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我国财政部在1998年、2001年和2006年先后颁布和修订了债务重组准则,不同准则下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与计量有所不同。在这三个阶段,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程度和动机是否有所不同?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选取1999年、2006年和2007—2011年沪市A股的债务重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描述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研究不同债务重组准则下债务重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表明:将债务重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要高于将债务重组损益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司;ST公司通过债务重组收益来粉饰报表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吴植勇  赵勃 《会计师》2009,(10):82-83
<正>一、引言新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许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其中,债务重组准则的巨大变化是新会计准则一大显著特点。旧准则下,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阻止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而新准则下,债务重组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非货  相似文献   

3.
杨曾 《投资与合作》2011,(10):98-98
随着2006年新债务重组准则取代2001年的旧准则,债务重组已经成为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比较2006年与2nm年的会计准则在债务重组方面的差异为起点,采用实证方法研究部分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占利润之比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的经济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01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了1999年和2001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下重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和重组后公司长期业绩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2001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减少了重组公司利用重组收益以达到扭亏为盈、股权再融资和撤销ST的动机;同时,2001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下重组公司重组后的长期业绩比1999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下要好。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变更抑制了公司运用债务重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从而使得重组公司的长期业绩更好。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吴珍琳 《金卡工程》2009,13(12):267-267
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一计量模式的应用,加大了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是凭借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联交易等管理手段。上市公司相关利益者在利用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应识别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避免发生政治成本、规避债务契约约束以及避免上市公司摘牌等。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等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9年、2001—2007年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数据来研究会计准则和资本市场监管规则在遏制公司盈余管理方面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为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端入手更为有效。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为满足资本市场监管要求之动机而言,应该从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的改进入手。而会计准则因其公共合约性质和不完备性,既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去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1999年、2001—2007年间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行为支持本文的这一观点,来自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经验证据显示,是资本市场监管规则而非会计准则在影响和制约着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债务重组来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出于IPO或增发配股、债务融资的需要和管理当局追逐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对会计盈余进行调节。上市公司调节盈余的具体行为主要有会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并购重组、关联方交易及非经常性损益操纵4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李茜茜 《会计师》2014,(11):30-31
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影响日益明显,使其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提出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盈余管理的手段和识别方法,以期对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茜茜 《会计师》2014,(6):30-31
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影响日益明显,使其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提出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盈余管理的手段和识别方法,以期对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衡睿杰 《财会学习》2016,(15):125-125
企业债务重组是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基础上,债权人在债务人出现财务困难,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新准则费的发布造成部分企业经济财务出现困难,原本采用旧准则,然后把债务重组中所现差额归到当期损益科目,对其进行盈余管理,进一步控制利润行为不会再实现。文章以企业债务重组事项差别为基础,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阐述我国企业债务重组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债务重组收益的会计处理及对纳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原准则在账务处理方面作了实质性修改,即债务人不再将偿付债务所付代价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而直接确诊为资本公积。新准则对债务重组收益的这种会计处理,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来粉饰业绩,避免关联方之间利用债务重组交易操纵利润,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但是,对债务人来说,无论采用哪种债务处理方式,只要偿付债务付出的代价低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债务人就会因债务重组面最得一定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是客观存在的。债务重组收益是由于债务人清偿债务付出的代价小于所清偿债务的账面价值而产生的,从本质上说,属于交换资产而产生的收益,按现行税法规定应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计算并交纳企业所得税。但新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直接全额确认为资本公积,不符合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将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起到了积极作用。准则中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按重组债务的帐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准则中提出的公允价值概念,由于我国尚不存在活跃规范的市场,难以取得真正的公允价值。于是一些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间,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关联公司间进行债务重组,在公允价值上大做文章,上市公司以少量的资产通过债务重组,获得了了大量重组收益,以达到上市公司大量盈利,蒙骗股民的目的。为了规范证券市场经济秩序,纠正上市公司泡沫利润,财政部在2000年12月29日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七条对债务重组了重新规定:“以现金清偿债务的,支付的现金小于应付债务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体公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按应付债务的帐面价值结转。应付债务的帐面价值与用于抵偿债务的非现资产的帐面价值差额,做为资本公积,或作为损失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并在2001年1月9日,财会计[2001]11号文件中规定《企业会计制度》自2001年元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这样就彻底打破了那些想通过债熏重组来粉饰盈利的上市公司的破了那些想通过债务重组来粉饰盈利的上市公司的美梦,此路不通另辟新径,今年初ST郑百文懂事长决定,拟动用三联豁免的14.5亿债权形成的资本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PT渝钛白公司也打算用债务重组收益的资本公积弥补以前年度累计亏损。是不是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一样可以用来弥补企业的经营亏损呢?  相似文献   

14.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1998年、2002年、2006年及2008年的补充规定这四次准则的变迁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修订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从规范研究的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应用债务重组准则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完善债务重组准则应用的建议.笔者认为准则制定者应从明确定义、分期确认收益等方面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社会应大力推进我国评估业的发展以使上市公司能恰当地取得公允价值.此外,上市公司自身和监管者都必须致力于债务重组信息披露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意义在于调整上市公司的管理结构,为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主要问题是使用壳资源对内输血,而无法自己造血;报告重组比例大,盈余管理现象严重;存在较多关联交易和转让协议.本文对债务重组的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债务重组的几种最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产生的机理,分析了盈余管理与配股后运营业绩和股票长期收益的关系。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配股过程中存在系统的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配股后的经营业绩出现滑坡,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的异常应计利润与配股后的经营业绩具有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配股后的股票长期收益和异常收益下降,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的异常应计利润与配股后的股票收益具有负相关关系。本文认为,上市公司配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股票价值的高估和资本配置效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董霞 《中国外资》2010,(8):35-36
进入新世纪以来,债务重组活动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这促成了规范该经济活动会计行为的、债务重组准则的产生和发展。截至2010年,新债务重组准则在上市公司已经运行了三年多。本文分析总结了债务重组新准则的经济后果,提出了完善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可以采用的盈余管理技术手段主要集中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三个方面。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施行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盈余管理的技术手段更加多样化,对其识别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新旧准则体系下的盈余管理技术方法,拟为对上市公司在新准则盈余管理技术方法的识别提供借鉴。需要指出的是,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词,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必需的,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则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的危害,要尽可能禁止。本文探讨的是过度盈余管理的识别。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债务重组活动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这促成了规范该经济活动会计行为的债务重组准则的产生和发展.截至2010年,新债务重组准则在上市公司已经运行了三年多.本文分析总结了债务重组新准则的经济后果,提出了完善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与会计欺诈有许多相似之处。但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业绩更加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其发生范围更为广泛,危害也更大。必须采取加大对内幕交易的监管力度,以把盈余管理的负面效应减少到最小。完善会计制度,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控制盈余管理负面效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