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农村的繁荣稳定关系到全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围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的“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落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以及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阐述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2.
王华 《会计师》2009,(5):92-93
<正>党的十七大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保障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纲要》提出,要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为什么《纲要》中把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到如此高的程度和位置?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赵锦辉博士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这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站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看,三农问题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句,传达了中央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强烈信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学习《决定》,通读全文,最真切的感受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5.
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甘肃省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这个主题,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和结构调整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丰收,2009年总产突破900万吨,达到906万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80元,同比增长了9.41%。全省在农业经济保持稳定较  相似文献   

6.
李敬辉 《中国财政》2012,(14):24-26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不断丰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扩大农村消费、深入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一、完善粮食补贴和保护性收购政策,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近年来,中央财政通过加大对农民直接补贴力度、落实主要农  相似文献   

7.
梅金波 《西安金融》2004,(11):27-28
本文通过对近六年来铜川农业发展趋势以及金融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多年来连续保持良好发展局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农业农村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深.农民收入在连续五年高增长之后面临回调的周期性风险.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的难度将会很大.如何才能化危机为契机.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将是未来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从河北省农民增收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和阐释金融危机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于少波 《时代金融》2014,(7X):228-228
<正>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稳定。但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导致农业薄弱,农村落后,农民贫困,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国家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扩大,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的财政政策。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对我国"三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2009年2月1日,新华社公布了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对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文件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农村领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有很多,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二个历史性课题。农村经济发展的轨迹说明,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要打破传统思维,跳出农业发展农村、跳出农村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农民要求最紧迫、受益最直接而目前又能做的实事做起,认真谋划和运用财税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既要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目标和归宿出发,着眼长远的治本之策,建立长效的农民增收保障机制;又要从实际出发,选准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让农民收入在短期内就能取得“吹糠见米”的实惠。  相似文献   

12.
卢巍巍  林洪涛 《中国外资》2011,(18):182-18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政治问题。哈尔滨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2%,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哈尔滨市  相似文献   

13.
“三农“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非常重视,坚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民增收困难.在当前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具体到金融支农角度,就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拓宽支农资金来源渠道,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4.
政策动态     
01国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农业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隐忧,基础脆弱仍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为此,中央将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农村存在的新问题主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保险还不成熟,文章针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困境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包括建立农业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农业保险经营技术水平;加强对农业保险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培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仍然是最弱势的区域,农业是最弱势的产业,农民是最弱势的群体,农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是"要技术、要服务、要资金"。可以说,目前农村资金瓶颈已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最关健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立足强农惠农,着力加强农 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凸显中央对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视 ,也为下一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近日,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接受记 者采访,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详细解读中央财政强农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实现农业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快速、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也是健全与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要,更是沟通政府与农户的桥梁。因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改革30年以来,我国“三农”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各级政府部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致使农业稳定、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新形势下,大力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已成为促进“三农”经济步人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利用“三农”监测网络对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农机示范区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民"小群体"对接"大龙头"和"大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加大政策扶持,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创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