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跨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6.
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纵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变迁, 理论创新才是中国经济学的灵魂, 实现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必须解决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国际化和规范化问题。本文认为, 中国经济学研究应从本土问题着手, 而其走向国际化的突破口在于将中国制度分析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 重构发展经济学。同时中国经济学要求建立一个良性的理论创新、接受、修正、摒弃的规范化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几位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具有明显差异的著名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看法以及他们研究领域的简要评述,力图勾画出当代经济学不同的发展走向,并结合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某些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9.
王艳 《经济经纬》2005,(4):11-13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不能适应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完善引致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实践,必须进行理论观点、体系框架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与时俱进,创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经济学成为我们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学百年回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考察了100年来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经济学的进步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100年来,经济学在中国的曲折发展,从根本上是由这一时期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历程所决定的.建立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扎实的实证研究,是我国经济学研究对经济发展做贡献并同时对经济理论发展做贡献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试图从西方经济学发展轨迹中,探求对我国经济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学构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而且随着经济学研究格局的变化,经济学研究重心正面临转移,经济学理论将有新的发展趋势。当今中国改革与崛起的客观现实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力产生了强烈冲击,更具解释力的"中国经济学"将不仅是研究特定地区、特定时代或融合了特定文化的经济学,而且是顺应经济学趋势,推动经济学更具创新性的理论力量。  相似文献   

14.
15.
女性主义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研究的是具体社会关系下人的理性行为以及人类行为造成的经济现象,因而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而且,随着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人们已经开始引入了制度、文化等社会性因素,经济学的人文性已日益明显.正是基于这种人文性特征引发了人们对具体社会中人之理性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社会中人之行为的关注,并导致20世纪8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勃兴;经济学领域的性别差异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性的思考,从而引发了对经济学本土化的探讨.事实上,不同社会文化下的经济学是有差异的,经济学本质上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科学化、客观化和通用化,而是具有强烈的本土化的色彩;而且,如果经济学理论没有本土化,就没有根植性,也就没有创新性,当然也就没有现代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16.
17.
现代经济学的引进与中国经济学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学界采取了非常开放的态度 ,毫无偏见地引进、学习、借鉴和吸收了世界各国不同经济学派的优秀成果 ,并根据中国的实际加以综合和创新。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最先引进的是作为西方经济学正统理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它以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为既定前提 ,以稀缺资源的配置为主题 ,运用最大化、均衡分析、边际和替代分析等方法 ,着重考察人们的物质偏好、生产函数的技术特征、要素边际生产力等在决定经济变量中的作用 ,揭示了人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固有规律。但是 ,由于它只研究既定市场即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  相似文献   

18.
吕明晓 《财经问题研究》2003,(10):F003-F003
经济学具有国际性 ,因为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经济学的实践、教学和研究。中国经济学概念的出现和发展具有必然性 ,然而这一概念具有多种含义 ,而这一点并没有被足够重视 ,以至于在对待一些事宜时容易失去较为合理的态度。中国经济学可以理解为以下几种含义 :一是中国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