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面同质化 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百货业一度成为中国零售业长期的主导业态。中国百货业由此走完了国外百货业150年的商业历程,也经历了十几年的产业辉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和发展,百货业因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原因渐渐失落。传统百货业长期采取的是出租柜台的经营方式,“二房东”的角色导致百货业发展的同质化。在营销方面,商家除了没完没了的价格战之外,似乎也还没有更新的竞争高招。与此同时,传统百货商场“大而全”、”干店一面”等特征,使得顾客“进一店而知千店”,达不到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有着160余年历史的百货商店,已经成为它的”学生们”瓜分市场砧板上的肉。国际上大约经历了80年的残酷竞争,百货业的市场份额下滑到10%以内;中国这个过程大约经历了20年。以上海为例,现在上海百货业的市场份额大约也就是13-14%,昔日的辉煌已经不再。百货业应该如何面对这个局势?相信我们大多数百货业者在思索,在寻求发展之路。我认为,百货业的发展,关键是创新,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走出日常消费,追求时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百货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企业的经营陷入了困境,整体效益出现下滑的趋势。由此,有些人认为我国的百货业已“穷途末路”。那么,我国的百货业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它还有没有生存的空间,是否真的要历史舞台?日前,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事事长李战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上述问题阐述了他的看法,并对我国百货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吴建华  陈慧 《商业时代》2003,(249):19-19
2002年被称为武汉百货业的价格战。价格战是一种低层次的营销手段,仅靠价格参与市场竞争,无法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文章从分析武汉百货业价格战的原因入手,提出百货业避免价格战的策略,为企业如何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是应对洋超市的入侵,百货业开始了超市“格式化”,二是应付专卖店的要挟,百货业与主题百货“串行”;三是应承大型零售批发市场的挑战,百货业试图在“即插即用”上爆出冷门……就这样疲于奔命的折腾,就这样屁滚尿流的变脸,就这样模棱两可的蒙事儿。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百货业从低谷到看到希望,不过三四年时间,受超市、大卖场、家电连锁等新业态的冲击,2000年至2003年期间,百货业一度陷入低谷,直到2004年下半年,销售收入与毛利率才开始同步上升,并在此后几年稳定、快速增长。但是,就在百货业刚刚进入黄金发展周期时,一场影响深远的国际金融危机让百货业发展进程变得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7.
百货业三十年之变革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百货业有了巨大的变革.上海是中国百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早在上世纪初,上海已经出现了百货业中的佼佼者--百货公司.  相似文献   

8.
我国百货业兴起于20世纪初,如上海的先施、永安,广州的新新,哈尔滨的同记、秋林,武汉的国货,重庆的宝元通等。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百货业进入了黄金时代,在大中小城市都由国营的百货大楼执商界之牛耳,特别是改革 开放初期,各个行业,各路资金涌入兴旺发达的百货业,建百货大楼成风,但是,当时这种一哄而起,盲目开建百货大楼的浪潮,迅速导致了中国百货业的早衰。加之各种新兴业态和各种“批发市场”的冲击,我国百佛业进入微利时期,甚至大面积亏损。  相似文献   

9.
高平 《新财富》2003,(7):118-119
1991年标准超市开始在上海出现,“业态变迁”主导了中国的零售业,在这场超市,大型超市替代百货业的“业态变迁”过程中,超市,大型超市等新兴业态的市场份额持续,高速增长,而百货业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在过去的近十年间。与批发零售贸易业相比较,百货业销售额的年增速明显慢于这一基准,而超市,大型  相似文献   

10.
当前要弄清楚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前几年百货业开始严重走下坡路?关键是大卖场的兴起,百货业的中、低档消费都给拿走了。百货总的经营体量没下来,而卖场上去了,卖场除了核心商品.如食品、杂品跑量大的商品外,在其外圈形成了档次不高缺少特色的百货、服装的外卖场,造成了传统百货业下滑。  相似文献   

11.
王妙 《上海商业》2007,(7):66-69
问题的提出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百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百货业经历了残酷竞争挤压,完成了传统百货业向现代百货业的转型,但仍然面临着不少严  相似文献   

12.
抛开那些关于百货业是否是“夕阳产业”的争论吧,现在要注意的是,百货业正在用新的方式做着东山再起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零售业中,大型百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型百货业必须改变其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理念来适应行业环境的变化。面对快速发展的信息和物流技术,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成为大型百货业为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首要选择。通过对大型百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理论的介绍,进而对大型百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进行SWOT分析,论述了采用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大型百货业的可行性,并对大型百货业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面临线上电商日益挤占线下百货市场份额的现状,线下百货业已在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了O2O模式的发展探索。本文阐述了百货业发展移动O2O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以及当前移动O2O在百货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百货业移动O2O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红光 《新财富》2008,(9):72-78
进入21世纪之后,国内百货业的经营和盈利模式出现了巨大转变,中国百货业正迎来其2001年低谷后的新一轮黄金发展期。从资产和真实业绩分析,国内百货企业的实际业绩存在较大释放空间,大量优质商业物业的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业态变异视角的我国百货业盈利模式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百货业经营模式从传统的自营模式逐渐转为联营模式,百货店对商品的进、销、存管理功能弱化,百货业的盈利模式随之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出现靠收取专柜佣金或租金盈利的"通道费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使我国百货业发展出现诸多弊端,并造成我国百货业态属性的变异,不利于我国百货业的持续发展。文章主要运用百货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联营模式下我国百货业业务结构、利润来源、盈利能力和盈利潜力的变化,探讨了这种盈利模式对百货业核心技术、服务特征、盈利空间和风险形态的影响,并指出我国百货业盈利模式向"价值链盈利模式"转变所需要的条件和路径,据此提出相应转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赵然 《现代商业》2006,(7M):40-43
当连锁超市迅猛发展,而百货业走入低谷的时候,有人开始怀疑百货业态的发展前景,但很多从事百货经营的人在通过各种方式自救,重塑当年的辉煌,他们的努力也开始有了回报。2005年,商务部商业改革司调查显示,在前30家连锁企业中,百货店的销售额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7%,增幅较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占30家企业总销售额的比重也从2004年的14.9%上升到15.6%;店铺数则增长了13.4%,比2004年下降了8.4个百分点。从辉煌到衰落,再到现在发展形势好转,是百货业的复苏,还是百货业的“回光返照”?毕竟,面对超市、家电大卖场等带来的冲击,百货业的未来发展并不轻松。本刊专访了长春欧亚集团董事长曹和平先生和金源新燕莎MALL总经理傅跃红女士,他们的见解或许能使大家对百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超级市场、专卖店等新型业态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发达国家零售业的不断侵入,在机遇来临的同时,中国百货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通过中国百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明了中国百货业面临的种种问题,并指出中国百货业只有转变观念,深入改革,不断调整战略规划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才能重新迎来百货业的春天。  相似文献   

19.
《商业企业》2007,(1):13-14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上海百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目前上海百货业初步形成了高档百货、时尚百货、茂百货、综合百货、主题百货、社区百货、专业专卖、奥特莱斯八个类型,吸引了不同的消费群体。2005年百货行业社会零售额500亿,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6%。在中国进入WTO“后过渡期”的新阶段,国外商业资本加快进入上海百货业,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如何引导行业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保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商业;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如何加快与国际接轨,建设现代百货业;如何为打造国际购物天堂,发挥商业主力业态的作用,这一切都十分紧迫地摆在了行业协会的面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百货业不景气是一个普遍现象,业内人士都在苦苦思索,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在经营实践中,笔发现,有这么三个要素在决定着百货业的成败,可以这么说,做好了这三个要素便能成功,做不到这三个要素定是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