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朱熹“格物致知”说的认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物致知”是朱熹认识论的基本命题,体现了朱熹哲学思想的特色。文章试图先考察“格物致知”的思想源流,再对“格物致知”说作进一步诠释,然后重点阐述“格物致知”说所蕴涵的认识论价值,从而凸现朱熹“格物致知”说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2.
邹中棠 《中国西部》2012,(21):39-42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何以“格物致知”成为师道之本?  相似文献   

3.
张燕  谭茭 《今日重庆》2007,(3):98-98
沙坪坝区天星桥正街的凤天音乐大道之间,有一所非常有特色的中学。她就是重庆市联招学校、沙坪坝区示范高中——天星桥中学。走进学校大门可以看见“砺志修德,格物致知”这八字校训,校长向跃进解释说,“砺志修德”,是从学生品德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志向,磨砺学生的意志,塑造学生的人格,修养学生的德行。而“格物致知”的意思是“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将“格物致知”作为校训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吴茂钊 《中国西部》2012,(2):160-160
距离贵阳仅38公里的修文,因王阳明而富有历史文化底蕴,被中外研究王阳明的专家学者称为“王学圣地”。修文地处黔中腹地,公元1506年,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即今修文县)作驿丞。王阳明在这里格物致知,创立“知行合一”学说,并创办书院传播文化,开房贵州文明,一代哲人王阳明“龙场悟道”一时间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5.
武当道教将儒家纲常与成仙信仰紧密结合,突出“忠孝仁义”,宣扬“善恶承负”,提倡“诚信不欺”,并假神道设教,以“真武神”的威力驱使信徒去奉行其伦理道德。与此相应,武当山道教建筑的风水格局,也深刻体现出儒家宗法等级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6.
儒家传统道德思想中的“修身”、“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等内容,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基本道德准则、养成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习惯,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实和丰富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马琛 《魅力中国》2013,(22):400-400
在中国,复仇有着支撑它的道德体系,即所谓的“节”、“义”、“孝”、“友”等价值观。儒家的伦理纲常要求子尽孝道、臣尽忠道,因此儒家典籍中的复仇文字屡见不鲜。但这些并非无条件的倡导复仇,而是有张力不同的复仇主张。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陈雷 《新西部(上)》2009,(12):142-143
“无为而治”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并非道家所独有。儒家思想中也包含着“无为而治”,只是两者的意义不尽相同,道家主张是“自然”的无为,而儒家主张是“德化”的无为。道、儒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思想精髓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因此,深入研究道家、儒家的“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对当今管理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伦理思想对新加坡当代伦理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例如,儒家“乐群利群”的整体主义思想与新加坡的国家主义原则;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与新加坡的“德治观”;儒家“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与新加坡“和谐至上”的原则;儒家的“齐家观”取向与新加坡的“家庭核心价值观”。但是,儒家伦理不可能完全解决现代新加坡的社会问题,而是应该主要吸收其适合于新加坡现代社会的部分,为新加坡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束然 《魅力中国》2011,(18):85-85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而在古代管理思想中,儒家管理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和统治地位。本文通过“仁”“和”两个方面,浅析了儒家的管理思想,并在现实管理中的价值应用。  相似文献   

11.
儒家“言义”,也“言利”,既讲伦理道德,也讲社会经济思想方面的内容。然而,儒家经济思想不是从财富增值或理财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惟其如此,儒家经济思想也就更具特色和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探讨与思考。一在君、国、民的...  相似文献   

12.
杨林 《魅力中国》2010,(35):314-315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使儒家登上了政治的巅峰时刻,确立了儒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然而儒家的正统地位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斗争过程,与其争锋的便是道家学派,确切的说是黄老新道家。  相似文献   

13.
谢鹤醒 《魅力中国》2014,(24):226-226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都是其中的精髓和核心,传统儒家伦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主体性思想资源。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先秦、汉唐、宋明等几个阶段,承前启后,相互交替。并且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仍彰显着它无穷的智慧和魅力。本文便是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入手,对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所重视的“五缘”关系可以弥补现代西方管理的不足,“仁”的精神、“和”的文化和“信”的环境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形成合力,提升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刘志扬 《山东经济》1995,(6):44-47,36
儒家的“人和”思想与现代企业经营刘志扬随着东亚经济的崛起,儒家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这种影响有两个方面,作为个人因素,人们注意到了东亚劳动者的勤奋、克俭及好学;作为组织因素,人们关注的则是儒家对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视,这就是所谓“人和...  相似文献   

16.
他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儒家济世情怀:自诩要“书生报国”,向往“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鼓吹“廉洁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讲授“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与归宿”。  相似文献   

17.
陈海峰 《魅力中国》2011,(12):159-160
皎然的“中和”思想是儒家“中和”思想与佛学“中道”思想的糅合,是皎然建立其诗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文文 《魅力中国》2011,(8):253-253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哲学家与哲学史家,又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学问博大精深,而且更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传统儒者的担当精神,在民族面临存亡的时刻,他着重于从思考生命存在入手,以儒家的“心灵”学说为根基,构建了以儒家天人合一的天德流行境为最高境界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9.
肖亮 《上海国资》2010,(7):81-8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之大幸,也是其它诸子百家之大不幸。在为历史所淹灭的各个学派中,墨家曾是最为辉煌的一支。墨子开创的墨家本是脱胎于儒家,然而墨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得他与儒家思想渐行渐远,直到形成自己的体系,最终成为与儒家分庭抗争的两大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技的发展需要多维思维,中国儒家的一些思维方式可以为现代科技所借鉴。儒家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的优良传统;儒家“自强不息”“变化日新”的创新精神;儒家注重人文的一些传统等,这些可以增加现代科技发展的人文魅力,同时科技发展将推动儒家文化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