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权设立与运行的典型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空间权立法的讨论随着《物权法》的出台暂时告一段落。《物权法》第136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2.
近日。郑州市政府颁布《郑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规范管理,提高城市土地综合利用率。按照这个规定,要开发地下空间,必须先购买地下空间使用权。针对独立开发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按照划拨方式供应地下空间使用权;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  相似文献   

3.
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是影响房地产价值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为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进行估价,估价结果往往不被房地产权利人所接受,争议较大。房地产评估时,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结合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确定估价时所采用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影响因素,对客观公正的做出评估结论,化解估价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大、地面资源紧张,很多城市开始探索将部分地上空间功能地下化。目前,我国地下空间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成熟,地下空间的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有限的建设实践中,人们发现,地下空间的开发与海绵城市的政策息息相关。在海绵城市新理念的指导下,制定限制指标、合理有效开发地下空间,才能避免开发地下资源的不利后果,达到海绵城市的目标,改善城市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上和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特殊之处,利用比较研究法、法条解释法对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客体范围为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利用土地空间以外的部分;设立方式采取有偿出让或无偿划拨等方式;管理审批程序要增加编制详细规划、"地质勘测"环节,同时前置"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程序;权属登记需要统一登记机关、引进三维地籍管理技术和扩大登记事项;在协调与既存建设用地权利人权益方面,可通过完善相关规划、赋予既存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优先权和鼓励设立"空间役权"等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地上建设用地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合理释放城市空间,优化设施布局,已成为解决人地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国土空间"概念的提出,城市的发展应当从过去主要基于地表空间扩展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转向重点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土地,充分利用城市空间,逐步将建设用地的增量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集约型存量优化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基于二维平面的国土规划、权属调查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土地审批的需求,现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分析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以及现有政策条件下,依据地下建设用地的规划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土地权属调查的方法,以满足地下建设用地项目的用地审批需求。  相似文献   

7.
日前,深圳市地铁前海湾车辆段地上3宗约51万平方米的地铁上盖物业用地使用权成功挂牌出让。此次出让是以地铁为核心,分三层设置土地使用权:地下空间属地铁车辆通行和换乘区专用,土地使用权为政府划拨;地上O~9米属地铁车辆段所需厂库、公共停车等相关设施,土地使用权部分挂牌:地上9米以上空间,  相似文献   

8.
某市国土资源局以拍卖方式将宗地号为0089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给A公司,用作大型商贸城的建设。双方在拍卖后签订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合同约定:该宗地块的用途为商业用地。以地上60米为上限、以地下30米为下限,高差为90米。合同签订后,A公司支付了全部价款,国土资源局为其办理了土地使用权证书。一个月后,国土资源局挂牌出让0089号宗地。以地下30米为上限、以地下70米为下限,高差为40米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将此块土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给了B公司,同时签订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A公司得知后,认为  相似文献   

9.
一、上海市集体建设用地的评估方法就估价方法而言,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集体土地)与其他性质的土地使用权一样,通常可采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比较法等进行评估,然而集体土地在现行法律下还不允许与国有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第136条“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发立”的规定,确立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出让制度,将建设用地使用权由传统意义上的二维平面概念明确为立体空间概念。这对提高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土地集约利用进程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九州纵横     
正襄州首次成功出让地下空间使用权近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国土资源分局代表区政府与襄阳汇源农林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一宗地下一层空间使用权出让合同,这标志着空间使用权在该区首次成功出让。据悉,该空间使用权位于襄州区洪山头工业园,为襄阳汇源农林股份有限公司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地下面积3.84亩,用途是为工业项目配建地下停车场。该空间使用权的成功出让为襄州区节约集约使用土地资源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财产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提高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本质上表现为土地权属转移和土地利用布局的空间置换。它是在遵循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在合理界定土地产权的基础上,捍卫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既得利益(土地开发权),以优化和增值土地资产为目的,通过土地用途转变、土地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土地产权的重新分配等方式对处于不同区位的土地进行交换,进而实现土地效益和效用的最大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提出立体空间地价与地下空间价格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地价模型图分析立体空间地价的表现形式,根据地下空间价格含义,提出地下空间价格评估的理论思路,即计算地租,确定还原率,将地租还原为地下空间价格,并进行相应的价格修正;以南京市一级商业用地为例进行地下空间价格评估实证分析,计算得出地下空间价格约为30000元/平方米。通过地下空间价格评估,以期为今后确定地下商业空间价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地下建筑设计防火问题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祝君 《民营科技》2010,(10):306-306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建筑用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因此,地下建筑工程的大量投入,不但缓解了地面空间的压力,也有效提升了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水平。然而,地下建筑的安全问题却始终是城市建设的心腹大患,地下空间相对密闭,疏散逃生相对复杂,这就为工程的防火问题提出了新的难点,也是地下建筑工程中一直反复探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依照法律程序申请、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的、使用集体所有的农村非农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农民住宅用地、乡镇企业建设用地、乡镇或村级公共设施及公益事业用地。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一直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出租土地使用权这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形式。集体建设用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出租并按年收取租金。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集体所有者为出租主体,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或厂房出租给企业或个人,集体收取租金。其二,建设用地使  相似文献   

16.
正一、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一)城镇用地新模式1."旧城改造,内涵挖潜"用地模式一是重点进行城镇内旧村(城中村)、旧工业区和工业住宅混杂区等的改造。二是挖潜城镇内闲置、空闲土地,盘活利用部分土地资源。三是划拨用地采取有偿方式使用,同时采用集中办公的办法,提高政府部门用地集约水平。2."向天空、向地下要地"用地模式"向天空要地"是指通过增加建设密度、容积率、提高高层建筑高度等方式,提高城镇的单位土地承载力,向空间发展。"向地下要地"是指充分利用城镇地下空间,达到节约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资源的目的。(二)农村居民点用地新模式1."一户一宅"用地模式长期以来,在九江市农村中"一户多宅、违法占  相似文献   

17.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作了规定,但也留下了一定的法律空间,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8.
刘继海 《民营科技》2010,(7):254-254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处于地表下的建筑物日益增多,地下空间已经成为新兴的稳步发展的国际潮流。分析了地下建筑的特点以及在地下建筑中引入自然光线的重要性,论述了地下建筑利用自然光线的技术手段,以满足工作、生活在地下空间的人们对自然光线的渴望。  相似文献   

19.
地下空间是城市的战略性空间资源,是新型国土资源。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总体水平还处于初级、点状、浅层开发阶段,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发展的因素。因此,建议从以下方面规范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引言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的自然资源,在经济、民防、环境等建设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各大经济圈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均存在城市日益发展中用地严重不足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这些中心城市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缓解中心城市发展中的多种矛盾,使地上、地下协调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