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岸外包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离岸外包给中国软件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软件开发离岸外包委托方的决策要素,提出全面提升竞争力固然很重要,国内软件企业也需用一些灵活的策略绕开现实发展障碍,产业政策应对不同发展模式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具有包容性。  相似文献   

2.
姜宏 《经济师》2010,(5):17-19,22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双钻石模型"中的政府制度创新、市场需求、生产要素、产业集群四个产业环境要素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战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六个软件企业能力要素。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从"十要素"入手,按照"双元制路径"打造中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国家层面以及省级层面工业软件产业政策信息的梳理,对中国工业软件的产业链、研发链、市场链展开深入分析,以明晰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态势.再基于对全球和国内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趋势的研判,提出优先培育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工业软件公司,不断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龙头企业,鼓励大中型制造企业自主研发嵌入式软件,兴建专门的工业软件产业园集聚中小软件企业,积极推动工业软件产业创新链再造,推动工业软件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快速形成"人才结构优势"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等发展路径,以期为未来中国工业软件产业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工业软件龙头企业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发展对日软件外包 提升中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软件外包业务的发展现状,发展对日软件外包带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应对软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构建策略联盟突破规模瓶颈、人才瓶颈和知识产权障碍,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型软件人才,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中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软件产业专利申请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软件业的产业结构,对中国软件业专利申请行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1990—2008年中国软件专利数据的动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软件企业的专利申请行为与相关法律环境变化存在内在联系;软件企业的专利申请行为与企业规模、性质以及产品种类非常相关。绘制了历年中国软件专利申请量态势图,剖析了专利权人构成及中国软件专利发明技术构成情况,挖掘出中国软件业主要技术领域专利布局最活跃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8-2008年相关产业数据进行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影响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即"产业发展能力"与"市场潜在能力";第二,对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才要素",其次是"相关产业支持"和"相关法律政策环境";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内部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共同作用的产物,传统的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环境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三大要素,对于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国企业而言,企业制度应作为企业竞争力的内生要素之一。从企业制度创新的角度,我们可以从资源、能力和环境三方面着手,培育我国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设想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即发展跨国直接投资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突破贸易保护壁垒,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本文阐述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从投资主体,经营方式,投资的部门、区位及技术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软件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区位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宁波市2006、2010、2014年软件企业数据,以街道为研究的空间单元,探讨了宁波市软件企业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特征。进一步,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验证影响宁波软件企业空间分布及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比较其对基础软件企业、应用软件企业及其他软件企业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截至2014年,宁波市软件企业的区位选择表现出"两心·一带"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产业集聚中心位置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转移,2006年之前宁波软件企业主要集聚在市中心海曙区的江厦街道和南门街道,之后以鄞州区的梅墟街道和首南街道为集聚中心,呈现典型的郊区化集聚格局。区位通达性、集聚要素、政府政策对软件企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应用软件企业受区位通达性、办公楼条件及产业基础的影响明显大于基础软件企业和其他软件企业,而基础软件企业和其他软件企业对软件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政府政策则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中小软件企业规模小、技术弱,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现状,提出大力发展软件产业集群是提高我国中小软件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然后,给出了软件产业集群定义并对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后,介绍了软件产业集群现状,总结了软件产业集群的特点;最后提出发展软件产业集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软件产业组织是软件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软件企业间竞争与垄断的关系。本文在对软件产业组织的演进规律进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集中度、企业规模和数量、产业利润率、企业并购行为、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垄断与竞争等几个方面对中国软件产业组织的演进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中国软件产业演进和软件企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软件产业组织仍处于不断调整、从不合理走向合理的演进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软件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在2004年2月18日举行的"中国软件业国际化研讨会"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发出了这样的论断.  相似文献   

13.
中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中国作为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接包国的视角,从接包竞争力的基本决定因素入手,并将这些因素归纳为基础要素、过程要素和环境要素,逐项分析比较中印两国在接包能力上的具体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仅在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和国家环境方面优势明显,而在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从业人员英语水平、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安全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仍与印度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本文提出提高中国承接外包竞争力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势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完成入世的漫漫之路后,我国的经济将进一步与全球经济融合。认真分析优势所在,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些优势,使“走出去”战略取得预期的成功。本文将从国家竞争优势、要素禀赋优势、中国经营管理方式优势和海外华人网络优势等方面阐述中国对外投资的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走出去”战略实施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企业的实力,更取决于国家的竞争力。按照世界经济论坛一年一度发表的《世界竞争力报告》。1995年中国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34位。2000年中国的排名大幅度下降,落至第40位,2001年略有回升,至第39位。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中国政府要取消一项试图保护国产软件企业的优惠政策"的一则消息被路透财经报道出来,立刻引起业界惊恐.因为,如果这则消息属实,就意味着"微软要列入政府采购名单",这对于中国本土软件企业而言,将是无活路可走的局势.微软在中国的任何动作都能搅动业界的视听,而这则消息在搅动视听的同时也再次提醒了业界专家和有关部门对"本国软件"明确界定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软件产业链形成经历过程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主要经历了萌芽期、起步期、进入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 1978年,以计算机工业管理局的成立为标志,我国的计算机工业真正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此期间,中国计算机服务公司(中软前身)、中国计算机软件公司、中国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等相关公司相继成立,对于中国的软件产业而言,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什么粘住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翅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面临着"理论上重要但实践中滞后"的情形.本文指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真正主体,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推动者,企业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决策取决于对市场的判断和对生产要素价格的权衡.据此,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诱发了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滞后于商品市场,结果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现象,这刺激了企业和企业家密集使用有形要素、而较少有动力和压力投资于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滞后是企业家在现有要素市场和价格下理性进行要素组合的结果.未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害是持续推进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通过"健全要素市场"和"矫正要素价格"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管理软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管理软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应包括企业治理结构、管理制度、雇员管理及企业伦理四要素等15项测度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欧洲企业管理软国际竞争力水平是处于强势,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逐渐增强。统计数据分析还表明,企业软国际竞争力要素及具体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大,竞争力的系统性能力比较强。中国企业在管理软国际竞争力方面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比较低下,与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等国相比也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些严重影响了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2003,(8):70-72
我们怎样看富人 这世上富爸爸多得很.就象中国的"大型企业"到了国外一比,便成了小企业一样的道理,我们的"富豪"级人士、打工皇帝到了国外也许只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且不论乔丹和好莱坞星光熠熠的天价,就以"经理阶层"来说,中美之比据新华社文章的评论是1:50!不过凡事总得放在当时当地的条件而论,当中国从"均田免粮"的初级阶段走出来之后,富就成了一种才智、资历和运气的明证、一种让人向而往之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曾经有人预言,在安全生产的硬件和软件方面,中国本土企业还要数十年才能赶上欧美.然而,在地处太湖之滨的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这样一家企业:它不仅一丝不苟地按"SEVESO指令"构建了企业的安全体系,而且还开发出一体化的质量、环境、安全和健康管理体系,并将QHES管理理念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质量、安全和环保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护航舰,它所取得的效益超过了其他欧美同类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