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模型,结合高新区特点,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探索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苏省淮安市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李盼 《时代经贸》2012,(18):144-145
基于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模型,结合高新区特点,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探索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苏省淮安市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高新区是我国高科技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研究高新区的发展与创新问题,关乎国家的综合国力与竞争能力。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法对太原高新区火炬入统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一方面,太原高新区企业的创新活动活跃,产品创新积极;另一方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的新颖度有限,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科技企业的主要基地,高新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区发展空间有限,区内产业发展资源有限,只有充分融入区域发展中,形成与周边经济互补的格局,高新区才能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基于此,本文采用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对滨海高新区与京冀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地高新区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未确知测度的高新区技术创新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区是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特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技术创新环境的好坏又决定了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首先剖析了高新区技术创新环境的构成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新区技术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评价研究。最后,结合某高新区的具体实例,对该高新区技术创新环境的整体水平作出判别,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级高新区为样本作因子分析,得到创新投入产出能力与市场转化和国际接轨能力两大主因子,基于主因子的综合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国家级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创新领先型、创新优势型、创新潜力型、创新追赶型和创新后进型五个类型。进而以国家级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等级类型为基数,运用ArciVewGIS3.3软件进行空间插值,得到空间分布图,总结出高新区创新能力呈现以上海、西安、广州、北京为创新极的近似菱形空间分布格局,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总体定位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基于"四位一体"的二次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并对上海各高新区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提出了上海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不同发展模式,并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新区的率先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新区的扩散效应不明显、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孤岛经济"、"体制回归"和"边界阴影"等现象大量存在。分析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高新区经济位势不高、扩散渠道不畅和高新区周边地区承接能力不强。针对我国大部分高新区扩散功能不足的表征和原因,提出了5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将河南省的10个高新区根据其发展水平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提出高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发展对策: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注重从区外引进传统优势产业;第二阶段应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阶段应重视培育能力,增强竞争力,建立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高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政策制度上同全国先进的高新区相 比,还有很大差距。本文在对河北省高新区政策环境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营造高新区良好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薇 《经济师》2015,(2):214+218
太原高新区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是山西省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招商引资工作是高新区发展的核心。但纵观目前的招商工作,存在着主导产业规划不明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扶持政策不完善,创新创业载体不足等问题,这些现象不利于未来太原高新区经济健康成长,并影响着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从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中介是高新区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中介的类型进行了概括,然后着重分析了金融中介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高新区金融中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家高新区建设即将迎来第三十个年头,国务院、各部委出台的关于高新区建设、升级、扶持的政策近40项,至今已建成105个国家高新区。将1984-2011年间出台的高新区政策分为两类:一类是推动高新区整体建设、升级的政策;另一类是支持高新区内各类载体、机构建设的政策。通过考察此两类政策内容,探析高新区政策的特点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新区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国际竞争力理论,从系统观点出发,剖析了我国高新区内部结构与国际竞争力影响要素的相互关系,对我国高新区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原则、指标体系和评价步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从国际竞争力角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我国各高新区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新区国际竞争力制定政策、方针和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创新能力是衡量高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高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主要从创新投入、孵化能力和创新产出三方面来设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评价更为科学,在计算各层因素对系统目标的综合权重时使用了层次分析法权重和变异系数加权法权重两种方式,并利用2008年数据对54个国家级高新区进行评价,得到园区最终综合得分和排序。  相似文献   

16.
专业化分工理论认为,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但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高新区的产业专业化程度与创新能力不相关,这说明仅仅依靠简单的产业集聚并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大多数中国高新区是自成体系的水平分工模式,其限制了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新的分工模式在园区内部主要是水平分工模式,在园区之间主要是垂直型的分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福州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时北京、苏州、西安3个高新区和区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福州市高新区和区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时福州高新区目前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应走内涵型、集约式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新区的本质是发挥技术创新规模效应,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但目前我国多数园区的协同效应并未显现,未能实现由产业簇群向创新簇群转变。为深化对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的认识,运用系统原理,结合产业集群的特点,构建集群系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56个国家高新区进行了实证评价。发现多数园区综合能力较差,尤其在环境协同因子、内生协同因子和协同动机因子等方面能力欠缺。  相似文献   

19.
高早亮 《经济师》2012,7(2):219-220
通过分析高新区竞争力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寻求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选用6个评价指标,利用变异系数法对黑龙江省11个高新区进行分析与评价。从技术创新能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区位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黑龙江省高新区竞争力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新区是孵化、催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建设高新区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的一种普遍做法.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内源动力.各国的高新区作为智力资源的密集区,不仅是区域创新的基础,更是国家创新体系形成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高新区创新模式特征的分析,结合太原高新区新产业园区规划的实例,试图摸索出园区规划在高新区创新环境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