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业务,最终于2005年5月1日宣布完成收购。同年1月和9月,TCL则两度出手,分别以其彩电业务资产和55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家电巨头汤姆逊的彩电、DYD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联想和TCL也成为当年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并购之后,两家企业却呈现不同的业绩。2005年联想的业绩稳步上升,而TCL则亏损严重,股价一落千丈,从2004年最高的9块一路下跌,2005年最低跌至1.72元。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2001年,华立集团收购飞利浦CDMA手机芯片设计及整体解决方案设计部门仅仅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开始,那么2004年中国跨国运作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先是TCL.收购汤姆逊,接着2004年12月联想宣布以17.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蓝色巨人IBMPC业务。  相似文献   

3.
顾列铭 《经济》2006,(12):82-85
“到国外去,你会知道在家拥有的一切多么美好!”歌德在诗中写道。 现在,如果有人要你评论一下TCL与明基这两个企业,你可以用歌德的这句诗来做一个非常恰当传神的表述。 11月中旬,TCL集团发布公告称,将结束公司品牌彩电在欧洲市场的销售。TCL的欧洲经营上半年出现了7.65亿元人民币巨亏,亏损源自并购汤姆逊后的TCL多媒体(TMT)在欧洲彩电市场的惨败。 而此前不久的9月28日,台湾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突然在台北宣布,不再继续投资明基德国手机公司,并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保护。明基在并购西门子的项目上总计已经亏损了6亿欧元。 33个月前,TCL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的交易被视为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一步。16个月前,明基收购德国西门子手机被称为“完美收购”。事实再一次证实,海外收购看上去很美,实则遍布陷阱。 跨国并购的失败案例屡见不鲜,并购的风险对企业家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常识,但为什幺失败者前仆后继?教科书上的总结不外乎是准备不足、经验缺乏、文化差异、团队水平等。但实际的情况远比这复杂,不幸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顾列铭 《经济》2006,(12):83-85
与李东生私交不错的杨东文,用“掠夺者”来形容李东生的财务风格。这是美国人泰德·普林斯划定的9种领导人财务风格中的一种,其中掠夺者不惜大价钱投入产品和营销,创造利润的能力最强。比尔·盖茨亦在此列。在收购汤姆逊之前,TCL集团2002年9月曾经斥资800多万欧元全面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利用其设备生产电视机和音响,但直到跟汤姆逊合资,对施耐德的资源利用没有任何效果。失败并没有让李东生畏难,所以才有了后来更大的买卖。2004年1月29日,TCL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成立一个新的公司,即TTE,并于当年8月正式运营。此举曾被誉为TCL国际化的…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2004,(12):32-35
收购IBM的PC业务,联想欲称雄全球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债务承担的价格收购IBM PC业务的多数股权。有业内人士称,这笔交易对于联想集团来说是一项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事件     
<正>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联想“蛇吞象”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 价12.5亿美元收购 IBM 的全球 PC 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 笔记本业务。 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的变更调整。IBM 高级副总裁史蒂 芬一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 CEO,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同 时,老帅柳传志将彻底退居幕后。 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 IBM 的品牌, 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就使得联想的产品在全球 PC 市 场上具有了最广泛的品牌认知。联想集团也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 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 PC 厂商。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舞步渐渐移到了全球并购舞台的中央,引得全球为之关注.就在联想以17.5亿元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的交易正式完成后不久,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欲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行油公司的消息在国际市场上激起巨大波澜。此后仅仅几天,中国家电巨头海尔又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竞购美国老牌家电企业美泰。时间,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上成为追逐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时有发生,例如,2004年9月25日,加拿大诺兰达矿业公司和五矿集团联合发布公告,双方开始进行排他性谈判。谈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五矿集团将以现金的方式,全额收购市值67亿加元(约53亿美元)诺兰达公司的股票,交易金额将超过55亿美金。又例如2005年1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从而组建起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此外,今年还发生了两起不成功的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的案例。一是2005年6月20日海尔集团宣布会同布莱克斯通等私募基金参加美国第四大家电巨头——美泰克公司的收购大战.  相似文献   

9.
引言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H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具体支付方式则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而IBM甩掉PC这一该公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富标志性的资产,就像爱迪生开创的通用电气卖掉照明业务,或者迪斯尼关掉动画业务一样,成为一个历史性时刻.自此,IBH彻底转型为一家主要以提供IT服务为主的企业,而联想则强化了自身在PC业务上的竞争能力,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2005,(1):8-8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  相似文献   

