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数学与美学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者伏尔泰、狄德罗等人认为美是大自然本身的自然属性。俄国文学家车尔尼切夫斯基认为:美就是生活。人们对美的认识是一个古老而又漫长的过程,人们也提出了各种观念,而当代美学家们则认为:美应该包含下列各项(图1):  相似文献   

2.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发展了艺术,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无论艺术的表现形式是怎么繁衍变化,都是离不开自然生活这个母体。但如果没有好的艺术表现形式就不能表达人们对自然生活的美好感受,所以说艺术表现形式对于生活和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是固定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更新着。  相似文献   

3.
梁宁 《大陆桥视野》2012,(18):101-101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变革在教育中的必然反映。而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园林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是供人们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美的再现和空是艺术的展示.这些园林美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园林景观和构成景观的空间环境中.而园林景观的表现依赖于空间环境的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小城镇建设也风起云涌,环境科学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只有用植物创造的环境才是最美好的环境,所以城市园林植物的景观特色越为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田园城镇是一百多年前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率先主张创建的城市。在霍华德看来,田园城镇是为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限制城市恶性膨胀,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是具有城市与乡村各自优点的结合,由公共快速交通将城市、农村以及"城市-农村"三种生活形态融为一体的城镇;是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为人们所共同向往的城镇。一百多年来,田园城镇理论对世界城市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6.
城市园林绿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美化城市的重要手段。园林绿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人居环境的重要调解者。它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同时,还满足人类对景观的审美需要,实现心理和精神的满足和享受。随着近几年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的园林绿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城市园林绿化却没有满足人们的需求,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背离自然,没有认识到园林绿化的作用,缺乏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在配植上也出现了一些布局不合理、绿化结构单调,缺乏长久管理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园林绿化的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追求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而住宅小区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状态,所以住宅小区的环境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开始追求与自然融合的精神享受,为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绿色小区”的概念就应运而生。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浅谈一下住宅小区绿色建筑的设计运用。  相似文献   

8.
王晓香  罗海斌 《经济师》1998,(10):87-88
建设现代化城市,美化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讲求园林美,即园林造景艺术。为城市居民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园林造景艺术。尤其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之后,还要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生活。园林艺术造景之美恰好是满足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9.
林蓉 《时代经贸》2014,(2):244-246
霍布斯是英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偶性不是事物可有可无的性质,而是指事物的一切性质,人是自然物体,同其它的自然物体没有本质的区别。霍布斯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外部事物在人心中的影像,根本没有天赋观念,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本性而生活,这种状态就是自然状态。人们要求保存自己和对死亡的恐惧必然使人们产生求取和平,摆脱战争状态的愿望。霍布斯认为,自然权利和自然法之间是有矛盾的,前者要求无限制的自由,后者则具有约束性。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按自己的本性生活着,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无休止地追求个人权利和利益。翟布斯认为无论任何体制或政体的社会,都可能面临两种危险:一为专制;一为无政府的动乱状态。但是他说,后者比前者更坏。因此他的名言是:“一个最坏的政府也胜于没有政府。”霍布斯还认为,自然权利和自然法之间是有矛盾的,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因果之间的联系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必然的。霍布斯的这些哲学思想对当时及后世起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与艺术教育相结合,通过广告欣赏教学,充分发挥这种独特的欣赏方式和教育形式,引导学生探究人文精神,让他们多方面的感受社会生活给人们赋予的美,艺术殿堂给人们展示的美,让当代大学生扩大知识面,提升自我想象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园林绿化是一个城市环境和形象的重要标志,不仅为城市人们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以及享受自然的愿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也为建立生态环境、净化城市空气、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举措,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园林绿化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园林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重点工作等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卢铭  尹吉成 《经济师》2007,(8):129-130
美的本质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在对象上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自然美的本质是人在实践中对非人为因素即客观自然呈现出的状态、形式秩序在精神上的认同,是自然形态体现出的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绘画则是体现人的精神按照人的审美意愿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产物,它来源于人对美的情感体验,注入了人的情感意念。自然是美的源泉、艺术的源泉,绘画是审美的产物,同时自然和绘画也是审美的对象,所以自然美与绘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大自然赋予了万物变化多姿的形态,绚烂的色彩,自然美的丰富性、多样性,成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艺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不是对自然机械的模仿和复制,而是艺术家理性选择的结果,是艺术家将自然中的美集中、典型、理想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健美操比赛中表现力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套完整优美的健美操动作如果缺乏艺术的表现力,将会失去健美操生命力.自然、真实、富有激情的表现力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会祈祷感染人,激励人的作用.本文重点浅析健美操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从学生身体形态、专项素质、心理因素、对音乐的感悟、表情等方面的状态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环城游憩带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乐趣、体验生活,特别是乡村生活的一种主要去向之一。环城游憩带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扩大了旅游容量,还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环城游憩带,充分发挥环城游憩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音乐中的情感与歌唱心理,都是音乐活动本身的过程,也是音乐美学的基本范畴。它们一旦被形成,人们便随心所欲地理解或享受。音乐如何进行感情交流及交流些什么?音乐是否能表现心中已有的感受?音乐效果是否能深入人心深处?本文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与探讨: 一、音乐中的情感 什么是情感?情感就是感情,是外界事物对人所引起的某些心理状态。列宁说过:“如果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人都是有感情的,而音乐首先在情感上打动人心,然后才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一首好的音乐作品通过欣赏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得到美的享受以及良好教育。自然,不能引起欣赏者情感共  相似文献   

16.
临近世纪末了,中国美术的发展也进人了多元并举与综合的特定历史时期。尤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之际,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亦不断冲击着传统绘画艺术,这自然也离不开对花鸟画进行一番审美上的剖释。然而,如何在寓兴与写意这两个传统的基础上去揭示自然之美、自然与人生关系,借自然而表述人的思想、审美情感、品格与情操等等,但最根本的还是如何在生活的源流上去  相似文献   

17.
历时近三个月,新居终于装修完毕。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观后无不夸赞:无论是整体设计、装修材料,还是施工质量都不错!夸赞之余,免不了会打听花费多少,当我如实相告之后,人们又多表现出一种惊奇:“效果如此之好,花费如此之少,这是如何达到的呢?”是的,家庭装修向来是件令人头疼的事,不少人的感受是“花钱买罪受”。现在,我家的装修“又好又便宜”,人们自然想多知道一点经验。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难以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城市化使得人们远离自然,长此以往势必造成许多人对自然漠不关心,而对自然漠不关心的人们怎么会去保护自然、关心生态问题呢?例如,计算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方便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古代希腊文化的个性特征表现为和谐之美,古代罗马文化的个性特征表现为暴戾之欲,那么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个性特征则表现为一种深刻而痛苦的自我分裂和二元对立。在希腊文化中,一切矛盾均处于尚未发展为直接对立的原始同一状态,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这一系列范畴仅仅是以一种量的差别的形式而存在,并没有形成水火不柞的质对立。在罗马文化中,物质财富、肉体享乐和人间生活获得了单方面的发展,这种片面发展的物质主义是如此地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以至于将另一面的东西——精神、灵魂、天国等——完全吞噬在功利而奢靡的冷漠之中。在基督教文化中,作为对穷奢极欲的罗马物质主义的一种历史性报复,唯灵土义得到了近乎病态的疯狂发展,精神超越、灵魂不朽和天国理想成为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刻意追求的唯一生活目标,而与之相反的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中,色彩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色彩均通过视觉反映到人的头脑中,产生种种色感。自古以来,人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着颜色,并享受着色彩变化带来的欢乐。人们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也多用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色彩美始终左右着人们的情绪,使人产生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