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就业》2007,(6):8-9
广东是全国第一农民工流动就业大省。到2006年底广东流动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达2480万人,其中来自外省1800万人;本省尚有未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400多万人,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技能提升工作,在全省组织实施了“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周平  李苹 《中国就业》2007,(4):27-28
2006年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劳动保障部“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部署,制定下发了《福建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方案》,从六个方面,强化运作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技能培训工作。2006年,全省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0.7万人,其中技能提升培训25.49万人(外省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10.4万人),劳务输出培训9.30万人,劳动预备制培训5.96万人。  相似文献   

3.
赵新安 《活力》2010,(8):57-5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先后启动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项目。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本文拟结合我市实际.通过对当前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索优化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威海市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培训工作,把就业培训工作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就业再就业培训2万人,其中创业培训0.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达3.5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陈瑞  王波 《中国就业》2007,(11):62-62
今年来,四川省平昌县就业局通过“五结合”,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就业计划”,抓紧抓实农民工培训。 一是技能培训与引导就业相结合,在突出技能训练的同时,着重帮助学员规划职业生涯,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战性;二是实践操作训练与技能鉴定服务相结合,强化对学员实践操作训练,引导学员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免费为学员提供鉴定服务,做到“培训一人,鉴定一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安阳县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20余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有6.5万外出务工农民提前返回家乡,大量已实现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又回到了农村,农民增收受到了冲击。该县采取“免费‘夜宵’提技能、岗位进村助民工、创业路上送一程”等措施,积极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恰如春风细雨,  相似文献   

7.
邵阳市地处湘中偏西南。这个总人口760万、农村劳动力370万、外出务工劳动力144万的人口大市、劳务输出大市,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2009年1月返乡农民工一度达到89.6万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62.2%。面对大量滞留家乡的返乡农民工,邵阳市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维护就业局势稳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迅速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各种资源,“六措”并举,力促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为返乡农民工送去了冬日暖阳。  相似文献   

8.
赵玺凤 《中国就业》2010,(10):22-24
城中区“扩区提位”战略实施后,农村面积迅速增大,区委、区政府把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作为首要民生问题,在促就业工作中找突破、寻创新,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以发展村集体经济、扶持创业、做好培训为抓手,不断改善就业环境,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容人之量”,拓展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缓解农民工的就业困难,促进农民增收。截至7月底,累计农村劳动力就业6800人,实现农村劳务收入2300万元。  相似文献   

9.
周辉 《中国就业》2008,(9):30-32
当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促进就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靠培训,岗位凭技能”的企业用人机制不断成熟,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0.
长江岛城扬中,人口30万,2011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9190人,新增劳动力转移1926人,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7630人,扶持创业1912人,创业带动就业9582人,发放创业贷款1455万元,新建创业孵化基地35.2万平方米,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1.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95%……一个人人能就业,个个想创业的就业创业新局面,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正在岛城扬中铺陈开来。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作出了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充分就业区的规划,到目前为止,就业规划目标基本全部实现。三年来.全区共城镇新增就业13229人,就业总人数达到4.49万人,占城镇劳动力总数4.74万人的94.7%,所辖38个社区有37个被认定为“成都市充分就业社区”;帮促失地农民实现就业3.63万人,占失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94%;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200人,使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6.3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7.26万人的87%。  相似文献   

12.
种夏 《中国就业》2006,(10):21-22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在全县47.2万农业人口中,有农村适龄劳动力27.47万人,富余劳动力11.7万人。在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过程中,济阳县坚持“内转”与“外移”相结合,有组织、有培训、有保障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走出了一条由简单的劳务输出到劳务产业进而形成劳务经济的新路子,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今年以来,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余人次,累计达到13.3万人次,其中有组织地转移9万余人次;全县劳务经济年均收入达9.46亿元,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就业》2012,(3):30-31
薛城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造车鼻祖奚仲故里、铁道游击队故乡,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全区辖6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420.5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其中农业人口29万,农村劳动力1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近年来,该区以“创古薛劳务品牌,塑经济强区形象”为目标,精心打造了“薛城轮胎吊司机”劳务品牌,并荣获“全省首届驰名劳务品牌”和“全国优秀劳务品牌”,邵飞、孙福臣荣膺“全国优秀农民工”光荣称号,薛城区也被山东省授予了“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区”,培育了“薛城大惠”、“薛城宏大”、“港口装卸”、“堆高司机”等特色劳务品牌,年输出富余劳动力4万余人,年创劳务收入近5亿元,占农民纯收入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肥城市依托本土资源优势,激发全民创业带动就业激情,引领农村劳动力和城乡劳动力积极就业和创业,掀起了一股创业促就业大潮,并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就业》2013,(3):45-4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连续三年利用每年冬春农闲季节集中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约45万人(次)。2012年12月下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制定就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自2012年12月中旬以来,全区农村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已达7.5万人,其中80%以上均为"三  相似文献   

16.
围绕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浙江省东阳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全市18个镇乡(街道)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学校校和技校共完成培训2.75万人.开训课日达到二十多种.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0675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14587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4l10人,与上年同比增幅达到73.6%,实现转移率达到80%以上。一年来,东阳市牢牢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王彪 《中国就业》2006,(3):21-23
宿豫区地处苏北,工业基础薄弱,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农业大县,下辖17个乡(镇)。为了推进全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立足区情,该区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实施“富民强区”战略的重点,先后在全区开展实施了以农民工建档、农民职业技能评审、“两后双百”工程、“三就三百”工程、农村大龄劳动力培训就业为重点内容的“四全工程”,即全员普查、全员分类、全员培训、全员转化。我区劳动力31.35万,其中女性劳动力占近一半比例.做好女性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18.
董萍 《中国就业》2010,(7):26-27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芜湖市农业人口近120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万人,其中就地转移25万人,与08年同比增长5%,与09年同比增长3%;外出务工24万人,与08年同比增长4%,与09年同比增长5%;受金融风暴影响,返乡农民工14.7万人,与08年同比增长7%,与09年同比增长7.6%;帮助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3.2万人,其中返乡创业农民工1.16万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性定位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把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当地的市民;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双向流动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根本出路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张玲  孙刚 《中国就业》2014,(7):60-60
近年来,河南省社旗县以县职业学校为平台,努力推进“农民转型”计划,积极引导农村未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鼓励企业对新招收的农民工开展岗前培训或技能提升培训,创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民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就业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出台了产业集聚区用工优惠政策,解决务工人员的医疗、社保、子女上学等问题,让他们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激发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的热情。目前,该县产业集聚区入驻的131家企业,为2.3万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