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耗现状评价和"十一五"能源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浩  朱佩枫 《经济问题探索》2007,(3):105-108,119
本文采用单位GDP能耗、单位GDF电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三项指标来评价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耗现状,并从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和能源消费构成情况等角度来分析长三角地区能耗现状的成因,最后以此为基础探讨其"十一五"期间应采取的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济》2011,(9):69-69
江苏省日前出台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要求每月公布各市相关能耗指标,每季度公布各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对能耗增长过快和完成目标进度滞后的地区及时预警。江苏省节能办根据各市年度节能目标及能源消费、经济发展走势对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进行预测,确定各地预警等级。预警等级分为三级:一级地区节能形势十分严峻,二级地区节能形势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与能源消耗的增长,以及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导致了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的不断增加。文章以人口增长率、GDP增长率、能源消耗量、能源技术进步率、能源结构优化系数变动率为影响因素在对IPAT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对2006-2011年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主要结论是长三角地区能源技术进步率与能源结构优化的减排作用还不能抵消人口与GDP的快速增长的影响,受能源结构优化系数变动比率逐步增加的影响,碳排放量受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影响呈逐年减小趋势,能源技术进步率与能源结构优化的减排作用日趋显著。  相似文献   

4.
能源足迹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评价指标和方法。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中国能源消耗统计数据及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能源足迹计算方法和STIRPAT模型,分析了1978~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能源足迹呈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经济和能源消耗量快速增加的2002~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赤字水平逐步扩大,能源足迹生态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较低,生态风险较高,需引起重视。(2)中国能源足迹构成变动较小,能源足迹构成仍以EEF(煤品)为主,EEF(油品)次之,EEF(天然气)最小,表明中国能源消耗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3)1978~2013年中国人均GDP和能源足迹产值均呈指数增加趋势,而能源足迹强度呈指数减少趋势。(4)能源足迹与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呈正相关关系,与人口数量呈负相关关系。所有影响因素中,人均GDP对能源足迹的解释程度最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次之,人口数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我省单位能耗水平全国最低的原因分析能源消耗水平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科技水平、管理能力、消费模式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我省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最低,是与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工业产业内部结构、企业节能技术水平及能源消费结构密切相关。我省单位能耗水平全国最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节能减碳的角度分析了广东交通业能源消耗和交通业增加值与全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耗总量的相互关系,并与全国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交通业增加值对广东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不明显;(2)交通业能源消耗量变动是全省能源消耗总量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说明交通业能耗量在全省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据重要地位,预示广东交通业节能降耗的空间很大、任务很重;(3)能源消耗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广东经济增长;(4)广东交通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高于全省单位GDP能耗平均水平,而且远超过全国交通业的平均能耗水平,高能耗特征依旧严重;(5)广东的交通业增加值、交通业能耗、全省GDP和全省能耗总量的互动关系与全国的表现略微不同,原因可能是由于地区交通业增加值统计方法的缺陷造成。  相似文献   

