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留虎 《特区经济》2008,(2):234-236
从我国固有的法律制度出发,加害给付应界定为:债务人的履行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并侵害债权人履行利益以外的人身、财产利益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债务人依有效合同作出了履行;债务人的履行有瑕疵;瑕疵履行造成债权人固有利益的损害;瑕疵履行无免责事由。为了充分救济加害给付对债权人造成的损害,建议在我国《合同法》第122条增加一款作为第2款,其内容为:当事人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可以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其他未补偿的损害,受损害方还有权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2.
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确定对于违约责任的成立及其内容起决定作用。我国合同法在违约责任归责原则问题上采有严格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的采用符合合同法的发展趋势,符合违约责任的本质,更加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陈俊 《北方经济》2006,(23):59-60
在中国的出口主体中,外贸公司占据了相当比重.而外贸公司的出口中,除去代理部分外,多数出口行为是通过生产企业与其签订购销合同,购买其货物,然后再以公司名义出口至国外进口商,而外贸公司从中获取差价.此时,外贸公司的地位就是一个中间商.作为卖方,外贸公司应对其交付货物的品质承担担保义务,也就是说,应该保证其出售货物的品质符合合同及相关要求,而在国际货物的买卖中,品质是货物买卖的重要条件,对于卖方的这种品质担保义务,几乎各国国内法以及相应的国际公约中都有所规定.例如,大陆法国家对此一般使用瑕疵担保的概念,如德国<民法典>第459条就规定了卖方应对货物的瑕疵承担担保责任的情况;英美法国家则使用品质担保的概念,如英国<货物买卖法>第13条至第15条就对此作了详细规定;<美国统一商法典>也沿用了品质担保的概念,并将品质担保分为明示担保和默示担保.而在我国,对于规范国际买卖货物品质担保责任,主要适用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等.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中涉及的为外贸公司从生产企业购货再出口情况,而不包括代理出口.  相似文献   

4.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补充,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以违反先合同义务为前提,其赔偿范围以受害方信赖利益的损失为限。缔约过错一方应当对相对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使无过错一方的信赖利益损失得以救济。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对股东大会决议瑕疵作了细致规定,弥补了我国对此仅有《公司法》22条规定的空缺。有效的决议要求程序要件和内容要件的齐备,否则就会得到否定评价。若股东大会决议出现瑕疵,利益主体可以采取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段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6.
2006年3月1日起生效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对于公证机构成立条件、性质、公证员资格、公证程序等事项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但该法却未明确规定违反上述规定的后果,也未规定对于存在瑕疵的《公证书》效力如何认定。本文集中讨论了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出现的公证书瑕疵问题,并就如何认定存在瑕疵问题的公证书的证据效力阐述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股东瑕疵出资主要表现为股东根本未出资、未足额出资、未适当出资和抽逃出资等违反《公司法》关于股东出资义务的情形。基本可以归纳为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两类。为保证公司资本的充实,维护公司出资股东、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应当承担相应的瑕疵出资责任。  相似文献   

8.
彭索奥 《魅力中国》2009,(22):214-214
违约责任是合同法的核心,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又是违约责任的重中之重。这是一个各国法学家们都很感兴趣,经常议论的话题。本文即对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作一介绍。本文详细分析了新《合同法》对违约责任所采用的归责原则,以及当事人应当承担的权利义务。并为完善我国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贾玉杰  孙宇 《辽宁经济》2005,(10):107-107
企业可能会出于多种原因而为其他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作为一项或有事项,债务担保会形成企业的一项或有负债或负债,企业承担着履行担保责任的潜在风险.为了保护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企业应当加强对债务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和会计管理.本文对此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招标文件中存在的隐蔽性条款影响了招标的透明度,部分采购人为了自身利益,提出一些带有隐藏性的条款来有意地限制投标供应商,这些条款暗藏在售后服务要求、违约责任、付款方式、验收方法等方面。"隐性条款"等于变相指定部分采购人存在"钱是我  相似文献   

11.
陈峰  朱艳 《上海国资》2012,(2):74-75
非专业的收购人在收购过程中,对于该资产的来源或者其权利瑕疵往往关注不够金融不良资产收购是现代经济活动中常见的经济行为。虽然金融不良资产有时的处置价格比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其资产的来源十分复杂。而且早期,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比较粗糙,使得有些不良资产在银行取得之时就已经存在瑕疵。而一些购买  相似文献   

12.
曾凯斌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6):122-123,206
合同解除制度与违约责任一直是合同法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我国对合同解除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合同解除有无溯及力及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关系问题上,对违约责任的研究重点则是集中在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违约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及其与其他责任的竞合等问题上,而对于合同解除与违约金条款的关系,即在合同因一方违约而被解除场合,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条款是否有效,非违约方还有没有违约金请求权这一问题,鲜有论述。文章从实务处理出发,结合相关法律理论,对此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窥豹一斑,力求填补相关法律适用空白。  相似文献   

13.
马晓鹏 《魅力中国》2014,(21):286-287
我国新公司法修正案在给予股东出资自由之时却忽视了债权人的利益,严重削弱了原有的债权人保护体系,造成了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失衡。新公司资本制度下,股东与债权人在股东瑕疵出资、出资补缴责任和公司人格否认适用等问题上的利益平衡产生了变化,亟待重新梳理和重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违约责任的概念与误区、选择与约定、违约金条款的优点和违约金数额的确定等问题,以期当事人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认识违约条款的重要性,合理约定违约责任和违约金数额,确保交易的效率与安全,全面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加害给付是合同履行过程中不适当履行的一种特殊形态,既产生了违约责任又产生了侵权责任。本文从加害给付的理论基础着手,分析了加害给付中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并且就加害给付的几种实际的情形探讨责任的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民法法系存在公法与私法之分。按照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观点,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整个私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私人之间权利及利益冲突的损害赔偿。损害赔偿责任主要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在一般情况下,两类责任泾渭分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合同法签约过程中的过失责任和预约合同违约责任在构成要件、归责原则、违约责任赔偿范围及竞合时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二者在构成要件、违约责任、赔偿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需要区别对待.若二者出现竞合时,要赋予当事人选择权.  相似文献   

18.
秦力 《魅力中国》2011,(15):241-241
浅析股东出资瑕疵的概念;出资瑕疵股东的资格认定;出姿瑕疵股东的权利行使;股东瑕疵出资的民事责任四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公司是一个多方利益集合体,是一个极其容易发生纠纷的组织。近几年,关于公司决议瑕疵纠纷的诉讼案件逐渐增多,一些大型的公司决议瑕疵案件成为了舆论焦点,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公司法》相关规定的广泛关注。然而在适用《公司法》时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渐增多,一些法律适用问题争议较大,裁判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时常发生,同时又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使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发布了《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正式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对公司决议瑕疵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初步形成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三元救济制度框架,但是,其具体制度构成和制度体系在保护受害人权益方面还存在诸多漏洞,尤其是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设计瑕疵,导致特定情形下的受害人利益仍无法获得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