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的就业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浙江劳动力供给变动趋势预测1.浙江在未来几年内劳动资源总量将继续增长,农村劳动力资源继续向城镇或省外转移,城镇劳动力资源增长速度较快。一个地区劳动人口变动趋势关系到就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就业政策的制定。我们的研究表明,从总量上看,未来5年浙江劳动年龄人口将一直  相似文献   

2.
罗大东 《辽宁经济》2004,(12):48-48
一、劳动力供求矛盾 1.劳动力供给。根据劳动经济学原理,决定一个国家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平均工作时间和移民。主要分析前两个因素。(1)人口。我国由于错误地批判了马寅初的人口论,人口政策失误,出现了几次生育高峰,导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国际上统计口径为16~65岁)占总人口比重居高不下,所以,劳动力供给过旺,形成持续性的巨大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失业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难题,解决失业问题应拓宽思路,寻求现实可行的方法。一、增加就业、减少失业是我国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长期失衡必然使失业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首先,从供给角度说,由于以下三个因素我国劳动力供给将长期过剩:l、劳动年龄人0的过快增长是我国失业人D长期存在的源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0的自然增长为劳动力的供给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据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的资料,“九五’饿问,按照目前妇女的生育水平、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9预测,我国平均每年将出生2060万人,净…  相似文献   

4.
一国际社会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充分就业的公平战略中有两个致命威胁:人口的过高增长率和农村大量劳动力对城市的冲击。就第一点人口爆炸而言,这是产生大量无限供给劳动力的根本原因。我国正处于高出生率——进入劳动年龄的劳动力增加——就业压力增大这一轨迹。我国过去人口超常规增长。1988年起的第三次生育高峰,促成90年代面临平均增长2000万人的威胁,据预测,到2000年总人口将突  相似文献   

5.
一、我省人口与劳动就业的状况及其特点。1、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东是人口增长快速的省份之一,1985年人口总数达6,253万人,与1949年末人口3,000万人相比,增长了一倍多。人口的快速增长,必须导致劳动力的相应增长。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省劳动适龄人口从1953年的1,766.45万人增加到1982年的3,205.49万人,其增长率年均为3.02%。而今后16年,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数还相当地多,据有关部门预测,年均增长72万人左右。按此预测数字推算,我省到2000年的适龄劳动人口将达到4,549万人。2、我省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省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650亿元,年递增13.8%,超过“六五”期间计划增长6.3%的一倍多。  相似文献   

6.
李德玉 《特区经济》2005,(12):57-5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东莞市普查总人口为644.57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470.40万人,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54.51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22.66万人,10年中增长了17.2%,略低于广东省户籍人口平均增长率21.4%的水平。东莞市2000年外来人口为490.06万人,是户籍人口的3.17倍,外来人口比1990年增加447.74万人,年均增长44.8万人,年增长率27.75%,是户籍人口年增长率的17.4倍,比广东省外来人口平均年增长率17.64%还高出近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过去10年间东莞市外来人口的增加规模以及速度。  相似文献   

7.
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环境分析由于受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未来劳动力增长压力依然十分沉重。据劳动部门推算,整个"九五"期间都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资源供给将从"八五"时期的年均1870万人进一步增加到2030万人,即使扣除当年退出劳动年龄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约950万,每年仍将净增劳动力1080多万人。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8.
一、我们面临的就业形势及主要矛盾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劳动力多的国家,劳动就业始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今后一个长时间内,我国就业形势将更趋严峻。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我国人口近12亿,劳动力资源总量已达8亿。据有关部门统计,“九五”期间,城乡自然增长、农转非形成劳动力供给约3500多万人,企业富余人员向社会分流、破产和经济性裁员等因素增加的1000多万人,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达5000多万人;而这一时期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尚不能满足增加就业的需求,新增加就业岗位仅能达到3000万个。预计到本世纪末,人口将增加到13亿,劳动力资源总量将达到8.7亿人;到2010年,人口将增加到约14亿,劳动力资源总量将达到9.3亿人,这样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而社会就业容量受到经济发展中各种因素制约,又难以同劳动力的供给同步增长,再加上体制调整时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更加剧了就业的矛盾。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实行的承包责任制本身就会产生富余人员。在企业承包制下,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在承包制企业以人均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情况下,自然产生对就业人员的排斥,以达到提高人均收入最大化的目的。但微  相似文献   

9.
台港澳经济     
台湾未来十年经济增长将维持中度增长,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率平均为6.5%,前5年平均为6.7%,后5年平均为6.2%,将不易再出现10%以上的增长率。 未来十年台湾劳动力和就业增加的速度将减缓,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再是劳动人口,而是以发展劳  相似文献   