7.
基于陕西投资效应分析的西部能源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大量投资集中于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基于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对比分析了陕西和全国行业投资带来的GDP增长、单位GDP能耗、就业等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陕西能源行业和高能耗重工业的投资带动效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增大了陕西单位GDP能耗。吸取陕西的经验和教训,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系统地提出了西部能源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云南作为西南地区主要省份之一,省内能源消耗的合理有效分配控制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寻找各州市能源消耗差异特点,在收集云南8州8市"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耗数据的基础上,对主要能源消耗州市的能耗强度进行剖析,得出初步结论。利用STIRPAT模型从规模效应、经济效益、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以及城镇化效应五个方面对能源消耗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得出人口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最大,第二产业结构占比和城镇化率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人均GDP,能源强度始终是抑制能源消费的负影响因素等,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省内各州市合理控制能耗、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省“十一五”期间圆满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任务。根据国家“十二五”节能指标分解方案,全国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6%,我省按一类地区,节能指标确定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8%。无疑,我省“十二五”的节能降耗工作将迎来严峻的挑战,能源监察工作也必须完善、提升、拓展和强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选取固定投资总额、就业人数和用水总量作为投入指标,GDP作为产出指标,采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分析中的C2R模型对2005-2014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用水效率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城镇化率、单位GDP能耗、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湖南省各市州存在用水效率水平不高、地区差异等现象,并且湖南省各市州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其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呈负相关关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最后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国际贸易分工等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对STIRPAT模型进行了扩展,利用1990~2008年浙江省的统计数据,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单位能耗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总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人均实际GDP的影响最大,能源强度的影响较大,人口规模和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小,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小,而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国际贸易分工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人均实际GDP持续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最大正向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能源强度变动是碳排放增长的最大负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变动对碳排放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置非化石能源占比和单位GDP能耗指标作为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的调控因子,模拟了福建省2030年和2060年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按照2020—2030年全国平均能效建设速度匀速推进,福建省预计最快到2024年就可以实现碳达峰,提出重点提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工业两大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交通多模式联运组织模式,并重点依托关键节点构建绿色仓储和物流园区,提升物流周转效率;鼓励工业企业积极探索数字中心建设和数字化技术在生产过程节能减排中的应用,服务工业发展提质增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现状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从当前的执行情况看,实现这一目标困难重重。最新统计数字表明,2006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2%,而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仍增长1.2%和1.8%。全国没有实现2006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1978—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的变化走势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利用指数模型、对数线性模型以及非参数回归模型对单位GDP能耗变化走势进行了拟合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单位GDP能耗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指数型递减。另外,从拟合效果来说,相对于参数回归模型而言,非参数回归模型更能有效地拟合单位GDP能耗的变化走势。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L-P指数均值分解法,将广东省2000--2006年的单位GDP能耗按三次产业进行分解,从而得到单位GDP能耗变化中三次产业所占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通过实证分析,广东省单位GDP能耗的下降主要归功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在推动广东能源强度下降的效率份额中,主要是来自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尤其是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的提高的提升,第三产业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境经济》2008,(3):7
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2008年,要积极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方法改革,全面落实能源统计制度,认真做好对全国及各地区节能进展情况、地区单位GDP能耗数据质量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情况的监测,组织实施好能源产品生产、能源商品销售和能源消费调查,健全能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统计指标。谢伏瞻表示,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能耗统计与监测,为国家实施的节能减排考核政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别从三次产业和高能耗产业两方面实证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第一产业与其能源消耗之间显示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第二产业表现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第三产业能耗与经济之间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GDP增长会引起部分高耗能产业能耗的增长,但各产业能耗的增长幅度有很大的不同,能耗需求增长最多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从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划分来看,上游的金属冶炼加工产业、石油炼焦加工等产业耗能大,但对GDP的拉动作用不显著,下游的纺织业、机械制造业等耗能较小,但是对GDP的拉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孙文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0,(33):170-172,218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和程度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构建衡量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即产业高加工度系数、产业信息化发展指数、产业能源消耗产出比,服务业比重等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5—2008年的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对产业高加工程度、产业信息化指数、服务业占GDP比重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并能显著降低工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  相似文献   

19.
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愈发严重,节能减排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高新技术企业以其“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值”的特征成为近几年产业发展的热点.2006-2012年数据分析显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与能源消耗之间基本呈现相对脱钩的状态,扭转了以往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依赖能源消耗增长的局面,显示了高新技术企业突出的节能效应.  相似文献   

20.
能源是推动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驱动力,为了衡量各类能源消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基于静态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研究了10个国家的GDP与能源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的消耗促进了GDP的增长,而水电的消耗对GDP的增长没有促进作用。考虑到各国能源结构的异质性,利用Logit模型分别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能源结构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美国的天然气消耗对提高GDP具有重要的影响,日本的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消耗推动了GDP的发展,而中国的天然气和水电消耗对其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因此,中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更多地使用天然气和水电等清洁能源有助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