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新方案。本文针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深入探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实现低碳经济,从而探寻适合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新方案。本文针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深入探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实现低碳经济,从而探寻适合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08年会议”上表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调整,比如经济增长、出口等指标有所下降,但这也正是实施宏观调控愿意看到的事情。“我不同意把目前的经济形势想得过于严峻。中国经济保持9%以上的速度增长应该不成问题。”樊纲表示,任何经济都不可能永远没有波动,市场经济就是在波动中发展,世界经济也是从一轮一轮波动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4.
陈茜 《广西审计》2001,(4):25-27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趋势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促进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选择在给我国带来风险与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利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则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和优化的契机,有利于中国西部经济的腾飞和全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要积极应对当前的国际大环境,趋利避害,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依靠政府导向和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最终实现全国经济发展的大跨步。  相似文献   

5.
<正>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商品、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以及文化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和组合,并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萌芽于15世纪末的航海大发现,起步于18世纪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其技术的应用为标志),初步发展于19世纪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及其技术的应用为标志),二战后获得迅速发展,并于20世纪9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的发明及其技术的应用为标志),最终演变为全球趋势。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动力,市场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基础,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1949年,这是中国由一个古老的文明中心被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强行纳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处于受控于强大外力的扭曲变形、低度发展状态;第二阶段,1949—1978年,中国仿效苏联模式探索脱离并抵抗不平等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虽自觉主动但充满曲折反复的状态,带有明显的探索性;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的中国主动并真正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开拓与创造。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提供了重要机遇和良好的外部条件,在这一阶段的我国具有调整经济结构的契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调整经济结构是发展国民经济求取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能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世界时代的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中国应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与调整,积极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实现我国产业升级转型.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世界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式与调整步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在分析国外关于这一争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一系列实证检验,考察了金融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检验结果说明,中国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不高,回归结果也不能说明中国股市发展会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管理效果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良好发展,需要对中国政府经济管理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本文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创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经济界》2010,(4):85-96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一方面,中国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正方兴未艾;另一方面,中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亟待改变,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迫在眉睫。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企业是推动经济转型的主体,企业家的战略思考和企业战略选择对中国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应对转型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中国企业在企业战略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把握企业经营者的战略决策能力及对企业战略的认识、评价及建议,分析转型经济下中国企业战略的影响因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CESS)组织实施了“2009·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10.
王成 《现代企业》2013,(12):34-3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并阐述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点方向.这对中国的经济必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以某服装厂为例,来说明企业应如何分析和认识这些外部环境变化对自己经营战略的影响,并进而引起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调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帮助.一、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点方向1.以新型城镇化释放内需潜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首先要立足于扩大内需,这是在风云变幻中确保发展能够不断持续的重要基础.而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其对中国经济无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国内经济界一片“准备过冬”的惊叫声。但笔者觉得,以西方世界为主体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被夸大化了。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发展,是一次危机,但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果我们有信心、有魄力和能力度过这个“寒冬”,中国经济必将脱胎换骨,迎来新生的春天。一、这次金融危机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供了一次极好的历史契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做相应及时、重大的调整。应该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和公有制经济的优势,通过做大项目,办大事情,迅速提高中国经济的层次,改变中国低级、粗放的经营模式,主体经济向高级、尖端、精细发展转型。美国因为金融危机,正在转向实体经济,中国应抓住美国经济调整的时机,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阻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核心力量还在于实体经济自身的强壮。如目前的金融危机对于欧美高端的软件外包市场会有比较大的打击,而中国软件外包本身在这一领域的份额不大,反而会有机会去争取更大的市场。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升级换代,要防止两种错误做法:一是过度依赖中央政府扩大的...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各国企业纷纷扩大其发展范围,跨国经营的公司相继崛起。而我国正式加入WTO,这标志着对外开放朝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将日益融合。面对这一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发展跨国投资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挑战也是严峻的。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应如何正确面对我国企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受国际经济环境、国家主动调控和一些深层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国经济从去年以来开始逐渐减速,今年1月和2月也基本上延续了这一趋势。在这样大背景下,大家在议论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吗?我想谈一点看法,三句话。第一句话,推动中国经济几十年较快发展、较快成长的基本因素总体还没有变。第二句话,但是制约中国经济较快成长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厉以宁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伴随中国经济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三十年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制度、经济政策的发展和演变,看到了企业发展中蕴含的智慧和出奇制胜的战略。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企业经济》也迎来了创刊三十周年。喜迎盛事之际,我们举办了"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学术论坛,4位嘉宾就此进行了大会发言:李海舰先生围绕"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这一崭新的主题进行了演讲,观点精辟,分析全面;唐庆南先生从自己创业的实践,总结了"创新商业模式,助推中国创造"的切身体会;刘瑞先生阐述了"积极发挥国有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逻辑清晰,观点鲜明;汪玉奇先生高屋建瓴,思路创新,与刘瑞先生提出了相异的观点,强调调控国民经济,"重要的是经济手段"。各位演讲者各抒己见,高潮迭起,异彩纷呈。现将演讲中部分精彩内容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刘林  李萍 《价值工程》2010,29(13):233-234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史入手,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在这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与问题,提出了今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13年终将是中国经济不平凡的一年。从经济增长态势来看,中国经济成功打破“硬着陆”担忧,主动减速以换取更好增长质量,经济转型大幕拉开。同时,在全球经济“大减速”背景下,中国聚焦改革、突破发展瓶颈,改革决心和计划获得海内外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民营经济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是中国改革开放形势下产生的新经济成果。传统意义上民营经济就是指私有经济,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对中国民营经济概念的理解和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研究就提到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08,(3):18-18
2007年,中国“入世”的第六年。 这一年,中国经济以超常的速度,扩充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与世界各国经济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年,“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媒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它为中国创造高速增长的GDP的同时,更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8,(5)
<正>重庆姜义武2007年,中国"入世"的第六年。这一年,中国经济以超常的速度,扩充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与世界各国经济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年,"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媒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它为中国创造高速增长的GDP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