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SWOT分析法,从产业融合视域的背景下分析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果发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有着稳固的合作优势,交通网络覆盖范围大,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且文化习俗相近,四市六县景区呈现互补优势;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体育旅游在宏观层面上有非常有利的政策支持和机遇等优势,但体育旅游相关配套设施落后、体育旅游人才缺乏、专业化的运营团队缺乏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除此之外,收益率依然较低。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为该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第十届泛珠大会,继往开来。今年10月13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各方行政首长在广州签署《泛珠三角区域深化合作共同宣言(2015年~2025年)》,作为指导未来十年新一轮泛珠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宣言》首次提出争取将泛珠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3.
区域性旅游协作好处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世界之交,以粤港澳旅游“大三角”为先导,一批跨省区旅游合作区开始在我国形成,它们是环渤海地区、西北纺绸之路沿线省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东北三省以及西南六省区等。我国旅游业这一新趋向虽然还只是初现端倪,但很值得关注。因为这种跨区合作不是那种以产业与市场相联结、搞市场分割的跨省区经济合作模式,而是一开始就围绕某种特色产业的共同开发来展来的合作,切实触及到了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代表了我国旅游业在新世纪之初进行结构性调整的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4.
树立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有助于发展与东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东亚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东亚各国对中国国际形象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成上升态势.但在出口和吸引国际投资、区域合作制度创新以及非经济因素等方面,中国国际形象仍然面临挑战.中国应从完善地区间产业分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东亚区域合作机制和强化地区安全合作几方面入手,努力提升自身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一项开放度、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驱动下,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参与世界分工合作,旅游区域合作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现实表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旅游协作区的形成,开启了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新阶段。根据上述背景,在系统总结胶东半岛旅游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建立旅游区域合作组织的方案。最后,就旅游区域合作内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总之,胶东半岛须共同塑造旅游区域形象、开发旅游产品,提升整体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2011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方案明确在连云港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标志着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掀开了新的一页.示范区集中了连云港市港口、海关特殊监管区、产业园区等所有精华与优势,是连云港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的重点所在和"T"型产业格局的核心所在.提升示范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就是要充分发挥示范区在东中西区域合作中的独特优势,不断实现东中西区域合作中人才、资本、项目、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示范区的集聚,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区域之间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赵雯 《经济论坛》2012,(7):42-44
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协作,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在旅游区域合作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呼包鄂地区实施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呼包鄂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与共同繁荣的具体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半个月来,中部六省的一致“动作”引来多方关注,9月18日至20日,中部六省省委书记、省长首度齐聚郑州,出席中部论坛郑州会议,共谋“中部崛起”发展大计。与会六省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共同推进中部在规划、项目、产业、企业、资源等方面的联动;逐步推进各领域的合作,近期可从互补性强、关联性大的基础设施、资源、旅游合作做起;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在分工协作基础上更好地体现区域合作的功能互补,避免区域内恶性竞争……紧接着,9月25日,第一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长沙拉开帷幕,这一次,中部六省又是无一虚席,媒体评论此举不仅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国家八部门和中部六省份在联手搭建“中部崛起”的投资贸易平台,是中部六省交流、合作的实质性动作。  相似文献   

10.
蒙陕甘宁能源化工“金三角”区域能源储量丰富,是正在崛起的中国能源新基地.由于“金三角”能源产业合作是各省区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寻求利益交集的博弈过程,作为理性参与人的四省区会通过有效谈判达成强制性的合作协议,因此,本文采用合作博弈论的Shapley值这一概念对“金三角”能源产业合作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促进“金三角”能源产业合作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中部和西部大多数省份都建立了围绕各自省会城市的城市群,而中西结合部的省际边界区域逐渐被边缘化。以位于晋陕豫交界处的黄河金三角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心地理论说明黄河金三角区域存在产生低一级城市群的基础,而金三角区域四市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融、产业相联,使得金三角区域产生跨省域的低一级城市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把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将旅游定为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同时,外资、民资投资旅游业的热情持续升温。这些均表明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2011年5月2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指出,新疆旅游业特色突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十二五"规划,上海旅游业已进入深化都市旅游发展的新阶段,要把握国家战略定位、旅游消费需求升级、上海"四个中心"功能提升、长三角一体化等机遇,在产业规模、产业体系、空间布局、管理体制、产业素质,以及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开创区域合作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将上海建设成为著名国际旅游城市。同时,黄浦江两岸开发,既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头戏,又是上海实施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经济发展特征和趋势之一,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旅游区域合作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本文主要在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指导下,以潍坊市目前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探讨其旅游区域合作的对象、合作模式等,以期对区域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泛珠三角”由沿珠江流域9省及港、澳所共同组成,该区域的合作发展,对各合作成员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良好运行,需要科学的区域合作机制作为基础和保障。必须认识到科学的区域合作机制的关键性,并认清建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现有条件,创制一套科学、可行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泛珠"区域合作十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行政壁垒、地方本位主义和缺乏强约束力的运行机制仍然制约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泛珠"合作进入中后期后,更应让企业通过市场行为发挥主推动作用。未来合作中,广东要发挥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企业在"泛珠"区域合作中的主体作用,以扩大产业合作范围和深度为主线,在合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最终形成市场决定、企业为主体、政府规划引导的体制和机制,为国家区域合作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未来"泛珠"区域合作需要加强培植区域开放体制新优势;携手建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协作创新优势;健全政府与企业对话合作机制新优势;建立跨地区专业市场体系新优势;构建区域均衡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张小菁  张天教  廖翔 《经济地理》2007,27(4):562-564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我国至今最大规模的区域合作。为创造区域科技合作发展的新机遇,拓展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空间。文章从"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的要素、动力分析探索了区域科技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建立多层次的有利于区域科技合作与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百花竞艳、瓜果飘香的仲夏时节,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金城兰州,参加新丝绸之路市长论坛,共商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发展大计。旅游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是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的有效切入点。我们相信,本次论坛不仅对推动陆桥旅游。  相似文献   

19.
十年来,广东大力倡导、推动泛珠合作,从珠三角的内部合作发展,到粤港澳跨境区域合作,再到泛珠跨省市区合作,泛珠合作不断深化和推进. 广东发起 全力推动 十年来,广东大力推进跨界基础设施联通,畅通与周边省区的人流、物流联系,拓展发展腹地;推进经济贸易和产业紧密合作,增强珠三角在泛珠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跨省区合作,实现周边省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的互动发展,促进了区域发展协调;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创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推动了区域经济—体化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拓展了战略发展空间;推进环境保护合作,加强跨省域生态协调与共同治理,推动了广东以及泛珠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和武汉城市圈对豫南鄂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的实际,并研究了豫南鄂北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通过与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比较,研究了发展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和构建豫南鄂北城市群的潜力。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构想,给出了促进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