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发展的本质、目的、规律进行的全面概括,是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现代模式,具有鲜明的现代特色和全新的时代内涵。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思维、科学的认知方式,而且还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模式,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观的创新。“以人为本”价值思维的提出,现代科学认识方式的运用,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确立,为新世纪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演变的特点,大致可归结为两点: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一脉相承”是指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演变具有连续继承性,“与时俱进”则体现了演变的发展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新发展观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当今世界主题之一的发展,经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其内涵和外延已变得非常丰富和宽泛。本文综述国际社会在宏观层次上形成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几种发展观。多元发展观发展理论是在二战后兴起的,当时许多西方学者几乎一致的看法是:不论各国现实差异如何,都可以...  相似文献   

4.
高燕 《魅力中国》2013,(5):39-40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社会内部矛盾所推动的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在内的阶段性和整体性的变迁过程,其根本目标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基于这一理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当今中国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何种发展观来规划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6.
试论两种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井 《南方经济》2004,(1):13-15
发展观有两种:一种是“以物为本”,以经营增长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基本上是这种发展观,在取得伟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不协调的负效应。另一种是《决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以社会进步为目标。它是《决定》的指导原则,以五个统筹发展来克服不协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炼 《中国经贸》2010,(20):114-116
22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发展问题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而发展观是发展的核心问题,于是中西方涌现出了大量关于发展观的研究文献。学者们发表的专著与论文数量不断增加,文献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对发展观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增进人们对发展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刘亭 《浙江经济》2004,(2):14-16
当前,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新发展观应运而生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发展观来指导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主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五个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问题认识上的升华,体现了领导一个国家发展事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我们  相似文献   

9.
朱颖 《上海改革》2003,(12):17-20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统辞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我国国际形象,是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它符合我们党的“执政为民”的思想,是获得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动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作为理论基础的,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同时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发展"一直被理解为"经济增长",以这样理念所进行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我党和政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实践主动完成了发展的范式转换,提出了新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是对过去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我国20年的改革开放,在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其中城乡发展的不协调犹为严重,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准 《改革与开放》2011,(12):63-64
2011年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前夕,恰逢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发表了《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青年提出"三个希望",要求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这是我党的三大作风的精华,是随我党成立、发展、壮大而逐步形成的革命经验和建设法宝。立足现代的发展,我们可以清醒认识到坚持党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这对于我党,对于我们青年都是不可或缺的战斗武器。  相似文献   

14.
赵菊敏 《特区经济》2012,(2):195-197
特定时代的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着多重内涵的转型,其中"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升、"城镇化路径"的转变和"政府角色职能"的转型是核心,在实现三大转型的进程中"中原经济区"必将成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意义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或表现。认为,民营经济的题中之意是经济资源受"民"支配、以"民"为经营主体的一种经济形式或形态,是一个经营机制的范畴,不是一个所有制的范畴。从外延上讲,所有非官营的经济都属于民营经济。科学理解民营经济发展的钥匙是要搞清楚经济发展的科学含义,而正确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把握经济发展概念的关键。坚持科学的民营经济发展观,要避免唯GDP论,要建立正确衡量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朱其训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122-12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职业院校紧密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明确经济发展方式有哪些转变,必须在遵守职业教育规律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转变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方式,以求更好地坚持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经济和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最终体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又在此基础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相似文献   

18.
郑云 《乡镇经济》2005,(5):53-5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对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极为重大。我国的低收入者已成为扩大消费需求关注的重点,制度创新、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以及进一步放宽政策成为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概述了系统分析方法在国开行改革发展中应用研究的重要观点。国开行作为国家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应用系统工程思想方法深化改革和发展,对支持我国在新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期,立足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实际,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是符合国情、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应然之举。青海省经济发展作为国家总体经济不可或缺的动力分支,其高质量发展亦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协调发展为内在要求、绿色发展为基本条件、开放发展为空间拓展、共享发展为初心目的,促进青海省经济总体的质优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