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可及性视角下农村医疗服务现状,提出假设并运用可及性理论对农村医疗服务可及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地理可及性覆盖不全面、应用可及性供需不匹配、服务可及性质量低下、经济可及性存在城乡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智慧医疗有机协同发展的建议,即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农村智慧医疗基础构建;呼吁企业力量,提升农村智慧医疗服务效能;动员家庭参与,促进农村智慧医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6年数据,描述了调查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并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卫生保健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结果的影响。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教育、年龄、性别、工作状况和到达附近医疗机构的单程交通时间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乃至高中教育以及大力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等,将会大幅提高国人的健康状况,应该坚持贯彻下来。  相似文献   

3.
从供方角度探讨我国药品可及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供方角度指出了影响药品可及性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到卫生服务机构的距离、市场的药品拥有程度,医疗机构的采购状况和医生的处方行为。卫生决策者应充分重视药品可及性问题,以促进我国人口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卫生服务落后的实证分析与财政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严重落后的具体表现1.卫生服务可及性。就医疗卫生机构距离上的可及性来说,农村住户远远落后于城市住户。2003年,在住户到最近医疗单位的距离方面,81.8%的城市住户在1公里以内,而只有61.1%的农村住户在1公里以内,两者相差20.7个百分点;在其余的各个距离段中,农村住户都要远于城市住户(参见表1)。就经济上的可及性来说,即就居民有无支付能力来说,农村居民表1住户到最近医疗单位的距离和时间%指标城市农村合计小城市合计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城乡差距距离1公里内81.873.761.167.669.057.737.920.71~2公里10.412.618.219.317.2…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推行力度的不断加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本研究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调查的数据,使用倾向匹配(PSM)与双重差分(DID)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于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显著降低了居民的住院可能性,但对于居民住院费用以及门诊医疗服务的影响并不显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显著降低了农业户口居民的住院可能性,但对于非农业户口居民的影响不显著;此外,还显著降低了自评健康状况好和自评健康状况一般人群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水平,而且对于自评健康状况好的人群影响程度更大,相反,它显著提高了自评健康状况不好人群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发展理论揭示了健康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深入挖掘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Probit模型研究了社会支持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状况,但不同社会支持类型的作用机理存在差别;正式社会支持增强了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可得性,但诱导的过度医疗行为可能会影响农村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客观评价;具有互助特征的非正式社会支持强化了疾病风险在亲朋邻里间的分担,因而促进了农民健康状况的改善;社会支持对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以及地区差异。促进农村居民非正式支持网络发展、合理化解当前医疗保障领域的诱导需求并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政策的疾病预防功能,将有助于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Grossman 模型,文章通过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户的医疗服务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利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农户抽样调查所获得的2006年度面板数据,得到以下结果:户人口规模,村级经济状况评价、是否有成员患有大病、户劳动力人数,户主的健康状况、户主的性别、户内其他成员健康状况,是否参加合作医疗以及户内男性所占比例等九个因素对农户是否产生医疗服务需求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多年数据,考察农村卫生服务可及性对儿童患病就医性别差异的影响。文章首先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不同投入水平下卫生服务可及性增加对儿童就医概率性别差异的影响,而后通过实证比较不同时期卫生服务可及性对农村儿童患病就医影响的性别差异。文章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农村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提高能缩小儿童患病就医的性别差距,而本世纪初农村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提高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儿童患病就医的性别差距。  相似文献   

