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启动"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极大地推进了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为确保国家投入的工程建设资金不被挤占、挪用,有效合理地使用林业重点建设资金,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退耕还林政策,结合依兰县近两年在退耕还林工程资金管理上的经验,就退耕还林工程会计核算,提出如下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国家启动“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极大地推进了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为山区扶贫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更新升级。农民兴业脱贫大有希望,出现了“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的新气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到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与发展的大局。1.参与部门之间得失悬殊,苦乐不均。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指出,退耕还林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扶植拉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须各有…  相似文献   

3.
国家启动“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极大地推进了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为确保国家投入的工程建设资金不被挤占、挪用,有效合理地使用林业重点建设资金,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退耕还林政策,结合依兰县近两年在退耕还林工程资金管理上的经验,就退耕还林工程会计核算,提出如下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周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盆地东西部12县退耕还林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盆地东西两侧山区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结果表明:盆地东部退耕还林工程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西部,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所造成的.因此,应根据各地区特点采取不同政策以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会泽县地处乌蒙山区,全县5854平方公里,95.7%是山区,有宜林荒地31万多公顷。当地立体气候明显,水土流失严重。“十五”以来,会泽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引导山区农民逐步将昔日开垦出来的山岭簿地进行退耕还林还果,培植后备农村财源。至去年底,全县退耕还林面积已达30多万亩,其中40%以上已发展成了各类名优果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山区退耕还林的调控对策分析--以临沂市沂蒙山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沂蒙山区,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退耕还林工作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在论述临沂沂蒙山区退耕还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国务院把以粮代赈、退耕还林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并提出了退耕还林"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的具体实施方针.搞好退耕还林粮食供应,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8.
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意味着退耕还林进入了"后补贴时代"."后补贴时代"的补偿目的主要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仍然以财政直接补贴为主,这种生态补偿机制有其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巩固生态成果.补偿机制仍需要完善.本文以冀西北(张家口)为例,针对亟待解决困扰生态成果巩固的贫困、人口两大问题,立足于京津张各地优势资源,利用经济政策刺激京津等地资金、技术向冀西北转移,带动冀西北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工业转移,减轻人口对生态的压力和破坏力,进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9.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因工作和政策因素,个别地方也出现一些复耕或敷衍情况.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效,本文从农户角度提出了使其持续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武隆县核桃公社,山大坡陡,土地瘦薄,灾情频繁.全社7个大队,36个生产队,4,315人,总面积11.4万亩,现有耕地5,070亩,一九七七年以来,该社走"建设基本农田,实行科学种田,狠抓粮食生产;逐步退耕还林,发展多种经营,大搞经济收入"的路子.六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加快发展山区经济、由穷致富的好路子.固定基本农田,实行科学种田核桃公社过去走的是以粮为纲、毁林开荒、广种薄收、吃供应粮的路子.一九七六年,全社吃返销粮30万斤,贷种6万斤,贷款13.7万元.公社党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走停止毁林开荒,逐步退耕还林,实行科学种田,提高粮食单产的新路子.一九七  相似文献   

11.
大连低山丘陵的地貌、濒临渤、黄两海之滨的地理位置,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当这种认识被市委、市政府深刻认同,并纳入<大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纲要>付诸实践时,便迅速掀起了退耕还林的热潮.3年来,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49.8万亩,其中营造生态林38.7万亩,经济林11.1万亩,使退耕还林工作走上了改善生态和农民增收的"双赢"之路.退耕还林的喜人形势,得益于国家和地方强有力的资金扶持.从2001年至今,大连市财政已投入退耕还林资金1 564.5万元,其中2001年660万元,2002年904.5万元,并全部及时足额把现金发放到退耕还林者手中.  相似文献   

12.
包申苗 《浙江林业》2006,(11):13-13
武义县林业局抓住山区村民搬迁下山脱贫致富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退耕还林,重点发展经济林种,使从前山区的“黄色硬伤”,变成了如今的“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13.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根据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特别是与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扎扎实实地做好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就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契约理论视角的退耕还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政府实施的重大生态恢复工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在目前政府主导型的退耕还林治理体制下,农民是退耕还林的具体执行者.政府和农民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因此契约的安排决定了退耕还林的绩效.总的来看,目前的退耕还林契约具有组合型特点,因为只有这样的契约安排能够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了确保退耕还林的绩效,国家应该坚持契约安排并维护政府承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乡围绕“面向市场,依托资源,凸现特色,加大调整”的总体思路,按照“十五”计划的总体要求,在山区退耕还林、库区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利用丘陵山区特点,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发展茶、桑、种草养殖和经济林果。一是积极鼓励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业生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为了整体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于2002年分别在湖北、陕西、甘肃等5个省各选择了一个贫困县(市)作为"扶贫开发与退耕还林相结合"试点.湖北省丹江口市被国家纳入全国5个试点县(市)之一.丹江口市的三年"扶贫开发与退耕还林相结合"取得效果、经验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2005年3月7日至9日,我们按照湖北省财政厅有关领导的安排,对该市的"扶贫开发与退耕还林相结合"实施情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查和检查.为了推动此项工作在全国全面开展和实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现将丹江口市在"扶贫开发与退耕还林相结合"的作法,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思路进行总结、归纳,供领导或读者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对西部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和作用。研究方法: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4月在周至南部山区的农户生计调查数据,建立统计回归模型,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和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西部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参与退耕还林对农户家庭纯收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农户,但参与退耕通过户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时间变化对中低水平的农户收入也仍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研究结论:为巩固退耕工程成果,当地政府应提供信息,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积极发展外出务工等非农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8.
四川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退耕还林典型地区的调查,总结了两类主要的退耕农户自我发展模式,关对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地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学习借鉴其他发展模式,探寻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确保农户长远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山区粮食生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的粮食生产成本高于平原地区。但由于交通条件,山区农民吃调入粮的价格很高。山区不能把解决农民口粮的希望寄托于外购粮食,应通过增加投入某些资源去提高粮食单产,逐步走向粮食自给和实现非适耕土地的退耕还林还牧,发展经济林特产品的生产。以陕南山区紫阳县为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林业项目注入巨大资金,仅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项目就达到388.7万亩,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建设资金达16.7亿元,其中,兑现粮食补贴13.5亿元,现金补助1.3亿元,种苗和造林补助1.9亿元.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富民工程"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民也真正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