11.
1月19日,中国网通以5.90港元/股的价格.收购香港电讯盈科扩大股本后的20%股权;去年年末,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及笔记本电脑业务;之前,有上汽集团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目前,中国五矿收购加拿大诺兰达还在谈判之中……中国内地企业正纷纷以大手笔收购国企业,可说是“富贵险中求”。  相似文献   

12.
<正>2004年12月8日,对于中国的 IT 产业来说是个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联想集团将购入 IBM 的全部 PC(个人 电脑)业务,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 PC 市场份额第九位的 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销售额将达到 120亿美元。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看,联想此次“蛇吞象”的壮举,有着 许多可供中国企业学习的成功之处。不管收购成功与否, 这一收购案例都将进入 MBA 教材。 第一,收购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规划。通 过走国际化之路成为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一直是联想集 团孜孜以求的目标,但近年来联想走了不少弯路,拆巨资投  相似文献   

13.
自联想2004年12月8日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之后,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如何设计一种兼顾本土和国际行情的国际薪酬体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云馨 《经济视角》2005,(1):22-27
一夜醒来,中国多了一家500强企业 2004年12月8日,联想以17.5亿美元的总代价(现金6.5亿美元,股票6亿美元,承担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新联想集团在5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新联想的国际总部将迁往纽约,并在北京、美国罗利、巴黎设立全球营运中心。  相似文献   

15.
自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0992,HK)宣布以12.5亿美元并购IBM PC业务以来,关于联想此次并购案前景的讨论和相关报道层出不穷,其中大量报道认为联想并购IBM PC后将面临大规模裁员、IBM PC员工不愿留任、文化如何整合等等问题,似乎昭示着这场跨国并购的暗淡前景。联想集团和IBM有关人员则表示并购后的新公司不会裁员,也不会改变IBM员工原有的薪酬待遇和原有福利。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为了扩大知名度、追逐更丰硕的利润,热衷于收购全球性知名品牌。但海外并购遭遇各方阻力,步履维艰,很难将外国品牌变为盘中餐。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空手而归,华为放弃马尼可诱人的烙饼。而少数捷足先登者虽然抢先购得海外知名品牌,却出现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的现象。电子消费产品生产商TCL2003年收购RCA和Thomson电视机品牌的损失正在日渐扩大。2005年斥资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并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的联想集团由于策略上的失误,造成其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开始萎缩。  相似文献   

17.
《经济》2006,(12):82
“到国外去,你会知道在家拥有的一切多么美好!”歌德在诗中写道。现在,如果有人要你评论一下TCL与明基这两个企业,你可以用歌德的这句诗来做一个非常恰当传神的表述。11月中旬,TCL集团发布公告称,将结束公司品牌彩电在欧洲市场的销售。TCL的欧洲经营上半年出现了7.63亿元人民币巨亏,亏损源自并购汤姆逊后的TCL多媒体(TMT)在欧洲彩电市场的惨败。而此前不久的9月28日,台湾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突然在台北宣布,不再继续投资明基德国手机公司,并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保护。明基在并购西门子的项目上总计已经亏损了6亿欧元。33个月前,T…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喧嚣了一整年的IT产业推向了高潮.被称为中国高科技元年的2004年,中国网民人数超过1亿,盛大、前程无忧、腾讯、携程、TOM在线、e龙、空中网、金融界、灵通和九城等十家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股票市场价值总和达到了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作连连.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PC分部,震惊了国内外经济界.TCL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电视业务,随后又收购了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上汽集团购买了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企业双龙汽车48.9%的股份,冠捷科技收购飞利浦显示器业务,温州民企中国飞雕电器集团收购意大利墙壁开关老牌企业ELIOS,广东德豪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北美电器ACA民牌在亚太地区的所有权,五矿集团欲将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诺兰达铝业收入囊中,海尔拟以超过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Maytag)公司,这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美国《商业周刊》撰文认为,未来10年中国企业将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从而将改变世界企业竞争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20.
TCL生不逢时     
宋爽劲 《新经济》2012,(11):30-31
虽然今年上半年TCL在多媒体和家电业务中实现增长,但是受累于华星光电,TCL要在下半年实现增长,仍然困难重重。正如李东生自己所言,TCL需要反思了。在今年8月14日,TCL集团参加巴西"环球资源采购交易会",在众多家电电子产品中,一屏双显、触摸屏和3D智能电视受到南美众多买家的追捧,在本次交易会上,TCL集团与巴西当地品牌签订1总金额超过5亿美元的经贸协议,是迄今为止TCL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