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甄旭雷  杨昆 《中国外资》2011,(24):155-155
科学的公共政策是化解社会各种矛盾、调整各方利益关系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发挥公共政策在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作用,处理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社会存在的突出矛盾,就必须完善相关政策制定的路径方法,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财政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分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福凯 《财政监督》2002,(4):24-25,21
一、关于财政管理分工任何制度,归根到底是一个利益或权利的分配问题,财政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财政制度或国家政策,财政行为主要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的分配行为。国家财政的收支过程就是国家对社会公共产品的分配过程。财政对公共产品的分配实际是国家参与经济组织和个人收入过程的分配,即参与社会经济的分配过程。社会再生产中的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分配只能以生产或消费为依据,究竟以何者为依据,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数量,而这个数量当然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从而分配方式也应当改变",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生产远没有达到财富极大丰富的水平,分配都面临着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即产品供给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为了正确解决这个矛盾,在决定产  相似文献   

3.
股市管理离不开公共政策,它是政府制定的为解决股市公共问题、实现股市公共利益协调目标的方案;政府部门利益处理好坏,对股市公共利益界分及公共政策效果会有很大影响;本文借助股权分置改革、印花税率调整、上市公司巨量再融资与监管等公共政策的运用分析,探讨我国股市公共政策中政府有关部门利益、特殊利益集团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对国家及民众的利益有着深远的影响,要制定一个有效的公共政策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民意的分类比较论述指出民意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有限性,从而可知,民意仅为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因素,公共利益才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对国家及民众的利益有着深远的影响,要制定一个有效的公共政策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民意的分类比较论述指出民意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有限性,从而可知,民意仅为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因素,公共利益才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政府采购之所以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是基于社会公共福利的考虑。政府采购本身就是公共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执行的好坏关系到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西方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已涉及公共资金的分配给社会带来公共福利与效率改进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政府采购之所以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是基于社会公共福利的考虑。政府采购本身就是公共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执行的好坏关系到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西方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已涉及公共资金的分配给社会带来公共福利与效率改进的命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宏观调控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而引发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不仅契合了宏观调控法产生的社会根源,而且还符合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取向和实施机制。为缩小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以及克服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区域性失衡与结构不合理等困境,实现体育领域中社会分配正义的价值诉求以及保障国民的体育基本权,应当通过健全完善发展规划法、财政法、税法及金融法等宏观调控法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9.
冯昭 《金卡工程》2010,14(10):202-202
公共政策的精髓在于,它以公共问题为出发点,体现公共精神,提供公共服务,最终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公共政策偏离"公共性"的基本要求或丧失"公共性"的价值方向,导致公共政策的价值出现偏失。因此有效应对公共政策价值偏失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和”的目标不仅包涵实现人和社会、自然的和谐,还包括公共治理的和谐,即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和谐。古今中外,税收历来都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是全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集中体现,对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税怎么收、怎么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税收工作的核心价值,贯穿到治税思想、治税方略、治税机制中去,作为一个长期的价值目标来追求和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理论抽象上,金融稳定既是一项公共政策也是一种公共产品。作为公共政策,它是中央银行受公众委托而履行的货币职能之一;作为公共产品,它是中央银行向全社会提供的某种金融安全类产品。一般而言,金融稳定与金融改革属于两个层面的问题,因而并不构成对立;但是,在中国的现实金融公共政策选择上,两者却必然地存在某种潜在对立,这导致公共政策制定者不得不在改革与稳定间寻求权衡。  相似文献   

12.
韩峰  史彦波 《金卡工程》2010,14(1):200-200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总存在着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现象,其中一部分构成社会问题,进而转化为政策问题。然而,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成为政策问题,而被列入公共管理者的议事日程。因此,如何科学的界定公共政策问题,对于公共政策的成效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以公共政策问题为出发点,对公共管理者准确界定公共政策问题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受托人和仲裁者,在现代社会中负有向社会民众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不仅要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还要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填空补充、矫正和调节作用,同时还要成为公共经济活动的中心,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和劳务。财政筹集收入和分配支出的活动,不再是一般意义的分配,而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需求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李超伟 《金卡工程》2010,14(6):247-248
公共政策执行力,就是公共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技术,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地贯彻实施既定的公共政策,将政策方案转化为现实结果,以解决公共问题,达到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力是一种执行中的权力,它的承载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公共性是其突出的特征。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运用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力量保证既定的政策方案的贯彻落实,而且还要求这种力量是否符合公平、正义、合理的价值取向。从政治学视角看,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关乎着执政者的合法性基础;从管理学视角看,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与政府的绩效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文明的视野之下,整个社会结构应该是个人、社会、国家各得其所,家国分立,公私分明,各有其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是相互平衡发展又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个体生活和私人关系,包括公民权利、私人利益、个人和家庭生活、私人关系、市场活动、私有财产和私人财务活动等元素构成私域范围。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秩序要对人的充分自由提供保障,维护个人自身的身体、人格、财产和精神享有充分的自由权利,排斥公共权力的不当干预,实现个体生命人格尊严和选择自由的终极价值。国家、政府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公共事务等元素构成的公域之内,制度努力的方向是以此为工具,实  相似文献   

16.
建立我国公共住房制度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有制土地上建设的住房产品作为具有外部性的混合公共产品,属于广义的财政范畴,需要公共政策的干预。我国房地产领域现行财税制度对公共住房制度建设支持力度严重不足,导致住房产品过度市场化,普通商品房市场价格飞涨。这是公共决策行为严重失误的必然结果。解决高房价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困难问题,其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市场机制之外正确的公共政策干预。必须改革我国现行财政分配制度,建立适应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财税制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在于对公共资源、公共产品的再分配,其分配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住房公积金可以看成是法定的以货币储蓄形式向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基本住房保障资金,具有强制性、互助性的长期住房保障基金,具备了准公共物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社会贫富悬殊加剧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明,价值分配是现代财务学的薄弱板块。贫富悬殊主要由价值分配失衡造成,利益相关者财务理论是财务学迈向化解贫富悬殊问题的一个方向性进步。财务学理论体系的修正包括增加价值分配均衡假设、构建价值分配模块、财务信息内部公开以及扩展财务学的理论创新外围。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与机并存。如果能管控好风险,就能化危为机,如果让风险任意扩散,就可能产生大的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这一新阶段,但是人类应对不确定性的知识体系仍未建立起来。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治理的核心是公共风险治理,而公共风险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掌控公共风险的生成机制。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无论是单个国家还是全人类,在风险社会生存,必须要有风险思维,有基于风险的虚拟理性;必须打破基于利益的分配思路,从风险分配的视角审视公共风险的生成机制,发挥财政在风险分配中的核心功能,防范化解公共风险。  相似文献   

20.
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普遍共同富裕的理想远景,必须遵循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竞争中性原则,农业农村政策既要维护农民群众和三农领域相关利益群体的合理利益诉求,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又要充分保障各类农业从业人员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痛点及政策诉求,归纳概括财政投入支持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和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效果和提高财政投入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