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所谓“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消费市场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笔以为,这三个方面的落脚点就是农业问题,即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有农业发展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由原来的提高农产品产量为主转为围绕增加农民收人,提高农业竞争力,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财政政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满足农村发展对金融服务的多元需求。结合农村金融改革现状和实际,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农村政策性金融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当前我国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农村政策性金融意义重大。要从深化政策性金融业务创新,拓展资金渠道和来源,加快建设农业保险体系、政策性金融担保体系,完善政策性金融的财税补偿机制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快推进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的繁荣稳定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全局性。“十一五”期间,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强力推进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且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对此,有必要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之策,确保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静  王佳 《财政监督》2011,(13):61-63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涵义本文认为,农村公共产品首先是公共产品,即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其次主要是为了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消费所共同所需的一类特殊农村社会产品,主要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以及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和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拥有七亿多乡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及时准确反映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翔实的数据服务,是农业统计战线上辛勤工作的统计人一贯追求的目标。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付宗平 《时代金融》2012,(29):119-120
论文以我国农业大省四川省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四川人口增长趋势的分析,从城市化率及65岁以上农村老人占比等指标作为研究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指标,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了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四川农村养老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加强养老保障等角度提出了应对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开放型农村的界定(一)开放型农村的内涵。近30年农村经济社会面貌的变化是农业、农村制度变革以及其他包括宏观制度变迁在内的与农业和农村相关联的一系列制度创新积累效应的结果。当前我国实施的城乡统筹战略,是满足新时期农业及农村阶段性发展目标的新型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四川是农村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2008年末全省89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比62.6%,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占比18.9%,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3个和7.6个百分点。随着四川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显著,成为历史上“三农“工作力度最大、农业农村发展最快、农民群众收益最多的时期之一。当前,农业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相对于经济领域的变化,农村金融服务明显滞后。结合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笔者将在本文就如何做好新时期面向“三农”金融服务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出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大量转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城乡一体化的高度来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农村的繁荣稳定关系到全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围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的"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落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以及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阐述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着重指出了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几个深层次问题,探索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以期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以来,一项继乡镇合并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措施正悄然在浙江.山东、江苏等一些比较发达省份的农村地区进行.这就是“大村庄制“——通过村庄合并,加快农村社区化建设。村庄合并将有效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农村居民的”空心化”问题.实现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村变社区、农民成市民的目的。这项改革意义重大.同时也意味着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相似文献   

16.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劳动自愿、自助、政治的经济组织,是合作经济实体内的劳动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为特征的企业制度,在我国有较早的优良传统,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其典型形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在发展过程中历经嬗变,新的形态应运而生,为解决千家万户进入市场,加快农村的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保证交易费用,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组织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实现农业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快速、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也是健全与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要,更是沟通政府与农户的桥梁。因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浅析农村资金外流的原因及相应的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农业和非农产业获得用于生产和发展的资金比例不断下降,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村投资和资本积累的减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带来了直接影响。农村的金融缺失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严重阻碍。本文分析了农村资金外流的原因,并着重对相应的机制构建和政策支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通常包括县城镇、建制镇和乡集镇三类。不管哪一类小城镇都是一定农村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化、政治中心。小城镇地处城市和乡村之间,相对于“市”而言,其与市更为接近,因而通常当作城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小城镇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具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和自然条件和地理特征,这是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转移农业富裕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由此可见,农村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密不可分。进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农村经济的逐步繁荣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支撑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农业再次面临新的变革时期,小城镇建设则成为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二的相关性日益突现,彼此紧密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和促进。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化国家,农村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农村、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这是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农村金融服务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变革、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发展现代农业都需要农村金融服务为其提供支持和保障。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将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