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侯瑞锋 《魅力中国》2014,(10):301-301
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建立相应的司法审查制度是当今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由于我国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缺乏明示的宪法和法律依据且现行行政诉讼法明确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法院受案范围之外,使其为数众多的行政机关滥用抽象行政行为的制定权,不仅降低了法律的威信,也严重侵害了人们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这也是充分实现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切实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各国由于宪法基础、法治传统、民族特色等的差异,有关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具体构建存在很大不同,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形成了以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为主,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在我国,由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作最终的司法诊断是有必要的,但是现有的形式审查方式难免流于形式。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申请行政强制执行的司法审查方式。  相似文献   

3.
侯媛媛 《魅力中国》2010,(32):157-157
我国自1990年颁布实施《行政诉讼法》至今已初步建立起行政诉讼制度,对于解决行政争议案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观念等的原因,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虽然几经拓展,与行政诉讼建立初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司法机关仍只能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对于抽象行政行为却是无能为力,这种现象阻碍了现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不利于人权的保障。由于抽象行政行为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更容易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完善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是我国司法审查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然要求。笔者以期通过本文的写作能对我国目前的司法审查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为信访提供法律服务的作用,建立法律援助与信访联动机制,妥善解决涉法信访案件。从法律援助入手,把信访案件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加强对行政机关的司法监督、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促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治本之举,更是改革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入世承诺中选择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司法审查权,即行政复议和法院司法审查.但是我国承诺的是法院司法最终审查制度,即所有行政复议都不是终局性的,都要赋予当事人提请司法审查的机会.由法院承担司法审查职责是当今世界法治发展的主流,我国的承诺确认司法审查具有普遍性和终局性,采取了法治国家通行的司法终审模式,符合了当前法治发展中的司法审查主流.但是,当前由普通法院行政庭实施司法审查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发展了的形势需要,外贸救济的司法审查主体应该由专门的国际贸易法院实施.  相似文献   

6.
行政不作为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遏制行政不作为必须在立法上加强对行政不作为的惩治力度;在执法上理顺执法主体,规范执法权限,强化执法的责任制;在司法上完善行政不作为的司法审查和救济机制;在法律监督上完善对行政不作为行为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司法审查抽象行政行为不仅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也是行政权力自身完善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求。司法审查抽象行政行为制度设立的关键在于审查范围的限定。对学术观点和目前权力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将行政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纳入司法审查范围是较为合理的制度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首先带来的是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冲击。而WTO主要是用来规范政府成员的,所以WTO对司法审查制度的影响可谓首当其冲。关于如何应对WTO的要求,我国对于司法审查标准上有若干争议,有必要对各种观点比较鉴别,以探索适合我国司法审查标准制度改革之路。应当以合理性原则取代目前我国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合理性审查为例外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行业自治组织作为政府和社会的中介者,具有自上而下的管理功能、中层横向服务功能及自下而上的监督功能.与之相对应,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有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及行政监督主体等多重身份地位.从司法审查的角度研究行业自治,对于发展我国的行业自治理论,完善行业自治立法、促进行业自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行业自治司法审查的必要性源于权力制约、权利保障和司法最终原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仅规定了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司法审查,对行政行为合理性的司法审查未作明确规定.这种司法监督原则的单一性与行政法治要求的双重性(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不相匹配,从而导致实践中行政裁量权滥用、侵犯合法权益、没有司法救济途径等情况出现.因此,文章着重对行政行为合理性的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抽象行政行为一直被排除到司法审查范围之外。在当前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大背景下,将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范围是其中重要的一步。文章力图从现有的司法理论和实践中找到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到司法审查范围的种种理由。  相似文献   

12.
张兆成 《重庆与世界》2010,27(12):32-36
通过对行政法律行为概念的追根溯源式的历史考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逻辑分析、辩证分析等方法分析民事法律行为、法哲学意义上的法律行为应有的本意。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行政法律行为概念历史演变过程之再现,对行政法律行为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行政法学者那里的含义的揭示以证明其传承过程中之谬误,并在对以往及当前行政法律行为学说的反思与检讨的基础之上,揭示150年来行政法理论关于其概念界定之谬误,还行政法律行为概念以本来面目,并揭示其真正内涵、外延及本质与特征,实现行政法律行为概念之重构,以奠定行政法学学科自己独有的学科基础概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逐一分析,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角度出发对其产生根源进行了探求,并希望能从公益诉讼角度打开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证券自律规则无论系行政规则属性抑或民事规则属性,司法实践中都绕不开对其效力的审查。司法审查存在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多个维度,基于自律规则的不同属性,司法审查可能采取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的方式。基于专业尊重的考量,司法审查应原则上穷尽自律组织内部救济,但行政救济不应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司法审查应遵循合法性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不同诉讼模式下对自律规则效力的司法审查存在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逐一分析,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角度出发对其产生根源进行了探求,并希望能从公益诉讼角度打开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所经历的步骤、顺序、时限及所采取的方式。行政程序可以划分为法定行政程序和一般行政程序。法院在对行政程序进行司法审查时,应对法定程序违法区分不同情形、对一般行政程序遵守一定的基本理念。从而对法定行政程序和一般行政程序采取不同的司法审查强度。  相似文献   

17.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因法律传统以及行政法理论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行政强制执行主体制度。我国应将行政强制执行权归还于行政机关,并在行政系统内部成立专门的执行机关负责行政强制执行决定的执行,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审查发挥其外部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8.
“裁量权像斧子一样,当正确使用时是件工具,它也可能成为伤害或谋杀的凶器”[1]。行政裁量权所具有的主观性、灵活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决定着其存在滥用的风险,所以应当对行政裁量权进行合理规制。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初步建立行政裁量权滥用的司法审查制度,但模糊的审查标准导致行政裁量权滥用的司法审查常被“束之高阁”。文章首先阐明行政裁量权滥用司法审查所面临的困境,分析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源。并在尊重行政裁量权价值的基础上,确立合理性审查原则、比例原则和行政裁量权滥用的情形,以此进一步完善行政裁量权滥用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蹇 《特区经济》2008,(9):248-249
中国现行行政诉讼规范性文件规定,对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终局行为和行政指导等非行政权力行为、以及行业组织的行政行为不作为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审查范围。然而,根据WTO的规则和中国加入WTO时所做的承诺,现行的司法审查体制不能适应WTO规则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中国的加入世贸的承诺,所以改革中国的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审查范围,以适用时代的发展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0.
覃炳文 《黑河学刊》2013,(12):62-66
全国省级高院网站公开行政裁判文书的现状总体不能令人满意。公开行政裁判文书是增强司法权威、减少干扰司法、监督行政机关依法执政、提高裁判质量、方便公众监督和服务学术研究及法律实务的需要。我国应加快建立统一的裁判文书数据库,该数据库应易于检索、全面、及时、永久公开裁判文书。行政裁判文书的公开应该以上网公布为重点方式;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论证过程应当公开;法官的不同意见应当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