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计量发展动态及我国的改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历史成本计量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在探索与争论中公允价值计量在美国诞生与发展,并成为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引发了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激烈争论,在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计量并未在争议中被废止,而是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以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为起点,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国际国内动态进行跟踪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景静  郭海珍 《会计师》2012,(14):8-9
<正>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克服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缺陷,突破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局限,使会计计量由成本计量转向价值计量,从而解决了诸多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根本无法解决的会计计量问题。2008年5月20日,中国会计学会在其印发的《全国会计科研课题招标公告》(会学[2008]14号)中,"公允价值计量研究"作为重点课题被提出。因此,研究公允价值及其应用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内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评价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我国传统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实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客  相似文献   

3.
李劼 《会计师》2010,(10):15-16
<正>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满足交易主体规避市场风险、降低筹资成本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日益扩大。衍生金融工具准确的会计计量成为当今会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会计计量缺陷逐渐显露,已难以适应其会计计量,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的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直以来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采取谨慎态度,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开始应用于我国的会计计量中,特别是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中。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适用性提出质疑,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加剧了金融危机,主张废除公允价值,以避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公允价  相似文献   

4.
浅析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的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面对不断蔓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许多人士对"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了质疑。本文在分析了次贷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之后,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建议。一、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质疑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美国金融界的应用,除了具有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应用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传统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因为无法揭示这些衍生金融工具背后隐藏的收益和风险而备受指责。于是,美国会计界开始关注和重视公允价值。在一直主张采用公  相似文献   

6.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君 《现代会计》2006,(3):9-11
“公允价值”作为一个全新的计量属性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与金融界之间,关于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的争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90年以来发布了一系列涉及确认与计量以及现值技术应用问题的财务会计准则概念公告,随后于2000年2月又正式发表了第7辑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继而在国际国内都掀起了一股“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旋风。目前在国内,讨论的焦点主要是“现阶段公允价值是否可取代历史成本”以及“公允价值加何计量”。大体上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比历史成本更具优越性,且已经具备使用公允价值的条件,所以,应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另一种观点认为,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些弊端,且受客观条件所限,现阶段还不应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第三一种观点认为,在现阶段应该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同时并存。笔者比较倾向于最后一种观点,实行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是未来一种趋势,但是,在现阶段还不宜用公允价值完全替代历史成本,即在我国这一特殊国情的条件下,采用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共同计量这一过渡模式还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7.
李宏轩 《中国外资》2011,(12):79-79
公允价值的产生应该说最早是出于美国的生产经营模式转换导致历史成本功能下降,无法满足客户的决策需求,随着会计学家的研究与会计性能的提高,公允价值的计量应运而生。作为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通过它的计量方式等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本文就公允价值含义、计量方法、优缺点以及展望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后危机时代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随着衍生工具的盛行,历史成本计量对此显得无能为力,在争论和探讨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美国初步确立。伴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对公允价值的利弊的探讨更是被推到风口浪尖。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公允价值起源及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综述,并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思考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的产生应该说最早是出于美国的生产经营模式转换导致历史成本功能下降,无法满足客户的决策需求,随着会计学家的研究与会计性能的提高,公允价值的计量应运而生.作为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通过它的计量方式等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本文就公允价值含义、计量方法、优缺点以及展望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受巨大冲击,同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混乱。次贷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等国际会计机构相继对公允价值条款做出了修改和完善,也引发了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按历史成本反映的会计个体经济资源账面价值己严重偏离了其市场价值,影响了经济决策者的正确决策,一种抛弃了成本计量观、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应运而生,这就是公允价值。历经三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新准则的一大亮点是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然而,公允价值从出现到现在一直备受争议,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争议,其实就是计量属性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明 《财会学习》2009,(5):12-13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金融海啸所带来的经济萎缩之势,至今未显停歇之态.在反思此次危机的原因与教训时,不少人从金融资产计量技术的角度分析,得出"公允价值计量是本次危机的始作俑者之一"的结论.这种结论的力量委实不可小觑.贵为全球先进会计技术的发源地--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首先宣布暂停对金融资产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其中的原因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3.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不断扩大的次贷危机,某些金融界人士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这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本文在剖析公允价值计量在次贷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基础上,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是全球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对较佳的计量方法。我们不应完全抛弃或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情况,本文提出我国必须关注各国的现实选择,尽快完善相关会计规定,加强金融监管,逐步推行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发展,大量金融工具的涌现,使得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公允价值的引入与应用是会计计量发展的历史趋势。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接轨,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试对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具体准则,深入评价其应用对企业绩效可能造成的影响,并针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价格虚拟的隐蔽效应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东平 《新金融》2009,(4):56-59
原本为了强化贯彻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等原则,公允价值计量被引入会计准则。然而,人们在寻找此次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核心的全球金弛危机的根源时注意到,公允价值计量既有能够体现会计可靠性原则的属性,也有与其完全相悖的属性,前者有抑制资产泡沫的功能,而后者具有助推资产泡沫的作用并成为引发证券市场及金融市场风险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价格虚拟的隐蔽效应,揭示公允价值计量对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作用机制,提示证券监管者未雨绸缪积极应对,通过改善信息披露以及致力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潘哲 《云南金融》2011,(8X):93-93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种曾备受大家推崇的计量模式一时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论的热点。本文结合这次金融危机,探讨了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作用和缺陷,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本文认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指出三点:首先,在财务会计中,双重计量是必然的选择;其次,本文对两种计量属性的特点作了详细分析;最后,通过IASB制定的IFRS9发现了双重计量模式,特别是公允价值会计改进的曙光。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界定产权的规则仍以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为主导,这使会计的产权界定和产权保护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对产权经济进行控制的基础性地位难以真正确立。公允价值计量就是基于现值与价值的会计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实质上是价值计量基础的实现形式,是理想与现实的最佳耦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会计可以比较准确地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种曾备受大家推崇的计量模式一时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论的热点。本文结合这次金融危机,探讨了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作用和缺陷,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蕊 《会计师》2011,(11):7-9
<正>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漫天硝烟尚未散尽之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备受关注和争议,一些银行家、金融专业人士称其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帮凶"甚至"罪魁祸首"。同时,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广泛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于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中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