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越来越多的讨债光顾托普集团,但他们没有找到他们想找的人:宋如华已经不知所踪。上海的托普人说宋在成都,成都的托普人说宋在上海,了解内情的人则说宋如华早就去了美国。宋如华曾经被这些讨债所追捧,但是,3月19日的托普软件(代码:000583)公告让他们大梦初醒,该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  相似文献   

2.
西陆 《中国企业家》2005,(22):18-18
一纸禁令,曾被誉为“中国十大资本运作大师”的托普软件公司原董事长宋如华,于11月4目被证监会正式亮出红牌:永久性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并给予处罚30万元。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2005,(3)
<正>震撼指数:★★★★★案件回放: 四川托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宋如华去哪儿了?2004 年3月19日,宋如华转让了其持有的托普发展1800万股股权后,悄然离开了公众视线。随后托普公司公告  相似文献   

4.
“当全球的托普员工在不同的地域和时刻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我们激动万分……”托普集团创始人宋如华曾经豪情满怀。现在,他的“托普帝国”已灰飞烟灭。他为托普留下的不是“激动”,而是“悲痛”:10.73亿元以上的违规担保,多达20项的重大诉讼,亏损3.889亿元。他自己则用2元钱转让持有的1800万股股权,并神秘“蒸发”。 2004年7月中旬,托普接到证监会成都稽查局立案调查通知。7月末,集团大部分企业从四川总部迁至托普科学城(托普发家之地)。据说,托普科学城10余栋楼内,只象征性地安排了几名工作人员。托普曾是中国最大的软件基地,拥有内地及香港三家上市公司近 100亿元资产。从1998-2001年四年时间,曾实现三家公司借壳上市,与德隆集团、三九集团并称“重组王”。 2002年,8大集团浮出水面,业务涉及电脑、手机、互联网、电子广告牌、数控机床、房地产、媒体、教育、保险代理、环境生态等10个产业。遗憾  相似文献   

5.
小路 《英才》2005,(12):42-43
1989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7年的宋如华。想不到自己的余生很难再有机会踏上他生长的土地.而西海岸的阳光能否抹掉宋如华在托普产业集团的旧梦?  相似文献   

6.
张小平 《英才》2004,(3):56-56
宋如华于2002年9月17日接受《英才》独家专访时说:“很多人对托普的盈利水平表示怀疑,但没有人来采访过我,没有人和我在一起谈论托普独特的盈利模式。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托普不是泡沫。”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2004,(8)
<正> 4月27日,托普系核心公司托普软件公布2004年首季财报,虽然每股收益较2003年第4季度的巨亏稍有缓解,但无须审计的季报并不能释去人们的疑惑。4月20日召开的2004年度股东大会,托普系掌门人宋如华的不知所终,更是让投资者疑虑重重。已经查明的巨额违规担保以及接连不断的诉讼官司缠  相似文献   

8.
这可能是宋如华这些年来接受媒体采访最长时间的一次——虽然和《中国企业家》杂志往常对封面人物的采访比起来仍旧太短——只有两个半小时。而且,宋如华难得地配合摄影记者进行室内外拍照,但在拍照过程中,他坚持觉得没有必要换下他身上那件过于普通的白T恤。 托普方面虽然口头上称还愿意再接受第二次专访,但是爽约了,宋如华自此又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9.
动向     
芜湖市委书记辞去奇瑞董事长职务3月18日,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辞去兼任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詹夏来表示,辞去奇瑞公司董事长,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党政分开,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宋如华赠股辞职3月19日,托普公告称,为托普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4,(8):30-31
4月27日,托普系核心公司托普软件公布2004年首季财报,虽然每股收益较2003年第4季度的巨亏稍有缓解,但无须审计的季报并不能释去人们的疑惑。4月20日召开的2004年度股东大会,托普系掌门人宋如华的不知所终,更是让投资者疑虑重重。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当园主 “实在不行,我还有园区有房子,卖掉一些,5000万还是有的,再干三五年,我们又变得更大了。” 宋如华不觉得风雨之中的托普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他只觉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企业界发生的败局跟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众多草莽人物相比,有一个区别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中的不少人拥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他们中有教授(宋如华)、发明家(顾雏军)、博士(仰融)、军医(赵新先)、作家(吕梁)、硕士及哈佛商学院总裁班学员(孙宏斌)等等,他们也并非对风险毫不在意,托普的宋如华在创业之初曾经专门拜访落难中的牟其中和史玉柱,向他们当面讨教失败教训。  相似文献   

