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两基"建设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搞好财政管理,重点和关键是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础建设。目前"两基"建设与财政管理工作还不适应,成为制约财政管理工作的瓶颈,突出的表现是:财政体制存在缺陷、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和客观条件存在制约。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基层财政职能、推进财政部门内部基层单位建设、做好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加强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加快推进财政法制建设等措施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构建县级财政保障体系,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文章以山东省为例,以调研材料为依据,揭示了县乡财政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了县乡财政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借鉴国外政府县乡财政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县乡财政建设的几点体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的国际国内环境将发生更加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本文在对“十四五”时期的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财政收支的走势进行了趋势性预判。作者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财政工作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以建设“安全财政”、“功能财政”、“绩效财政”、“整体财政”为核心,以财政可持续为主线,加强财政收支和债务管理,做好财政增收政策研究储备,加快推进现代财政管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内部监督显得越来越重要。加强财政内部监督需要从几方面着手:一是要提高对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工作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强财政内部监督的重大意义与作用充分认识加强财政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规范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的内容;三是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推进财政内部监督取得扎实成效。除此之外,加强财政内部监督还需要注意领导重视,密切配合、精诚团结、加强协作,正确处理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关系等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层财政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级政府是基层财政系统存在所依赖的主要环境。政府既是财政系统的组织者,也是基层财政风险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各级政府承担起基层财政风险的管理职能是控制基层财政风险的有力保证。因此,需采取明确基层政府的公共职能;做好基层政府的开源节流工作;完善基层财政管理体制;加强预算管理的法制建设等措施以加强我国基层财政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6.
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原则与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财政新定位,中国需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既要放眼世界,又要立足国情。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应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现代财政制度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体现民主财政和法治化财政理念,有相应的专门财政管理机构,以专门的治理技术为依托,适应动态财政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借鉴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在财政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深耕细作",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精确度,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财政工作只有实现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蒲承民 《新智慧》2004,(1B):9-9
近几年来,财政部驻地方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简称“专员办”)在积极参与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的执行监管、对部分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审核、对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审批等。各地专员办还紧紧围绕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为财政部加强财政管  相似文献   

9.
县级财政是目前财政体制下十分重要的基础财政,与县级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目前全国半数以上的县级财政入不敷出.县级财政面临诸多困难的根源在于经济总量不足,财源基础薄弱,财政负荷过重,管理薄弱和体制上的不合理性.解决县级财政困难,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夯实财源基础,完善财政体制,加强税收征管和财政管理,努力提高财政运行的质量和水平.本文试以甘肃省泾川县为例,就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与对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财政法律制度体系是指调整财政活动中所发生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制度的总称,它既是开展财政工作的根本基础,也是实施财政管理的重要保障。立足财政法制工作实际,分析财政法律制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完善相关财政法律制度,对于推动财政改革管理,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财政在加强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搞好调控、促进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方面,担负着十分繁重的任务.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政管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正确理解财政监督,是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持续推进,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财政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改革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更加规范.新时代进一步推进财政法治建设和深化财政改革,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依法全面履行财政职能,加快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在财政法治轨道上推动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使法治建设和法治价值观念融入理财的全过程、各方面,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一线工作实践,思考财政审计如何为完善国家治理服务,提出开展财政管理审计是深化财政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本文解析了服务于国家治理的财政管理审计的内涵,分别从服务于国家治理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两个方面论述了财政管理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方式与途径,同时提出了财政管理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层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工作是财政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已成为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重要保障。虽然河南省基层财政部门投资评审机构相继成立并不断发展壮大,对各类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工作也已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应探索建立适合基层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发展的管理体制,不断加强其自身能力建设,创新评审方式方法;前移评审关口,加大参与力度,通过逐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来防控风险;加强宣传,为投资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实施的有效监管,完善与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是当前财政部门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为此,必须规范管理,不断完善财政财务管理的内涵;强化监督,建立健全财政稽查与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财政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16.
财政内部监督具有主体特定性、监督对象广泛性、监督方式是围绕财政资金收支运动的资金信息流进行监督等特征。目前财政监督制度存在着监督目的模糊不清、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基础制度薄弱、监督执法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中各监督主体之间存在职责交叉等主要问题。财政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监督相互协调和相互制衡的财政运行机制、体现财政管理特色的资金流转控制机制、强化跟踪预警和问责的财政安全保障机制以及权责一致、协调运行、体现效能的监督工作机制。财政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基本模式是建立以资金流控制为主的内部监督和以分权制衡控制为特征的内部监督两种模式,实现财政相关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建立与专职监督机构的良好协作机制,重视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财政管理思想是:财政工作要以集中体现国家政策为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稳固、平衡的国家财政作为主要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财政宏观监管与调控,充分利用财政手段和财政政策,处理好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快速、高效地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始于2001年,它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的一种财政管理模式。它的建立对提高财政理财能力和会计工作效率、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和廉政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财政管理是热点问题,但国内并没有一套系统理论来指导财政管理实践。如何理解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如何理解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财政绩效管理的关系,从而达到二者的统一,是财政管理实践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界定财政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概念、区别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存在的认识误区,探索财政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从统收统支的高度集权体制,到财政包干体制,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初步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其中有两次改革值得探讨,第一次是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向委托一代理关系的财政包干体制转变;第二次是在1994年,由委托一代理的财政包干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非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转变。这两次转变是在特定的经济条件和制度环境下发生的,具有逻辑上的客观必然性。本文试图以博弈理论、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理论为依据,分析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