当前,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将人才测评技术运用于人员的基本素质及岗位胜任力评价、人员的发展潜能评估、聘用与晋升的选择性排序等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便于组织做出正确的人事决策。但是,传统的人才测评既费时又费力,而且随着被测评人员数量的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3.
基于胜任力概念的人才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员工进行基于胜任力概念的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为企业的人员选聘、任用、调配及培训提供比较客观、可靠的依据。文章介绍胜任力特征在构建人才测评指标体系的应用,帮助企业根据工作岗位或任务要求来确定人才的素质范围、角度和程度。  相似文献   

4.
企业骨干人才招聘甄选的双匹配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企业甄选骨干人才面临的困难,提出职位匹配与组织匹配、完全匹配与边缘匹配的双匹配甄选理念,阐述运用这一理念,通过简历筛选、职位胜任力测评、组织适应性评判和深度背景调查来提高招聘甄选的质量和效能。  相似文献   

5.
马超 《人力资源》2011,(10):42-44
识人与容人是企业人才选用的前提人的素质不同,这叫做才;某种素质能胜任某种的工作,这就是"能"。胜任岗位要求人员有对应的才能:如果一个人的才和某个岗位要求的能力不匹配,那么,他就不能担任这个岗位,应该去匹配另外合适的岗位。纵横家刘邵在其《人物志》道出了人才选拔与任用的前提:了解人的偏才特征,容人所短,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招聘体系重在关注对应聘人员的经验、知识、技能等表面因素的考察,忽略其潜在动机及未来发展潜力,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体系能在这些方面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更有效的支持。本文首先阐述了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内涵,比较传统招聘与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的区别,指出了基于胜任力模型招聘体系的优势,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体系,从而有助于企业实现员工内在素质与岗位的高度匹配。  相似文献   

7.
校园招聘已经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的重要渠道,如何准确地测量和评价高校毕业生的胜任力,如何有效地提高校园招聘的质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本文基于对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分析了人才测评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并结合招聘实践提出科学运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的路径,以助力企业提高校园招聘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伟 《中外企业家》2014,(6):197-198
岗位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某一组织,某一文化)中绩败优秀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采的个人特征。是指绩优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个性、内驱力等)。由于“岗位的素质要求与岗位任职者的素质愈相符合,则越会产生优秀的绩效和良好的工作满意度。”因而了解岗位胜任特征技术对于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人岗匹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浅析岗位胜任特征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例举几种重要的胜任力模型,以及构建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e化人才测评     
赵燕斌 《人力资源》2007,(20):58-61
当前,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将人才测评技术运用于人员的基本素质及岗位胜任力评价、人员的发展潜能评估、聘用与晋升的选择性排序等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便于组织做出正确的人事决策。但是,传统的人才测评既费时又费力,而且随着被测评人员数量的大幅增加,分析数据、撰写测评报告的工作量也会随之显著增加,很容易发生人为失误或疏忽,致使测评结果不准确,影响人才测评的可信度。而如果把传统的人才测评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便可以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更快捷、更高效、更全面地分析和评价组织内的各类人才,而那些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人才测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战略的、由测评指标、测评技术和测评者胜任力三维度组成的商业银行人才测评分析框架及其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1.
蔡庆 《中外企业家》2014,(6):200-200
胜任力模型是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工具,它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涉及到岗位工作描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员考核评价以及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性模型。本文鉴于胜任力模型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工具,探究胜任力模型对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性,分析胜任力模型之下的人才选拔与培养中的问题,并提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力 《企业导报》2011,(5):208-209
岗位胜任力模型是建立岗位目标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工具。文章在分析岗位胜任力的定义、特征、作用以及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步骤的基础上,探讨了它在选拔人才、评估与发展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吴琼  林广振 《价值工程》2014,(32):209-211
针对目前对岗位胜任力能力的理论研究和对电力企业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岗位胜任力能力评价体系,为员工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思路。从评价制度、评价组织、评价标准、评价试题库、评价方法和E化平台6个方面进行设计,目的是建设成一个"以人为本,注重能力"、"一体化、精益化"的岗位胜任力能力评价体系,为企业实现"人才强企"战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人岗匹配为核心、三资体系为标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工作平台,明确提出了员工能力发展的要求,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保证了员工成长有充分的空间和渠道。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三资体系,即资格、资质、资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开展的创新。奇瑞的三资体系核心是基于人岗匹配。企业发展需要胜任岗位要求的人员行使岗位职责,员工个人发展需要适合的岗位发挥自身才能,人岗匹配就是将企业发展需要与员工个人发展需要进行科学匹配  相似文献   

15.
岗位胜任力测评是当下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和高绩效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进行岗位胜任力测评有利于的人力资源管理,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拔、培养、激励员工,但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岗位胜任力测评在具体实施时,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析了当下国内企业岗位胜任力测评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相应的改进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后备人才储备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介绍企业确定关键岗位和岗位胜任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人才测评技术为中心的后备人才选拔机制,分析了后备人才的培养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企业后备人才开发与管理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后备人才开发与管理应该遵守"3S1E"原则,即战略原则、科学原则、系统原则、效益原则。一个较为科学的后备人才开发与管理,应该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甄别关键岗位为核心,以后备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为基础,包括了甄别关键岗位、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后备人才规划、后备人才选拔、后备人才培养、后备人才管理六大步骤,贯穿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8.
企业高层次人才P-JTO引进模式是以服务企业战略为宗旨,以组织分析和工作分析为基础,以匹配度识别为核心,以专业评价人员为关键,包括了基础工作、准备工作、匹配识别三个环节,涵盖了企业环境评价、所需人才分析、招聘团队组建、甄选技术设计、实施识别甄选、双向识别试用六个步骤,最终实现人与岗位(P-Job Fit)、人与团队(P-Team Fit)、人与组织(P-Organization Fit)三层匹配的系统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辽宁省某市民政系统公务员的岗位胜任力进行调查分析,表明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民政系统公务员能力测评研究中,某市民政系统的公务员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着男女比例失衡,素质水平较低等问题,经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原因探究,提出引入年轻一代的公务员,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等提升某市民政系统公务员胜任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县级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也随之更新,这给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县级供电企业构建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人才评价体系已是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县级供电企业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分析了构建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人才评价体系的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对加强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