9.
任勤  黄洁 《财经科学》2015,(3):109-120
我国老龄社会呈现出“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衰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乡差距明显的特征,本文利用CHARLS 2010-2012年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探讨了社会养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收入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显著,尤其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大于对城市老年人的影响;国家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报销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作用较显著.为了实现全社会健康老龄化,我国应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一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稳定而独立的总体收入;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三是提高农村新农合的覆盖率和报销比例;四是推进养老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主观经济状况充足度指标是经常被用做分析健康、经济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等问题的重要自变量之一。以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城市数据为例,对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64个城市8018例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相关数据进行分层多元回归分析。与国外研究相比,相同的结论包括老年人年龄越大、客观收入越多、健康状况越好、离退休及仍在工作的城市老人越愿意认为自己的主观经济状况是充足的;不尽一致的结论表现在老年女性、教育程度越高、已婚以及不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城市老人越愿意认为自己的经济状况是充足的。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老年学理论和政策实践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支出与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8—2011年两期面板数据,利用Heckman模型、两部模型、面板Logit模型和排序模型等方法,在系统控制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我国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与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医疗保险促进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增加了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总支出,提高了老年人的及时就医概率;(2)医疗保险虽然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和健康状况,但是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尚存在显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3)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医疗保险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2.
“新农合”:经济绩效还是健康绩效?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程令国  张晔 《经济研究》2012,(1):120-133
本文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2005年和2008年两期数据,对新农合的绩效重新进行了考察。本文发现: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参合者的健康水平;改善了参合者"有病不医"的状况,提高了其医疗服务利用率;降低了参合者的自付比例,但实际医疗支出和大病支出发生率并未显著下降;医疗服务利用率的提高成为新农合影响参合者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渠道。据此本文推断,医疗服务需求弹性较大等原因使得参合者对新农合的反应是增加医疗消费而非减少医疗支出,因此新农合在改善参合者健康状况的同时,并未明显降低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地区差异明显;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下降,妇女的健康状况较差;教育对改善健康有积极影响;收入的增加和家庭环境卫生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为此,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环境卫生设施的投资,积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针对中老年人和妇女群体的医疗保健服务,改善落后地区的卫生设施和医疗保健条件,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公平.  相似文献   

14.
养老模式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这给养老、医疗、社会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从居住模式和主要经济来源两个方面来界定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利用经济学方法,根据2002年、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从实证角度,讨论了中国不同养老模式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且分析了这一关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段差异。研究发现,养老模式是关系到中国老年人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经济与居住均独立的老年夫妻有最明显的健康优势和主观幸福度优势,而依靠子女供养或政府补助的个人独居养老模式是最差的。这些经验发现可以为政府改善老龄人群的健康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持续推进医保权益和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文章采用CHARLS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显著提升了居民的自评健康。但该政策的健康效应对农村居民、新农合参保居民、低教育程度居民和低收入水平居民的影响更显著,其提升了弱势群体的健康水平,缩小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机制分析表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通过提升参保居民医疗资源利用、降低医疗费用负担、释放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家庭消费支出和改变家庭消费结构来影响其健康。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需要继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力度,稳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并且推动医疗健康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8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CLHLS),实证分析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产生的经济影响,结果发现,医疗保障从整体上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存在挤出效应,减轻了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负担;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体现出群体性差异和非均衡性.出现这些情况,其根源在于医疗保障自身的运作机制以及医疗卫生制度存在各种弊病,建立公平、按需分配的医疗保障制度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应用Moran指数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30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医疗保健支出之间存在集群效应,并通过构建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发现2007~2010年间医疗保健支出溢出效应显著,人均工业烟尘排放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显著,人均社会总产出在三个因素中影响最大,人群年龄结构影响次之。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三项建议:增强居民医疗保健服务消费能力、提供更完善的老龄人口医疗服务、更加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口是自杀率最高的人群。中国老年人口自杀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将我国老年人口自杀率与全球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作了对比,提出老年人口自杀率的三种不同模型。虽然我国老年人口的自杀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农村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的自杀率仍然很高。应对老年人口自杀问题,一方面应着力解决相关的老龄问题,消除与减少老年人产生自杀意念的诱因;另一方面,要重点关切高自杀风险的老年群体,特别是群体中的男性老人、农村老人和高龄老人;还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与精神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市场化进程中农村的公共管理服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通过控制实验方法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验证了政府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影响农户收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以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数量衡量的政府经济管理服务显著影响农户收入,企业数量越多的村庄农户收入也越高;以村基层组织干部素质衡量的政府社会管理服务也是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因素;与经济管理服务相比,政府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力较弱。政府应当通过公共服务购买改革等方式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经济领域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对我国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对于了解新农合政策实施效果及探究我国农村中老年健康状态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CHNS数据库中2000年与2006年的面板数据,以四周患病率与自评健康状态为衡量健康状况的指标,结合DID模型与Logit模型实证分析新农合政策的实施能否对我国农村中老年人群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其他因素的影响。另外,单独分析中年群体的状况,比较中年群体与老年群体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差别,分析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群体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新农合的实施降低了农村中老年人的四周患病率与农村中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满意度,总体上提高了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态。通过对比分析农村中年人与老年人群体,说明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态对新农合实施政策的依赖性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