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公共物品理论和产权的公法限制理论对中国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研究提出,公益林产权制度的改革应遵循"分类改革"的原则,属于纯公共物品的公益林,采取国有化林权模式;属于准公共物品的生态公益林,坚持公益林所有权不变。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⑴建立公益林征用与管制制度;⑵优化公益林产权权利,合理落实经营与管护主体;⑶促进公益林产权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国有林场应向企业而不是事业转变的改革方向,其隶属关系应统一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各级政府应承担起对生态公益林而不是国有林场的出资职能,切实解决国有林场的历史负担问题,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国有林场的人员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有林场苗圃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制度》和《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自1994年出台后经过多年运行,在国有林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国有林场的经营方向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和森林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启动实施,大量财政资金注入国有林场,改变了林场的投资结构的情况下,原有的《国有林场苗圃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适应林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加以改革完善。有必要建立适应政府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为主框架的国有林场、苗圃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制度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公益林建设现状入手,分析公益林经营现存的问题。以经济学理论为支撑,借助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对公益林进行经济学划分,将其按照非私有物品的特性,分为完全公共物品属性的公益林、非完全公共物品属性的公益林、部分具有私人物品属性的公益林、可参与市场交易的公益林。在这种划分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资金来源方式、补偿方式及管护方式。最后给出了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陈钦  刘伟平 《林业经济问题》2000,20(4):214-216,219
本文引用国内外专家对森林生态价值问题的研究成果 ,说明森林具有生态价值。可是 ,由于目前公益林所发挥的生态效益被无偿享用 ,使公益林的生态价值得不到补偿 ,投入的成本也无法回收 ,因此必须给予补偿。同时 ,本文运用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论证了公益林属于公共物品 ,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 ,市场机制无法保障公益林的有效供给 ,所以公益林补偿必须由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6.
陈建国 《绿色财会》2006,(11):35-36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型,国有林场如何适应林业经营体制的变革,促使其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重点调研了国有林场职工状况,森林资源分布,林场历年财务情况,职工参加社保,财政投入等问题。同时对影响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给予阐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达到加速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促使国有林场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型,国有林场如何适应林业经营体制的变革,促使其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重点调研了国有林场职工状况,森林资源分布,林场历年财务情况,职工参加社保,财政投入等问题。同时对影响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给予阐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达到加速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促使国有林场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8.
按照十八大报告对生态建设要求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阐述了林业建设与生态建设关系,国有林场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论述了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揭示了国有林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矛盾,提出国有林场改革六项重点内容和改革的途径、措施以及所要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分类经营、分类管理的改革要求,广东省继在全省范围内划定生态公益林区域,制订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工程规划之后,省政府又发布了《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实施后,那些既经营商品林又有公益林的所谓“混合型”林场,将从  相似文献   

10.
郑少武 《林业经济》2012,(12):30-32,53
随着国有林场改革步入关键阶段,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文章从多个角度对国有林场改革进行了分析。从事业单位改革的角度来看,国有林场改革存在着追求公益性和追求经济效益之间的悖论;从层级间政府职能的划分来看,不同的公共物品应由不同层级的政府来提供,以得到最佳的资源配置效率,这就对国有林场的管辖主体提出了不同要求;此外,还从财政、金融、效益补贴等方面,论述了国有林场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