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冬梅 《英才》2006,(7):104-105
案例CASE “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些看似普通的问题,正是知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从事诊断顾问工作时,经常要问的问题。而通常客户都会非常愉快地离开德鲁克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2.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从事过企业诊断的顾问工作,其情形通常是这样的:双方坐定之后,客户总会提出一大堆难题向德鲁克请教,德鲁克抛开了这些问题问客户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卿”……  相似文献   

3.
孟波 《企业活力》2002,(11):60-61
<正>前不久,一家私有企业的老板找我咨询时十分困惑地说:“为什么有的老板总是有那么多休闲的时间,且生意还不错;而我一天忙到晚,不但企业越来越没活力,而且生意越来越差呢?”我问他;“是不是企业的大小事情都要亲自过问呢?”他的回答是:“如果你不亲自过问的话他们做得好吗?”我告诉他:这就是你的原因之所在,你做了你不该做的事。 纵观我国目前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家族式的企业,大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显然,这是由于不正确的管理方式造成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从不自己去完成每一件事,而是花时间去鼓励手下去完成,尽力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著名的A管理模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  相似文献   

4.
问自己在家庭或组织中,我们随时都有机会做决策。小到今天出门穿什么衣服,大到该不该花一笔钱到海外进行投资。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决策者,但如何才能做出一个好的决策呢?答案非常简单,首先就是问你自己。决策做得好不好,关键是问自己问得够不够深。你必须不断地问自己,一直问到心灵中最深层的一面。为什么呢?任何一个决策,不管对组织或对个人,有两个基本的问题是必须一再追问的:一个是用你的脑问你自己,这个决策是否能够满足真正的“需求”?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并且深思熟虑它。第二个是要问你的心,你的心是否已经告诉你自己这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5.
“保险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要买保险啊?”对于那些不认同保险的客户,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问话,而我们的营销员往往费了半天口舌也讲不出个所以然,客户一头雾水不说,还会对你的专业水准产生怀疑,更坚定了他不买保险的决心。究竟我们怎样去跟客户解释保险的定义呢?下次您不妨试试故事解释法。  相似文献   

6.
辞职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有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  相似文献   

7.
缺位的要补,越位的要退,错位的要扭,管好该管的事,放开不该管的事困局:相互指责 “你们为什么就不能按我们的考核方案执行呢?”“你们为什么就不能提前将工作计划表做好,按时提交呢?”“你们提交的A+名额又超标了!”“你们总是把难缠的员工交给我们”……在企业导入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人力资源经理这样对业务部门经理抱怨。 而业务部门经理当然也不是不甘示弱:“你们做人力资源的一点也不了解我们的情况,管得太死了。”“我们要对外跑客户,还要应付你们布置的作业,哪有时间?”“我们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员工,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老板做不到“放手过程,只要结果”?经理人的“拿我是问”当真能够规避老板介入吗?对话:都是插手惹的祸?笔者:“你为什么离开××企业?”经理人:“咳,甭提了,那老板……我正按部就班地执行既定计划,突然老板插进来指手画脚,而且不了解情况,瞎指挥。你越不希望这样,老板越是插手,搞得根本没法干活儿。所以我选择了离开。”笔者:“平时遇到这样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  相似文献   

9.
做一个穷人,最大的乐趣就是嘲笑那些过上好日子的人“累得跟驴似的”。很早的时候,读过一则《伊索寓言》,上面说一只蝉到了冬天很饿,就去请求蚂蚁给它点食物。蚂蚁问它:“你夏天干什么去了?”蝉说:“我一个夏天都在唱歌。”蚂蚁说:“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在冬天的时候跳舞呢?”我觉得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非常像唱歌的蝉,看不起辛苦工作的蚂蚁,觉得它们太实际、太庸俗、太操劳,而且蚂蚁的生活理想也太不值得一提。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认为好日子应该是载歌载舞的日子,像彩蝶飞舞一样轻松快乐。我们不需要钱,也不需要服从谁,我们工作只是为了喜欢,…  相似文献   

10.
春雨绵绵的时节,我们前往位于汉江之滨的神龙汽车公司采访。开车的司机听说我们要去神龙,便问:“是去买车吧,对了,要想买车自己开,就买富康”!当我们正惊异于为什么他这样尽责地充当富康车的义务广告员时,他得意地拍了拍方向盘“我这辆车,跑了两年,28万公里,修理费用你猜花了多少?一千一,不光是省钱,还省心呢。”,促使我们特地走访“神龙”的是一则引起一阵不大不小轰动的新闻-“神龙”赢利了!我们迫切地想走进这则消息的背后,看一看神龙公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相似文献   

