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但现实中仍存在认识上的“异己论”和行动上的“所有制歧视”,其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教条化、绝对化和简单化认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准确认识理解经典理论的真正含义,对于消除“异己论”和“所有制歧视”,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新征程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这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根源和特点,批驳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中国储蓄率高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的谬论,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雇用劳动制度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癌症”;对中国如何防治金融经济危机提出了六点看法与建议,特别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防范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建议全党要掀起一个学习《资本论》的热潮,以提高防治金融经济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生存型实用文化与李约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二重化,折射为超越实用的对世界奥秘的理论旨趣,构成西方古代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近现代西方追求资本积累的“扩张型实用主义文化”,则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动力。二者的结合是西方的现代化浪潮产生的重要因素。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建立在封闭型自然经济基础上“入世”的生存型实用文化,它使理论创造与技术创新囿于落后的农业实践,既未能产生抽象科学,也缺乏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这是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旅游学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旅游界,关于旅游学的“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存在较大偏差,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研究者们忽视了对旅游学“基本问题”的思考,旅游学的基本问题是旅游者与旅游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从旅游学理论研究的逻辑上讲,旅游学的基本问题是决定旅游学的“研究角度”、“研究特点”、“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的“总根源”。  相似文献   

5.
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落实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和知识经济社会到来的深刻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国科技界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进一步推进和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潮虽然与极端利己主义不同,但其负面效应遍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尤其是对党内和领导干部的消极影响值得重视,表现在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等多个方面,对党的形象,社会风气,党的战斗力,社会安定团结和整个民族凝聚力存在严重影响。本从菌早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现实土壤和对党内的影响等方面论证了“三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同时提出功利主义影响并非党内不正之风的唯一根源,要使“三讲”向纵深开展, 要健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法制,法规,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功利主义道德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依据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科学技术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它不仅作为客观的知识、工具和手段,同时也根源于人类需要,渗透着价值选择。科技与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存在。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科学技术带动了相关技术的“绿化”,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新潮流。中国的环境科技,不但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而且也落后于中国整体工业技术水平。所以,中国必须在借鉴外国研究和开发可持续发展环境技术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从完善环保科研机构、调整环境科研布局入手,进一步改善管理运行机制和适应市场经济;在加大国家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9.
叶陈刚 《新智慧》2004,(8B):3-4
从社会经济与伦理道德发展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推崇道德至上,用伦理道德规范经济活动。当时社会的经济思想从属于伦理道德思想,“道德人”成为社会的主导,从商服务经济被社会所轻视。这就是中国古代社会“重农轻商”、“重农抑商”思想的道德根源。  相似文献   

10.
在哲学上关于“一分为三”的命题已经争论了十七年,作者认为“一分为三”具有普遍性并论证其产生的根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虽然,这场争论中各方各执一辞,但作者希望能逐步确立这一命题,建构立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从现实生活中存在若干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出发,分析这些问题的性质,寻找它们的直接根源和认识根源,从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高度指出政府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存在的某些缺陷和应当充实的内容。文中的“政府经济管理”是指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层次的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2.
德鲁克提出的“企业的事业理论”与韦尔奇的通用电气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印证了该理论对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重大意义。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企业的事业理论”产生的背景、内容、特点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说明了“企业的事业理论”对中国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现实意义,并由此提出中国企业重塑“企业的事业理论”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失业问题已成为并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成为中国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以数字为依据考察中国的失业状况,不能将中国现阶段及加入WTO后的失业现象简单地用西方经济理论来加以解释,这是一种经济转型期的特殊根源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根源相交错的特殊现象,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4.
“心学”的发展在先秦已十分兴盛,它对中国法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原心论罪”的出现,究其思想根源,是注重“心性”的直接结果。从“心性”说的兴起到“原心论罪”的产生有一个百家争鸣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原心论罪”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当然,“心性”学说对于法律上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术界对失业根源的探讨既借鉴了西方的有关理论,同时又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观点和理论。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有历史性和总量性失业根源理论:人口的超量增长和冗员的长期累积为大规模失业提供了前提;结构性失业根源理论: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部分行业失业人员聚增;体制性失业根源理论:企业的关停并转、冗员下岗使隐性失业显性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亚洲与东方论,也即亚洲与东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亚洲“根本革命”论、“亚细亚形态”论、“东方社会主义”论及人类时代进步论。马克思一生中有关亚洲与东方的沉思,体现适应时代、不断更新的逻辑特点。研究马克思的亚洲与东方理论,将为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提供重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加尔比斯认为,金融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部门配置的改善。而中国的资本部门分配在国有经济部门与民营经济部门之间出现了“倒挂”现象,这种“倒挂”现象的根源在于资本分配的“部门歧视”与“规模歧视”。因此。金融结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金融对资本的分配功能;要打破金融服务的所有制歧视,增强金融机构经营的理性;推动民营经济入股中资金融企业,以改善金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题统摄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并造成传统思维方式发生明显偏向。当所有传统的思维方式均受到现代科学技术挑战的时候,我们应该深入剖析传统思维偏向的深层根源并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文化竞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9,19(4):108-108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原《重庆商学院学报》)为重庆工商大学主办的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1989年创刊,双月刊,单月出版;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重庆市一级期刊”和“编校质量优秀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6439,国内统一刊号:CN50--1030/C。自创办以来,本刊坚持“立足西部,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秉承“求实、求是、求新、求精”的精神,探索前沿经济理论和热点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园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缩影,而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构建“美丽中国”的根本。本文在正确认识“美丽中国”时代条件下,对当前大学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落后、主体不明确、特色不突出、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脱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美丽校园的若干思路进行了探讨,大学有必要完善原有校园文化系统,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将“美丽中国”的建设融入大学校园的行为实践中,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建设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