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和象征,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气氛.历史街区保护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兼顾历史与现在、物质与非物质关系,同时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继承与更新等多方面的关系.中国一汽历史街区是长春市的重要历史街区,在保护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其价值和现状,从强化空间景观规划、建立...  相似文献   

2.
历史性城镇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回顾我国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与近期街区保护中的问题,简述拉萨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中的方法探索,论述包括识别、保护、发展、管理四个层次的可持续系统性保护框架:从历史的"过程"性和"层次"性中研究遗存分层积淀规律,从环境、格局到遗存的整体保护路径,从更广阔的城市发展背景中审视街区可持续发展支撑,从规划实施与管控风险的角度设计保护规划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如果单纯着眼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问题,只会令历史街区的保护步履维艰.因此,历史街区的保护也应遵循市场经济法则,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历史街区保护的同时,需要将其置于当今旧城更新的总体趋势中加以考察,深入探讨其中的经济理念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潘航 《价值工程》2014,(2):300-302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地方性文化集中展现的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历史街区保护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对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现实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在土地利用、传统商业发展、地方性文化保护、街区保护和修缮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提出了历史街区空间维度、时间维度、文化维度(TSC)"三维一体"的多维保护模式。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实例,将历史街区多维度的保护模式与文明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相融合,探索文明街历史街区整体、活态保护的新思路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龙门浩历史街区作为重庆主城区最后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被称为长江南岸老重庆的标本。面对不断加剧的发展压力,龙门浩历史街区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态类型学从不同尺度层级对城市形态和建筑类型进行解读,有效揭示其内在特征以及历时演变过程,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实践的操作提供基础性依据和切入点。运用形态类型学理论,从城市脉络、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历程、形态肌理和建筑类型等方面对龙门浩历史街区更新保护进行分析,探究形态类型学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和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如何保护好历史街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城市历史街区从1986年到今天,保护与更新实践一直都在不断发展,经历了几种比较典型的模式。文章分析了从1986年的几种典型的历史街区开发模式,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的柔性发展与适时更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缘于经济全球化、高速城市化、大规模城市更新改造以及现代化的冲击,城市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保护与延续地方文化遗产以重塑地域特征和传统人文风貌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保护和复兴历史街区必然要求妥善处理土地利用、无序管理、可持续发展、评估与权衡保护的支出和收益等综合、复杂性的问题,本文以分析研究当前历史街区保护理论发展和实践状况为基础,揭示国内在改造与保护性开发中的误区、负面影响及未来趋向,并通过引入柔性的动态适时更新概念,从改良城市功能、再造人文景观、传承和利用历史文脉、调协各相关学科发展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目的通过对城市中心区更新和开发中地域历史文化保护议题的探究,从规划设计角度提出可行性策略和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老道外街区是中华巴洛克的建筑代表,研究基于共生理念探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风情街的更新发展,从历史街区与城市功能、新旧空间与历史文化、院落与业态经济三个角度分析历史街区的“共生”发展,以期达到激活历史街区和活力再生的策略,实现物质文化的有效保护与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9.
邵晓晖 《企业导报》2011,(17):159-162
我国城市正处于旅游业的大发展和城市更新改造的非常时期,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多得的特色旅游资源,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刻不容缓。武汉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具备面积大、集中于城市内环具有较高旅游价值的历史街区,本文在分析了武汉历史街区的特色基础上针对各历史街区的特征尝试提出了各自的旅游开发定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历史文化及其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逐渐从文物建筑转向历史传统城市和历史街区。本文通过对《广州北京路大佛寺固边地区城市设计》的“寺与市的共生”设计理念进行介绍和分析,对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城市设计思路与原则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9,(31):202-204
在机动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交通规划如何体现对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作用,如何在大保护的前提下以交通视角参与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街区的发展建设。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向历史街区无序的私人机动化发展说"不",以恢复和填充人气活力来展示区域活力,强调从关注车向关注人的思想转变,以高效绿色的交通联系系统促进区域文化活力、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传统聚焦物质空间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法的系统总结与问题剖析,提出以特征价值为导引的历史街区保护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庆市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例,从类型特征总结、保护发展定位、保护要素梳理、景观—文化关联、保护要素管控、历史档案维护、文化—业态耦合、遗产展示利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以价值识别、价值关联、价值延续、价值活化为具体实施路径的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导引保护方法,以期丰富我国既有遗产保护理论。  相似文献   

13.
武联  沈丹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110-114
论文针对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积极因素的方法.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内涵与原则,保护规划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出在规划建设中要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苏州古典园林在古城区的传统居住街区中占有一定规模的空间,是重要的空间资源.但是古典园林的这一价值在制定园林保护政策时并未得到重视.园林的保护资金主要依赖于旅游门票收入,这造成一些园林遭受过度的旅游开发.为促进对古典园林的保护性利用,建立可持续的园林保护模式,有必要重新确认园林在城市生活中的价值.本研究运用CVM价值评估法,以苏州古典园林之一的五峰因为例,评估园林作为街区开放空间的价值.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到社区居民的支付意愿(WTP)的人均值为每月5.94元/户,中间值为每月5元/户,并且分析了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基于对园林作为街区开放空间价值的评估,对以五峰园为代表的中小型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5,(29):230-232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了解,2014年,重庆市首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审批通过,磁器口作为重庆市区的五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不仅仅是历史街区,更是保留古镇名称的历史街区,重庆市市区的唯一古镇。  相似文献   

16.
以哈尔滨市花园街区为例,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多重价值P1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寻求实现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与挖掘街区经济价值相结合的重要性.论文提出,在政府的引导下,历史街区可以重新为社会所用,既传承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又可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刘佳  过伟敏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137-140
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建筑测绘,结合镇江近代历史背景,从建筑学与设计艺术学的交叉视点出发,运用大量一手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对镇江伯先路—京畿路历史街区街道形态的分析,以及对其中历史建筑从空间到造型所进行的分门别类的认知研究,充分挖掘其中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建筑生存现状,对该街区的保护开发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历史街区风貌保护研究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发展.然而,在当今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房地产企业集团在城市开发中关于历史街区保护的现状不能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9.
居住性历史街区具有特殊的保护价值和意义,其更新治理是城市治理与历史街区更新的结合,需要形成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社会网络分析识别居住性历史街区更新治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企业、规划师、居民和社区等,分析他们的角色定位和利益诉求,并构建居住性历史街区更新多元主体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历史街区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历史街区改造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城市形象和中心城区的整体风貌,对于城市历史文脉传承、 传统文化传播和提升居民归属感同样意义重大.但随着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在历史街区使用传统的规划方法,建造一个新的大型公共广场或城市公园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本文针对历史街区改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国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街区改造案例进行分类研究,试图找到一条有效保护历史街区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