13.
有材料反映,中国乡镇在上个世纪留下了2000亿元的债务,河南占了近5%,为95亿。也就是说,全省2125个乡镇,平均负债近450万元。目前,已达百亿元的债务,像沉重的大山,压得乡镇干部透不过气来。巨大的债务黑洞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决策失误,资金打水漂。前些年兴起乡镇企业热,上级极力鼓吹,下级头脑发热,掀起了企业兴办大跃进。有的地方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结果论证不足,找不到市场,产品质量不过关,企业纷纷倒闭。在不少地方,破败的厂房随处可见,甚至圈起的院落根本就未动工。再比如最近两年,政府倡导农业经济结…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做企业的人在看到企业在自己手中一步步走向衰落后,有的也许会对自己的做法、战略及成效不容置疑,像德隆的唐万新对自己的"金融整合产业"之路;有的会使自己变得茫然无措,像托普的宋如华在企业遇到重大危机时,他一次次的举措只能向人们表明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在2011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中,赣州审计系统全体参审人员牢记重托,齐心协力,连续奋战50多个日夜,摸清了各县(市)政府性债务规模、结构。17个审计组共确认有债单位350个,确认政府性债务共计81.8亿元,其中一类债务64亿元、二类债务13.9亿元、三类债务3.9亿元。历史、客观地揭露问题,深入分析债务成因,提出审计建议,实事求是地通过审计报告、审计简报等多种形式加以反映并督促整改,做到了完成审计任务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赛维的债务违约终于来了。据悉,赛维目前已经被债权银行诉至法庭,逾期贷款金额在1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7.
"黑洞"是一个天文学名词,对于普通人来讲,还有许多神秘色彩。《辞海》黑洞条:"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暗天体。外来的物质能够进入视界,而视界内的任何物质却不能逃出视界,因此,远处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来自黑洞内部的辐射。"据说,目前全国公款私存约占金融机构总存款的10%左右;由此推算,全国公款私存总量在1250亿元以上,每年流失的银行利息就有40亿元左右。这是一个多么深的"黑洞"!  相似文献   

18.
一、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现状和成因国有企业债务问题已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障碍,不在这个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银行商业化都难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即过度负债;二是存在大量不良债务。从资产负债率来看,根据财政部对30.2万户国有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的结果,1980年,这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值为38.7%,1995年上升为69.3%,其中资产总额74721亿元,负债总额5176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22959亿元。若扣除资产损失和潜亏挂账6696.7亿元,则实际的资产负…  相似文献   

19.
高利 《上市公司》2001,(9):6-10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众多民营企业借“壳”上市案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具有明确的经营主业或技术,急于进入证券市场从而实现主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推广。这类企业多数为民营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因种种原因难以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因而采取了成本较为低廉的借“壳”上市方式。最典型的是宋如华开创的托普科技集团入主川长征和炎黄在线。  相似文献   

20.
媒体披露,我国乡镇在上个世纪末留下了高达2000亿元的债务窟窿。目前的负债总额具体多少,尚未有完整的官方数据,但相关专家普遍认为是在6000亿~8000亿元之间,可能还远不止这个数。以此测算,乡镇债务占我国GDP的比重已经接近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40%。尽管这些推断得出的绝对额不一定准确,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我国乡镇债务总额过大,增长过快。从总体上看,乡镇负债反映出了如下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