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影响独立审计的健康运行,不利于资本市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以2009—2021年沪深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文章运用审计意见购买模型研究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是否会影响其审计意见购买以及税收征管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融资约束程度越大,公司越倾向于进行审计意见购买。较强的税收征管力度会加剧融资约束程度,公司更有动机进行审计意见购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审计师任期较长、企业信息透明度较高时,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的正相关关系会显著削弱。本研究提供了融资约束影响审计意见购买的经验证据,丰富了审计意见购买影响因素和融资约束经济后果的文献;以及为审计意见购买的治理和规范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控制相关变量下,采用oLs经验检查自由现金流量和审计费用之问的关系,从审计费用视角检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和债务控制假说。本研究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1)自由现金流量和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验证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2)债务控制效应在中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从中国的制度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3)行业特征、公司规模、公司业务复杂性、资产流动性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4)速动比率和盈利能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高雷  吴茜  张杰 《财经科学》2012,(1):109-116
本文采用上市公司2006-2009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有序logistic等方法,实证研究了金融类与非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发现:流通股比例与非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正相关,与金融类公司的审计费用负相关;审计师变更对非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无明显影响,与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非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正相关,与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负相关;而公司规模、控股股东性质等因素对两类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本研究拓展了相关研究的实证方法,并有别于以往仅对非金融类公司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两类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比较,有利于在审计时区别对待,以便加大金融类公司的监管力度,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样本,检验了错报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错报公司的审计费用要显著高于非错报公司的审计费用,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弥补因错报而招致的工作努力程度以及风险溢价.此外,本文还发现审计费用与会计错报之间的正向关系会受到审计任期的负向调节.这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依赖性在其被雇佣的初期较为明显,而随着审计任期的增加,这种依赖性逐渐降低.本文的结论表明事务所的审计费用依赖性在中国这样弱投资者保护环境中较强,而审计任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这种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审计收费和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使用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初始样本,采用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来检验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审计费用和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此外,公司的资产规模、审计意见类型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也显著影响着审计费用.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会计研究文献发现,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简称"税会差异")中包含了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信息。既然税会差异中包含了企业盈余管理的信息,那么有大额税会差异的公司,审计风险必然相对较高,审计师从而会增加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收费。本文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大额税会差异是否有助于解释审计风险和审计收费。研究结论发现,大额税会差异和较高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税会差异可以被审计师用来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从而决定自己的审计工作量和审计收费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2007-2017年间沪深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公司研发投入的情况,并分析了上市公司当年研发投入对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研发投入规模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与审计意见正相关但不显著;从事高风险研发项目的上市公司被收取的审计费用较高同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相对较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为国有时,其研发支出的规模影响审计费用的程度较之非国有企业更小。上述结论为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引导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背景对微观经济个体行为选择的影响,从微观层面和审计角度分析了研发投入规模对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原因,并以宏观角度从产权性质与地区差别上深化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2012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对以往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述评及对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学习,识别出影响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因素,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与公司规模、公司业务复杂程度、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是否履行自我评价职能正相关;与会计师事务所专业化、是否整合进行审计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陈冬  罗祎 《经济管理》2015,(3):98-109
公司避税降低公司透明度,弱化会计信息质量。审计师需要咨询税务专家,实施额外审计程序,以控制公司避税可能产生的审计风险,因此,要求获取更高的审计收费。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虑企业性质差异、审计师执业能力差异、法律环境差异等制度因素,对这一命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避税程度越高,被要求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当审计师具有行业专长时,民营企业避税程度与审计定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当处于较好的法律环境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避税程度越高时,均被要求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具有替代的治理作用,公司避税与审计定价的关系存在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未享受税收优惠的公司避税程度越高,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  相似文献   

10.
余静 《时代经贸》2013,(4):109-111
本文2003—2008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公司高管报酬,信息透明度和审计费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报酬和审计费用正相关,两者背后的逻辑关系为高管报酬和信息透明度正相关,而信息透明度和审计费用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高管报酬越高,越有动机提高公司的信息透明度,而公司信息透明度高,意味着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这需要审计人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进行查核,所以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高管报酬的增加,国有控股公司的审计费用比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审计费用增加的更多。本文的结论不仅丰富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文献,还对监管部门进一步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