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韩双边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涂澄 《北方经济》2006,(6):76-77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韩两国进入了直接贸易阶段。此后。两国贸易关系发展非常迅速。远远超过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十多年来。中韩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但两国的国际分工关系仍具有明显的垂直型分工特点。中韩贸易关系中。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韩国对中国产品歧视性限制较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涂澄 《北方经济》2006,(12):76-77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韩两国进入了直接贸易阶段.此后,两国贸易关系发展非常迅速,远远超过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十多年来,中韩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但两国的国际分工关系仍具有明显的垂直型分工特点.中韩贸易关系中,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韩国对中国产品歧视性限制较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从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发展非常迅速,贸易联系非常密切.本文在收集和整理1992年以来中韩双边贸易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用贸易贡献度和贸易依存度指标分析了中韩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指出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并从进一步扩大两国的经贸发展、改善两国贸易依存不平衡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军亚 《北方经济》2007,(8):74-74,76
中国和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从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发展非常迅速,贸易联系非常密切。本文在收集和整理1992年以来中韩双边贸易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用贸易贡献度和贸易依存度指标分析了中韩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指出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并从进一步扩大两国的经贸发展、改善两国贸易依存不平衡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韩两国互为近邻和重要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在两国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但由于中韩两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差异很大,韩国为保护国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设置了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如何评估和量化韩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成为中韩贸易谈判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是利用引力模型对韩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韩建交20年来,经济相互依赖度不断提高,贸易贡献度指数快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韩国对中国的依赖度要高于中国对韩国的依赖度,其中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依赖要高于进口依赖。分析中韩产业间竞争力指数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到,韩国对华优势产业占中韩总贸易额的比重明显高于中国优势产业所占的比重,中韩经济合作依然是以垂直互补关系为主,这不仅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是因为韩国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主导着中韩产业内贸易。中韩两国应该继续深化双边和区域性合作,一方面通过调整贸易政策,加快自贸区建设等方式努力解决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问题,另一方面加强重点领域的开发合作,打造新的合作亮点和增长点,实现两国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7.
促进中韩双边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琳 《亚太经济》2004,(6):38-40,31
自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但是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对中韩两国贸易情况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促进中韩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  相似文献   

9.
韩国是亚洲经济发展先行者,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导致两国贸易结构和在国际市场地位发生相应的变化。结合中韩两国贸易结构特点,分析发现:中韩双边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工业制成品贸易在两国贸易增长中起主导作用;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较快,钢铁、机械制品等产业内贸易有助于提高两国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两国优势产业如电子产品、钢铁制品和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0.
中韩建交20年来经贸发展的实绩表明,两国经济上互补性强,合作远远大于竞争。中韩贸易的总体特征表现为:贸易额持续高速增加、韩国进出口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性、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持续增加。在国际贸易争端日益频繁和激烈的背景下,中韩两国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成为中韩之间避免贸易摩擦、促进贸易良好健康发展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产品贸易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缔结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但由于农产品贸易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以及日韩两国实施的高农产品贸易壁垒,农产品贸易将是未来三国谈判必须面对的难题。三国应促进农业合作,增加区域内农产品贸易,建立解决贸易摩擦的协调机制,实现三国农业共存共生,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促进区域农产品贸易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韩两国贸易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顺差国家,而且贸易顺差额有逐年加大之势。本文在分析两国国内市场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主要贸易商品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贸易均衡模型发现: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和汇率水平是导致中韩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应该从这些因素出发,寻求有效可行的措施,来缓解两国贸易不平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李丽 《开放导报》2008,(5):52-54,63
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提高,贸易摩擦问题日益凸显。其新动向主要表现为:摩擦手段从传统贸易壁垒转向新贸易壁垒,摩擦对象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贸易摩擦争端的内容迅速扩大、涵盖众多产品,贸易摩擦领域从微观层面向制度层面延伸。应对中外贸易摩擦的新动向,不仅要客观地看待贸易保护主义,更要重视贸易摩擦的政治解决途径,同时注重提高国内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当今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实行贸易保护的一种常见的方法和手段,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和实证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所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政府行为和行业生产角度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所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星原 《特区经济》2008,(10):109-111
尽管中日韩之间目前仍存在诸多阻碍区域合作的因素,但三国经济合作潜力大、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宇 《特区经济》2012,(7):124-126
中韩建交20年来,经贸关系发展日新月异,但存在的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如贸易与投资的不平衡等,使双边关系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两国关系的发展又存在历史机遇。如何抓住契机,扩大交流与合作领域,实现双赢和地区多赢,是两国政府应该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曹冲  夏咏 《新疆财经》2020,(1):72-80
本文基于出口贸易规模、出口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竞争力三方面的描述统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呈扩大趋势,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潜力巨大,出口贸易竞争力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具有比较优势,在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两国不具有比较优势;出口贸易发展水平较高,不同时段和时点变化特征明显。因此,中国与中亚五国应积极开展农业经贸合作,优化农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中韩经贸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两国的正常经贸关系,而且不利于两国对外贸易发展。本文对以上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石峡  李小红  罗林敏 《特区经济》2007,226(11):107-108
近年来,中国与韩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都较为迅速,双边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2005年底,韩国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使中、韩企业开展贸易的环境更为公平、公正。研究中国与韩国贸易关系的意义显得突出。通过对两国GDP,各自对外贸易及双边贸易分析,可知两国贸易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贸区建设可以解决目前双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势在必行。应立足长远,在东北亚合作和"10+3"合作框架内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20.
According to China’s recent experiences in agricultural trade disputes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s exports might be constrained by nontariff barrier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barriers is assessed in regression analyses by using a gravity mod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to test the effect of the residue standards on China’s export of vegetables (Chlorpyrifos MRL) and aquatic products (Oxytetracycline MRL).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od safety standards imposed by importing countries have a nega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China’s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trade effect of food safety standards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import tariff. JEL no. F13, F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