11.
“嗨,最近忙什么呢?”“正忙着做短信写手呢!”——面对这样的回答,你可千万别给对方一脸的雾水; “你说,我去做气象经纪人好不好?”——面对朋友这样的询问,你也不要一副懵懂无知的样子嘛; “听说了吗,雷丽当了自由举报人了。”“什么,她去卖报纸了?”——你不希望这样牛头不对马嘴的对话发生在你的身上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转介绍获得优质客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客户?” 这个问题在保险这一行一再被讨论,身为寿险顾问,我们天天在为增加客源而努力。 我建议诸位把“我如何能得到更多的客户?”改为“我如何能得到更多的优质客户?”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您手上所能掌握的“转介绍名单”,但是,别人提供给你的客户名单并不保证就是你心目中的优质客户。 仔细检视你目前的客户,如果你对所有的客户都提供相同的服务,你可能从你最好的客户那里获得转介绍名单;也可能从一些很不合作的客户那里得到转介绍名单,目前很多寿险顾问都是这样做的,但这样做并不能使你获得效益的最大化。 每个人都知道“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这个道理,如果你试着去分析一年内所销售出去的保单,除非所有的客户收入和职业相似,否则我们就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不管一年内卖出几张保单,总收入的一半均来自20位主客户,也就是说,假设我们成功的使400位客户签下保单,我们总收入的一半还是有赖20位顶尖主客户的支持。 因此,为了得到优质保户推荐的“优质转介绍名单”,我们必须集中火力提升对优质客户的服务质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读者之声     
《中外管理》2006,(12):10-10
企业需要“杜拉克五问” “杜拉克经典五问”,看起来简单,但回答起来却不容易。回答此五问也是深刻地思考自己、企业、人生的过程。特别是企业家,思考此五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每个企业家都来回答”杜拉克经典五问”,就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什么?企业的方向是什么?就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人在自己家楼下的杂货店买东西,给了老板钱,但是老板说你没给。有人会想,应不应该去法院告他去?但是仔细想一下,法院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无能为力的。为什么呢?法律要解决问题,一定要使得双方当事人能够明确事实之外,法官也能鉴别这个事实。而在这个情况下,杂货店老板说你没交钱,你说你交了钱,那么这个法院是没有办法来判决谁对谁错的。这就是我讲的,一个社会靠法律解决问题是有局限的。大家可能想,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在我们一生中并没有碰到?不是绝对没有,也许你在某一个大街上买了点香蕉,本来应该出五块钱,结果你出了十块钱。为什么在杂货店里边没有碰到这样的事?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杂货店的老板在你交钱以后他说没交钱,你下次会不会再去买东西呢,你就不会买东西了,你还会告诉你的邻居,他是骗人的,你的邻居也不会去买东西了,那么这个杂货店就应该怎么?关门了。这就是我要谈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冶金企业文化》2006,(6):29-29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寓意: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绿洲里的老先生…  相似文献   

16.
笑口常开     
贵房子女儿:“妈妈,我们为什么不能住比较贵的房子?”母亲:“别着急,我们马上就要住贵房子了,房东告诉我,他从明天起就给我们加房租。这里没有鳄鱼游客要去游泳,就问导游:“你能肯定这里没有鳄鱼吗?”“没有,没有。”导游微笑着回答,“这里肯定没有鳄鱼。”游客不再担心,他步入海里,畅游一会后,他又问导游:“你怎么那么肯定没有鳄鱼呢?”“鳄鱼精得很,有鲨鱼的地方它根本不会来。”导游小姐答道。苍蝇散步一只苍蝇和它的孩子在一个秃头上散步,过了一会儿,它若有所思地说:“孩子们,时间过得真快啊,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这儿只是一条小道。”…  相似文献   

17.
“你到底应不应该去举报呢?”在采访之前,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权绍宁首先让我们做了一回律师,并出了一道“难题”:“在你和为之辩护的刑事被告人见面时,他又告诉了你一个公诉入口前还没有掌握的其他犯罪行为时,作为一名律师,你该怎么办?”对自己的判断负责作为知识服务型企业,究竟如何才能获得客户的信赖呢?从业20年,曾在数百起刑事和民事案件中担任辩护律师和代理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2月3日,我们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吊唁亡灵.途中,我们问出租车司机:“你恨日本人吗?”他说不恨.我们问为什么不恨?他说我现在和老婆都下了岗,孩子要念大学,生活都成了问题,哪有什么时间去恨日本人.这句话,像一把利剑,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也从此改变了我们对自己工作的认识.战争年代落后就要挨打,和平年代落后一样要被欺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转换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我们多为企业解决一些营销难题,我们的企业就会更强壮一些,我们的下岗工人就会少一些,我们的民族血性就会多一些,而不是这样因为生活问题而变得麻木.  相似文献   

19.
忽然一笑     
胡继刚 《审计月刊》2006,(7):F0003-F0003
作案工具警察抓到一个正在作案的罪犯。罪犯:“我没有罪。因为我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而工具是没有罪的。比如说一个人用刀杀了人,罪过在人而不在刀。”警察:“您是说您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吗?”罪犯:“是的!”警察:“那好,请跟我走一趟!”罪犯:“为什么?我没有罪!”警察:“请别动。按照法律,作案工具是要被没收的。”儿子的疑问、一个孩子问父亲:“爸爸,做父亲的总是比儿子知道得多吗?”“是的。”“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孩子又问。“瓦特。”父亲神气地回答。“那么,为什么瓦特的父亲不发明蒸汽机呢?”辨鸟老师问学生:“有两只鸟,你怎…  相似文献   

20.
管理到底干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这样一段对话,员工甲:"早就知道按这样的设计加工,两个零件的对接肯定出问题."员工乙:"那你为什么不告诉领导呢?"员工甲:"他们能听吗?再说了,出了问题,有他们顶着,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位员工拿着企业的工资,说着如此不成不淡的话,着实令人气愤.但在感慨于职工对企业的责任与忠诚缺乏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管理到底要干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