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启动农村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消费环境是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启动农村市场必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我国目前农村消费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刺激农民消费需求,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维护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2.
农村消费环境对我国农户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影响我国农户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除了收入、价格、消费观念外,农村消费环境较差且长期得不到改善也是一大“瓶颈”。它对农户消费需求增长形成的束缚链条,不仅影响农户的生活水平、质量,而且不利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繁荣、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构架新型城乡一体化购销网络体系、开发适销对路的农村消费品等,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农民收入的低水平,持续增收难度大,预期收入不确定和预期支出增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双向物流发展滞后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农村消费的增长。而城乡双向物流的发展能从增加农民收入,转变消费观念等方面促进农村消费。为此,应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培养农村物流专业人才,培育多元化的农村物流市场经营主体,创新城乡物流对接模式,促进城乡双向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湖南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出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导波 《消费经济》2006,22(4):8-10,15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湖南目前农村这个大市场并未全面启动,农村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没有转化为现实需求,文章从农村商品购买力、社会保障、消费环境、商品供应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湖南农村消费品市场难热的原因,进而提出找准湖南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突破口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消费现状 展望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市场的基础在农村,农村集中着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开拓农村市场对发展国民经济至关重要。“十一五”时期,要全面扩大消费需求,就必须高度重视开拓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6.
论营造我国农村和谐消费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的改善,必将成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志。我国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失谐,其具体表现在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环境不佳、市场环境令人担忧等方面。论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环境所面临的失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营造农村和谐消费环境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人口与其所占的市场消费份额极不相称,需求潜力巨大,拓展空间可观。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不断加深的新形势下,需要高度关注农村市场与农民消费,重视开拓农村市场。这是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在危机中捕捉商机,赢得广阔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营造我国农村消费和谐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红莲 《消费经济》2007,23(2):28-30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的改善,必将成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志。我国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失谐,其具体表现在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环境不佳、市场环境令人担忧等方面。论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环境所面临的失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营造农村和谐消费环境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而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增长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拉动农村消费从而扩大内需具有可行性。城镇化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有利于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而城镇化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就业问题,以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为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改革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建设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矛盾加剧,社会、文化环境薄弱,商品市场混乱,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