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综合生态足迹法、承载力模型和可持续发展度量法,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多目标决策权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对2000~2009年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各子系统及复合系统发展状态进行量化辨识,发现由于海洋生态子系统的制约,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特征.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采用熵值法、模糊数学方法选取了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5个方面31个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值,评价浙江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状况。研究结果: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人口、经济、社会呈可持续发展趋势,资源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利用态势,环境子系统呈不稳定态势,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熵的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生态省建设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海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对于海南省走“生态建省、农业强省”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利用信息熵的有关理论,构建相关指标,对海南省及其周边省区、东部部分发达省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远远低于东部发达省区,仅强于周边的广西区和云南省;分析了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周边省区、以及东部发达省区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提升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评价研究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成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研究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非常必要,然而诸多传统的评价方法存在评价指标过多、指标权重可信度不高、评价结果多变等缺陷。文章引用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对成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该文引用欧氏距离法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体系,以成都为实证研究案例,对2000年—2016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成都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ASDI)范围在0.53-0.72,整体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在2000—2009年处于低持续发展状态;2010—2016年处于中持续发展状态,并且很多评价指标已经达到目标系统参考值。[结论]利用欧氏距离法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理论是科学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并通过该方法提出了成都农业可持续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定价评价?通过建立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搜集、整理并分析各指标1985-2000年的数值,使用层次分析法,本文得出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并对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从县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欠发达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方法和AutoCAD技术等分析方法,对山东31个欠发达县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及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和空间特征分析,探讨了各欠发达县域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优势、障碍因子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求海南省蔬菜产业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以期更好地布局当地蔬菜产业,从而促进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方法]文章分别构建海南省蔬菜产业、现代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蔬菜产业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从区域蔬菜产品生产能力、区域蔬菜产业化的基础、农业资源、蔬菜生产条件等4个方面确定了6个评价指标;现代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从经济增长、经济关系、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5个方面确立了9个评价指标。选取海南省2000~2014年的相关指标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22.0确定主变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二者的相对关联度。[结果]人均蔬菜产量的特征值为6.294,明显大于1,累计占89.915%,因此影响海南省蔬菜产业的各因素中人均蔬菜产量为主变量;GDP环比增长指数的特征值为8.921,明显大于1,累计占81.085,因此现代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主变量为GDP环比增长指数。[结论]海南省蔬菜产业与经济发展的2个主变量(人均蔬菜产量与GDP环比增长指数相关度为0.54)中度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海南省蔬菜产业发展对其现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海南省蔬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海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助力海南省现代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讨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最后,对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认为:天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呈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构建一套适用于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AHP方法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对石家庄2000~201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从发展评价结果来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缓慢下滑阶段(2000~2004年)、快速下滑阶段(2005~2008年)和快速上升阶段(2009~2015年)。从各类指标灰色关联度数值变化情况来看可将其划分为2种类型:(1)包括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出等2类指标,其关联度数值都呈快速增长态势;(2)包括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等3类指标,其历年灰色关联度数值变化均具有先减小再增大的特点。[结论]石家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并呈现"U"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视角出发对海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以此提出提升策略,为海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内涵,构建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海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体系权重和得分,反映海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再利用优化TOPSIS法更加准确的计算出海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结果 由“十二五”至“十三五”末期,海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经历了准备—起步—初步实现3个阶段。海南省各市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区域差异性,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出“东西高、中部低”的特点,海南省各市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制约因素也存在区域差异性。结论 海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建议:利用自贸港政策加快推进海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开放两方面构建并测算出2000-2011年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度指标。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其与包含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之间的灰色关联度、静态和动态适度性评价指数,得出除个别年份外,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整体处于基本适度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泰安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系统分析的整体框架,将可持续发展划分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和人口发展4个子系统,并构建出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由专家评议得出各指标要素分值标准,以泰安市为例,分析并测算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并据此提出增强泰安市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建设生态市的五大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剖析海南省蔬菜产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其中对蔬菜产业主要是从蔬菜产业结构构成、蔬菜产业集中度、蔬菜产业竞争力方面进行分析;对现代农业发展则主要从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及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果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确定了海南省蔬菜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对蔬菜产业指标体系从区域蔬菜产品生产能力、区域蔬菜产业化的基础、农业资源、蔬菜生产条件等4个方面确立7个指标;对现代农业发展指标体系从农业外部条件、农业本身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果等3个方面建立6个指标。选取2000~2014年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22.0及因子分析法确定人均蔬菜产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主变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二者的相对关联度为0.61,充分说明海南省蔬菜产业对其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提出做强做大本地蔬菜特色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蔬菜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延长蔬菜产业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蔬菜产业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蔬菜产品品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以系统学方向研究为基础,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分别选取相应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选取2006~2010年各指标数据将日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时间序列上量化.研究发现日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五年内波动较大,经济子系统得分呈下降趋势,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得分呈完善态势;从侧面反映出日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5.
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即农业产出的可持续性、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农村社会的可持续性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本文在借鉴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湖北省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设置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旨在通过定量分析 ,考察农业可持续发展内部子系统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关系。一、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设置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兼顾系统性、全面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我们从农业生产、农…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全面分析福建省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收集了2011~2012年福建省农业基础数据,结合福建省省情,构建福建省67个县域单元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确定评价体系权重,利用加权求和法建立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子系统、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农业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综合指标的分析,得出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数、空间分布状况,探讨其形成原因。[结果]结果表明:2011~2012年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总体发展水平良好,从总体上看,闽西和闽北地区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闽东地区的农业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闽西地区的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闽西和闽北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较高。[结论]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发展方向,为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河南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制定4项新政策大力扶持休闲农业的新常态下,休闲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阐述河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在评价原则及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以发展基础条件、协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3个系统层,选取41个指标,采用AHP方法对河南省159地区(县、区、市)的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并划分等级,并对2007~2015年该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河南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洛阳市洛龙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列该省第一,而新乡县则位列末位。并从创新意识、政府扶持、法律法规的完善、融资渠道、人才培训等方面提出提高河南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根本,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协调水平研究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以"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框架模型构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揭示2005—2015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农业系统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近10年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中农业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是2005—2010年经历了一个滞后型的发展过程;农业人口、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下降,2011—2015年处于滞后型发展阶段。甘肃省农业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耦合、轻度失调阶段;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性及协调性呈现出阶段性和"剪刀差"的分异特征。[结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持续提升,但农业系统总体耦合协调性仍处于欠佳局面,农业人口和环境困境逐渐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金湖县农业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适当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价农业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建设的绩效 ,是生态示范区发展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江苏省金湖县为例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计算分析金湖县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并且应用系统协调度等 ,分析金湖县农业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 :1 999年以前 ,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系统协调度较差 ;2 0 0 1年以后 ,生态示范区进入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 ,经济、社会、环境进入中等水平协调 ,生态示范区资源与生态安全指数稳步提高 ,表明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较足。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转型与升级,从产业融合动力、过程、效应3个维度筛选了29项指标,构建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融合动力、过程和效应3个子系统与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的关联度,并对水源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发现:融合过程、融合动力和融合效应分别是第一、二、三驱动因素;2009—2018年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指数的时空差异明显,但是平均指数依然偏低,产业融合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