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蓉 《银行家》2004,(1):78-80
证券市场连续三年的漫漫熊途,不仅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也使证券行业从暴利走向巨亏.直接融资的不断下降,使证券公司的发行收入快速下滑;二级市场行情低迷换手率和成交量下降,使佣金自由化后的券商经纪业务雪上加霜;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受制于市场行情,阶段性特征明显.这些都导致券商的破产现象在2003年下半年明显增多.当然,证券行业在困境中对业务创新的努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QFII的合作在今年成为业界的亮点;中外合作、合资经营已经破冰;券商与其他行业的业务合作也在积极的探索之中.总体来看,在行业整体亏损的同时,证券公司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结构性分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证券业经过了从1998年到2000年的几年牛市的发展,证券公司成了名符其实的“暴发户”。但牛市接下来是漫长的“冬天”,中国证券行业的收入主要通过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各个证券公司的比例不同,经纪业务收入在单一的证券经纪业务类券商中占比在80%以上,在综合类券商经纪业务的收入也在60%以上。对证券行业而言,拓展新的业务品种,降低经纪业务运营成本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我国证券市场经多年牛熊市的洗礼,行业业态已经发生巨变,券商间竞争目益激烈,证券营业网点的日趋饱和,客户要求越来越挑剔,经纪业务收入波动急剧。证券经纪业务是我国券商的主要业务收入,也是我国券商的核心收入来源,而证券营业部作为券商经纪业务终端的主要运作模式,她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因此,分析我国券商经纪业务终端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经营模式再造和再造策略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证券经纪业务作为证券行业传统的利润增长点,对于证券公司的发展一直起着支柱性作用,为资产管理、自营、投行等其他业务提供着最原始的财力保障.2007年以后,随着市场行情的持续走低,经纪业务市场的日趋饱和,同质化竞争的无序开展,证券经纪业务的贡献度已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超额利润亦在竞争中被逐渐烫平,经纪业务的突围势在必行.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塑证券经纪业务的核心价值,使其走出简单的同质化竞争阶段,是当前证券市场和监管机构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福 《证券导刊》2013,(39):23-28
新三板是券商各项业务的试验田,通过新三板业务,券商可以获得投行收入、经纪和做市收入(竞价、协议、做市)以及投资收入(直投、资管等)。毫无疑问,券商将是新三板大扩容的最大受益者。其中,新三板业务领先且区域优势显著的长江证券、西部证券和国元证券的弹性较大,而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等大券商未来受益资本业务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 2002年5月1日,我国证券交易实施了限定上限向下浮动的佣金制度。勿庸质疑,此次佣金制度的改革,是推动国内券商进行资源整合,促进中国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市场化的重大举措。然而,新的佣金制度也直接压缩了券商经纪业务的利润空间,使国内券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影响到部分券商的生存。如何走出证券经纪业务的困境,是目前摆在广大券商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2012年,融资融券实现52.60亿元收入,成为券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固有的门槛还是阻扰了它的进一步发展.自今年3月监管层取消了开设"两融"账户资产规模下限50万元后,安信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数家券商纷纷降低融资融券门槛.门槛降低后,"两融"业务的开户数量确实出现了快速增长,但融资余额贡献十分有限.对此有券商人士认为,"两融"余额更多受限于市场行情,与开户数量无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黎阳 《中国金融家》2013,(6):109-110
如果说2012年的券商创新研讨会开启了证券行业创新时代,那么,今年5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券商创新大会则重在推动券商创新升级,进入一个注重内功与实效、强调市场化方式的创新天地。短短的一年间,证券行业发生了一系列积极而重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公司从简单通道服务向多样化专业服务转变,从只提供单一标准化产品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产品转变,从单纯从事境内业务向境内外业务并举转变,从同质化经营向差异化发展转变……总体而言,整个行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当前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冲击和挑战首当其冲的恰恰是占据券商收入半壁江山的经纪类业务板块。不仅如此,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和改变将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更为关键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精神和理念的全面普及和深化,国内互联金融法律和监管环境的不断完善,P2P、众筹等模式将不断发展、演化和成熟,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证券行业的固有业态,颠覆证券行业已有的业务模式,券商将走上差异化发展道路,在互联网和证券业务的不断融合中形成新的业态和产业均衡。  相似文献   