10.
一、辽宁劳动力现状和问题 1.劳动力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供大于求。2000年总人口数4135.5万人,劳动力资源总量3157万人;2003年总人口4161.6万人,劳动力资源总量3176.17万人,比2000年分别增加26.1万人、19.17万人,是建国初期劳动力资源的2.87倍。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失业的基本状况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而未从事工作的状况,包括我国的待业、下岗、长期放假等各种状况。一般说来,失业是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导致的结果。我国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出现的失业问题,也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增长过快和需求相对减少所形成的。从劳动力供给来看,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受解放后三次生育高峰影响,增大了劳动力基数,以目前12亿人口,每年15%。的出生率计算,每年新出生1800万人,减去死亡人数,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约为1000万人。从劳动力需求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  相似文献   

12.
何鹏 《北方经济》2007,(2):74-75
众所周知,企业在生产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资本、劳动是投入的主要生产要素,在这两个要素中,资本和劳动的稀缺性与丰富程度则取决于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却相对过剩,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根据国家农调队的农村劳动力专项年度调查显示,1997年至2000年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数由8315万人增长到11340万人,年均增长率达10.9%,总体上转移速度较快,2002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超过9400万人,比2001年增加约470万人,到2003年末,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6950万,比上年增加490万人,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4.9%。但是从2004年起至今,我国却多次发生了大范围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宁波城乡人口发展与劳动力供给增长趋势分析 (一)人口总最预测。从1978年以来宁波人口自然变动数据分析,死亡率相对稳定,保持住6‰左右,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牢旱下降趋势。从老龄化加剧的趋势看,死亡率会出现微升的情况,而从育龄妇女减少的趋势看,出生率还可能会下降,因此可推出自然增长率将继续下降。仅从时间序列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陈桢 《北方经济》2005,(7):51-52
从经济增长的自然属性来判断。潜在增长率应作为关注的首要方面。因为经济增长受制于要素供给,稀缺资源往往成为增长的可能性边界约束。传统经济理论把劳动看作是最稀缺的生产要素,从而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就取决于劳动供给。只有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国民经济才能达到潜在增长水平;当劳动供给与需求未及均衡时,就不会实现经济均衡增长。供大于需时,经济低于其潜在水平。资源利用不充分,存在产能闲置和失业问题:供小于需时,经济资源已得到最大程度利用.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是一个有9000多万人口的经济大省,劳动力资源数量极其丰富。截止到2005年底,山东省经济活动人口5941.8万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经济活动人口年均增长2.56%,年均增加124.8万人。劳动力资源供给数量增加取决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十五"期间,我省年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城镇公开失业人员520万人泪有企业亏损引起的隐性失业约1300万人。城镇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一是劳动力供给总量相对过剩。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明显上升。1953年、1964年第一、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50%。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95年抽样调查时,这一比重上升为60%左右。我省是个人口大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着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据预测,到下个世纪初,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劳动质量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黄清龙引言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总量的增加。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发生作用能影响增长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劳动投入量、资本和技术进步。单纯依靠劳动力和资本数量上的增加而使经济增长,这即...  相似文献   

18.
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按照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的说法,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的较高的资本积累。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为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人口多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背景条件,劳动人口多并不等于人口红利。另外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巨大的劳动力需求,使劳动力有机会和资本结合;二是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大于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存在一个强大的后备军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没有这个后备军,经济就会进入均衡状态,人口红利将消失。  相似文献   

19.
位于非洲大陆东南部印度洋上的岛国毛里求斯是一个发展中的小国,面积为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03万。过去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资源匾乏,经济单一,发展缓慢。从70年代开始,毛里求斯政府坚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毛里求斯政府为振兴经济采取了一系列与国情相适应的政策,经济发展令人瞩目,国民经济逐年持续高速发展,平均增长率达6.5%。1993年,毛里求斯国内生产总值达463.5亿卢比,比1968年刚独立时的8.4亿卢比增长55倍之多。而人均收入由223美元增加到目前的282O美元,跨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20.
<正> 一、甘肃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与特点建国以来,在农村人口高速增长的强力推动下,甘肃农村劳动力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1988年全省农村人口达到1781.01万,比1958年增长了60.4%,年平均增长1.59%;同期农村劳动力由458.7万人增加到781.76万人,增长了70.4%,年均增长率1.79%。农村劳动力年递增率比农村人口高出0.2个百分点。目前,甘肃农村劳动力处在由第二个生育高峰所推动的新的增长高峰前期,表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