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财政收支结构来看,我国近年来的债务依存度已经很高,国债规模已相当大,但从国债负担率和居民的应债能力看,我国国债规模并不大,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尚有一定的余地。要扩大国债规模。关键是要降低债务依存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国债结构,加强国债使用方向、结构效益的管理,提高政府的偿债能力。  相似文献   

2.
控制国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对于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意义重大。本文从介绍国债规模监测指标体系出发,对我国国债规模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得出从财政承债能力来看,我国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指标都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财政债务重负不堪忍受,国债风险较大。为此,从控制财政赤字等角度着手,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债是国家为筹措财政资金而向投资者举借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中央财政通过发行国债可以弥补财政赤字、筹措建设资金、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国债发行规模不能无限制地扩大。其规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即:1)国债依存度;2)国债偿债率;3)国债负担率;4)借债率;5)应债主体承受能力等。从国债依存度和偿债率来看,我国国债规模已经超出了承受能力。但从应债能力和国债负担率而言,我国的国债增发空间还较大。综合分析,随着各项财税改革的逐步到位,财政收入的增加,债务负担和偿债能力将大为改观,因此,国债规模的增长率在20%以内,且逐年以1.7%的速度下降,将不会给财政造成太大压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筹集资金用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这对推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债余额增长速度过快,偿债率和国债依存度指标已处于高位,所以应适度控制国债发行规模,降低财政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5.
从债务依存度、债务总规模和政府的隐性债务等指标分析得出,我国现有国债规模适度,发债空间有限.国债政策效用的充分发挥必须要注意防范国债的挤出效应和规避财政风险.近期积极财政政策的走向应是减税以刺激民间投资需求;加强项目监管,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税式支出应重点放在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上等.  相似文献   

6.
从债务依存度、债务总规模和政府的隐性债务等指标分析得出,我国现有国债规模适度,发债空间有限。国债政策效用的充分发挥必须要注意防范国债的挤出效应和规避财政风险。近期积极财政政策的走向应是减税以刺激民间投资需求;加强项目监管,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税式支出应重点放在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上等。  相似文献   

7.
国债的规模控制与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改革以来国债规模的现状是:债务依存度和偿债率过大,债务负担率偏发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经济调控效应,反而对20年来的经济过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我们得出结论:国债的累积规模不大但发行规模过大,当务之急是降低国债的发行规模。当然,通过财政的增收节支可以控制国债的发行规律,但在我国目前可行性却不大。当前,我们只能通过加强国债管理的方式解决我国国债规模问题,具体措施有:实现国债期限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推进国债品种的创新;积极培育和完善国债流通市场;适当增加国外公债的比例;适时发展地方公债等。  相似文献   

8.
拓展政府债务融资空间 启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融资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国国债规模陷入了“财政债务重负和国民应债能力宽松”的悖论之中,不能仅仅依据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地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及居民储蓄率较高这些指标就简单地断定我国国债市场容量与发行空间;两全其美的出路是在振兴财政和优化国债结构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债务融资力度。  相似文献   

9.
从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财政收支、货币供给投资行为、总供给等论述了国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接着,用我国以往年度的国债发行的实例数据分析我国国债具有阶段性和阶梯上升式的特征,并以债务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作为标准来评价我国的国债规模,指出问题症结所在,最后从国债的借、用、还等三方面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日益扩大。“九五”期间控制债务规模的关键是要积极探讨国债规模的数量界限,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持适度的国债规模。冷静地思考国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主要功能,分析影响我国国债规模的各项因素,是确定适度国债规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国债是财政政策的重点实施对象,对拉动经济增长起了积极作用,但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势必会相应加大政府的偿债风险。国债风险的大小主要通过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和国债偿债率三个指标来衡量。努力降低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稳定国债负担率是防范国债风险,更有效的利用国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这样才能迎来国民经济的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国债规模空前扩大,于是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国债的应债能力和偿债能力两类指标体系出发,实证分析了我国国债的规模及其经济负担,并运用国债预测模型对我国未来二十年的国债负担率作了动态预测,揭示出我国国债仍有巨大的潜力,说明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债规模的统计分析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当前经济状况的影响,我国国债存在着财政本身的债务重负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的矛盾,致使我国国债规模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风险性,有可能导致债务危机,进而引发财政危机。因此发现、预见和预 防债务危机,合理确定未来几年我国的国债发行政策取向应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日本国债情况和相关制度变迁,对日本国债的发行、偿还机制等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日本国债制度经过几十年来的改进与完善,在发行方式和管理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但是在债务规模的控制框架上约束力则明显不足.同时,在分析日本国债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基础上,将其与把债务规模抑制在较低水平的美国、欧洲等国家的相关机制进行比较,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中央政府在债务市场的地位、民粹主义压力、债务规模的控制以及增强政府财力空间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国债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政府债务融资在启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复苏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民经济大局看,我国国债规模尚有较大扩展余地,但从财政收支角度看,国债负担又十分沉重。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振兴国家财政,优化国债结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国债数量增速较快。国债的发行,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债规模的扩张,势必会增加财政债务风险。因此,适当控制国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债的供求状况说明 ,政府继续扩大国债规模完全必要。继续扩大国债规模 ,政府必须做到 :(1 )提高“两个比重” ;(2 )优化国债结构 ;(3 )提高国债的支出效益 ;(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改革税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债规模及风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目前常用的国债概念,虽然不能反映我国实际的最终必须由政府财政负担的国债规模。由于财政制度的不同,我国与国外在各种债务负担方面的指标没有直接的可比性。庞大的国债使我国面临巨大的国债风险。进行国债结构的调整,是防范国债风险和保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及效果发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国债规模过大是一直困扰各国政府的财政难题。是否存在国债借款约束的理论机制,用以指导债务规模,化解债务风险?研究发现,国债借款约束至少包含三个关键方面:财政收支不平衡可以有效测量、债权方的预期有必要予以考虑、国债规模必须收敛。微观预期和财富状况是国债借款的基础,而债务收敛和相关经济变量作用是债务规模变化的主要诱因。结论认为,以当前借款约束模型为基础的国债借款约束机制是衡量国债规模可持续性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大类,即绝对量指标体系和相对量指标体系。从绝对量指标看,自1981年该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国债规模曰趋增大,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国债规模进一步膨胀。从相对量指标看,我国国债规模陷入了“财政重负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的矛盾之中。正确认识这一矛盾和判断我国国债规模的大小,除了利用上述指标分析方法以外,更要结合我国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