10.
未来3到5年内将是证券行业跨越式发展的转型期,金融改革将为券商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而在市场环境整体转好的基础下,券商股有望整体步入上升新周期。 创新业务的竞相开展,让券商遭遇资本瓶颈。8月8日,证监会启动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对券商约束严格的杠杆率进行凋整。业内人士称,这有望破解券商开展诸多重资产类的创新业务的资本瓶颈,放大券商的杠杆水平,助推证券行业加速转型。  相似文献   

11.
曹巍嵩 《理财》2023,(3):26-27
<正>作为资本市场重要角色的券商或迎来重大利好,一方面,券商投行业务链将迎来利好;另一方面,券商财富管理将受益。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当天A股券商板块大涨,信达证券涨停,红塔证券逼近涨停。在全面注册制下,证券行业整体会向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从短期来看,券商板块有望迎来反转效应;从长期来看,券商会长期受益于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以及财富管理大时代的红利。业内人士认为,作为资本市场重要角色的券商或迎来重大利好,一方面,券商投行业务链将迎来利好;另一方面,券商财富管理将受益。  相似文献   

12.
白楠 《国际金融》2013,(3):68-71
2012年10月19日,在证券行业创新浪潮中孕育已久的券商资产管理新规及配套实施细则(简称"新规")正式出台。新规旨在鼓励证券公司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放开手脚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创新。我国证券公司在投资研究、产品研发、销售渠道和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组合配置具有天然的核心竞争优势,一旦放松对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限制,给予证券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同等竞争条件的舞台,券商资管业务的大发展必将势不可当。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9.1中国证监会日前下发《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监管规定》的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业务与资本金挂钩;咨询机构今后有望驻扎券商营业部,并参与券商资产管理产品的设计、担任投资顾问等。  相似文献   

14.
赵伟 《证券导刊》2013,(13):52-53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实现常规化,对券商业务松绑:基础资产拓宽业务范围;券商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准入门槛降低;资产支持证券流动性增强。从另一方面看,通道业务的收缩也为券商进行资管业务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契机,而资产证券化业务便成为此次转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深交所》2007,(8):132-136
目前中国证券公司主要收入来源靠经纪业务和自营,一旦股票市场交易量下降,市场行情不好,证券公司的收入就会下降。在日本,买卖股票的佣金费率是浮动的,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家券商的佣金费率会慢慢下降,现在日本券商的佣金费率已经相对很低了。尽管中国现在的佣金费率还是相对固定的,但这种依靠市场行情,主要依靠佣金收入的经营模式风险很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李聪 《证券导刊》2011,(7):19-19
证券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将会发生三大变化:传统业务随着市场容量的总量和结构变化而逐渐成长;创新业务逐渐成为现金牛业务;券商差异化竞争将逐渐形成并明朗。因此.券商的美好时光正在临近。  相似文献   

17.
新“国九条”从整个资本市场角度出发进行顶层设计,统筹部署,为证券市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随着2014年券商创新大会的成功召开和“券商创新15条”指导性文件的落地,证券行业创新转型发展已箭在弦上,券商业务转型亟待突破.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证券信息化建设自2008年的高峰期之后,长期没有得到快速、高效的发展。近两年来,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券商创新加速。信息技术已经从根本上形成推动证券行业创新的源动力,业务需求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不断推动证券产品和服务创新;另一方面,迫于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证券公司开始探索多元化业务和差异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DEA模型,对中国39家证券公司2003-2006年自营业务绩效和证券行业分类监管规则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弱市中创新类券商的自营绩效不如规范类券商,原因在于市场投资机会缺乏和券商应变能力不足,同时创新类券商在过度筹资上存在失误。常规监管阶段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则的有效性比综合治理阶段大大提高,但仍需从弱化净资本指标、强化盈利性指标两方面进行改进。鉴于过度筹资是券商的普遍问题,监管者应根据市场状况调整监管措施,弱市中限制各类券商的负债规模。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今年5月8日券商创新大会在京召开,证券行业对于业务创新的步伐也迅速加快。自营业务、综合化理财、融资融券、资产证券化等各类创新业务近期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何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未来快速的业务创新和发展,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将风险控制存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券商未来业务模式和功能框架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