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萍 《改革与战略》2007,(6):125-128
治理结构对于高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对传统的企业治理逻辑进行了梳理,并构建了一个修正的企业治理分析框架.按照该框架,人力资本特征对于其所有者在公司治理谈判中的谈判力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本各项特征也将动态的变化,从而引起其所有者的谈判力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高科技企业必须根据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参与企业治理各方所拥有资本特征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债权融资契约 企业是资本、劳动、管理和技术等不同要素所有者通过契约联结而成的有机整体。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要素所有者相互合作能够创造出合作剩余,因此,合作剩余的创造与分配是企业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促进要素所有者之间由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以提高企业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一、债权融资契约 企业是资本、劳动、管理和技术等不同要素所有者通过契约联结而成的有机整体.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要素所有者相互合作能够创造出合作剩余,因此,合作剩余的创造与分配是企业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促进要素所有者之间由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以提高企业合作效率.既然企业可以看作是一组契约关系,就可以从契约治理来理解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4.
从动态博弈视角看企业控制权的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罗宾斯泰英的轮流叫价谈判模型对企业控制权配置进行了动态分析。文中认为,企业控制权的唯一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结果取决于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耐心程度。耐心程度取决于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实力、稀缺程度、专用性、唯一性和流动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控制权配置的未来趋势和多样化特征,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治理结构与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  赵静杰  曾惠永 《科学决策》2008,(11):139-140
知识资本主要是因隐舍高密集度的科技知识资源而具有特殊功能,知识资本本身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企业要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关键就在于通过知识资本所有者与财物资本所有者一同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制度设计,以此来吸引高素质的知识资本所有者,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达到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既有利于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又有利于对于这一分配制度的控制,从而保护企业资本所有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显性或隐性谈判的方式在企业的产权安排中获得了自身的地位,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实力主要来自于其具有的人力资本的特性,人力资本的这些性质综合影响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实力,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谈判实力的此消彼长决定了企业中的产权安排。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内部,资产专用性既不增强也不削弱其所有者谈判力基础。真正决定它们谈判力的是要素自身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于物质资本来说是它的抵押功能,而对于人力资本来说,是它的稀缺性。各要素谈判力基础的计量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而没有一个首先设定的伦理标准。  相似文献   

8.
杨建平 《特区经济》2005,(10):203-204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质量关系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探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在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下为规范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权利、责任而设计的关于公司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权利配置与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这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土地股份产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财产权利与土地产权的理论研究,指出所有制是一个事实,是一种经济存在,其本质是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利益关系;而所有权作为一种权利,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法律规范,其本质是对这种利益关系在法律上的确认和保障。马克思还从使用价值形态和价值形态两个方面对所有权的权能结构进行考察。在实物资产使用形态方面,马克思以土地作为考察对象,  相似文献   

10.
增设独立董事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这样一种机制:它“规定着企业内部不同要素所有者(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等)的关系,特别是通过显性和隐性的合同对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行分配,从而影响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关系”(张维迎,1988)。简言之,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有关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件和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决定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这样一些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进行公司制改革、实施公司治理时存在一些不太规模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