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国情国力》2004,(3):63-64
中科院现代化研究报告:中国属初等发达国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日前在京公布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该报告指出,2002年中国仍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属初等发达国家。"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概念是由中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这两个概念将18世纪以来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次现代化以发展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第二次现代化以发展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此间公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得出了中国第一、二次现代化的实现状况:2001年,中国第一次现代  相似文献   

2.
法国曾经是17-19世纪的欧洲霸主和世界霸主之一。直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法国仍是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之一。然而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的文化软实力在逐渐地衰落。该文分析法国文化软实力衰落的种种表现,综述法国现总统萨科齐和法国学者们对这一衰落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韩国新村运动30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推进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工农业发展严重失去了均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韩国政府和学者们基于国情和农情,经过科学论证,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把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国家伦理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的跨越式发展。新村运动的发起韩国政府自1962-1971年实施了第一、第二个经济发展5年计划,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但在此  相似文献   

4.
印度产业模式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逐渐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模式。印度的产业模式引起了国际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论述印度产业模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度产业模式的利弊,并指出任何产业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各国产业模式必须符合本国国情。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世界传统CBD“两难”处境的成因剖析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提出的挑战,绝大部分传统CBD进退维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它们时于国际游资冲击缺乏有力的预警和防范。“9·11”事件又将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安全等问题提上了紧迫议事日程。本文从历史发展、资源配置和科技进步等视角初步剖析了传统CBD的“两难”成因,指出现实世界的行进吹响了对传统CBD模式扬弃的号角,并提出了E-CBD模式创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由于技术进步加快和全球竞争加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日本兴起,随后欧洲和美国跟进。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产业联盟开始在全球蓬勃发展。在中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各种产业联盟也逐渐催生。中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产业联盟对于推动产业  相似文献   

7.
交通密度对区域旅游就业有很大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区域交通密度的差异,接着总结了了交通运输业对旅游业与旅游就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从交通密度角度研究区域旅游就业问题,以期得到学者们的认同与关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进入一个新的变化阶段。这些变化,除了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外,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在投资领域上,以投资高科技产业为主;二是在高科技产业领域,以投资IT产业为主。对此,台湾媒体称之为岛内高科技产业“西移”。如果从纵向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发展曾有过三次大的变化。第一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时期,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更多是“三来一补”。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时期,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是以劳力密集产业的转移为主。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它以中低技术产业的转…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目前,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新亮点。但是,学者们忽视了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而把它隐含于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问题就变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0.
天水市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属于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内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搬迁建设的三线企业数量较多,地方国有企业相对集中,国有经济比重较大.据统计,自1998年至今,全市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年均在4万人左右.仅2004年,全市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累计就有42246人.  相似文献   

11.
于苗 《特区经济》2011,(4):73-75
零售业是CBD区域内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零售业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CBD的商业发展。北京CBD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发展较快的中央商务区,及具备首都特色,更保有全球CBD的共性。因此,研究北京CBD零售业的布局与消费者特点,对我国大中城市中央商务区的零售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SVAR模型,分上海、浙江和江苏三个行政区域对各产业投资对长三角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①上海的一、二、三产业投资均提高长三角产出和居民消费,对长三角就业增长率有不显著的负影响;②浙江和江苏的第一产业投资在短期中可以提高长三角产出和居民消费,但对长三角的就业影响有限;③浙江和江苏的第二、三产业投资,在大幅提高长三角产出和居民消费的同时,也对长三角就业的增长率有积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均呈现递增趋势,随时间推移,可较好地提高长三角经济整体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睿 《特区经济》2009,(9):263-265
第三产业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定量研究这种贡献可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导。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通过对直接贡献、后向波及效应、前向波及效应、消费波及效应、综合就业系数等经济衡量指标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就业的贡献都是十分显著的。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燕平 《特区经济》2009,240(1):35-3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分工模式也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服务外包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成为了热点,各国政府采用各种措施推动服务外包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如印度这样较具竞争力的国家,中国在吸引全球服务外包也排前列,但服务外包的竞争形势依然激烈,外包形式还在不断地创新,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应如何面对?文章采用SWOT方法对广东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期望广东能在服务外包领域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考察在我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增加情况下,资本深化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反向作用。鉴于我国技术进步具有要素偏向性,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时加入有偏技术进步假设,发现在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投入的条件下,资本深化会加深对就业的负向冲击。并利用wind数据库公布的中国制造业2383家上市企业2007-2018年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验证了这点,结果发现:(1)在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投入时,资本劳动比增长率提高会降低整个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技术进步吞噬就业。但是,资本深化对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就业增长作用呈反向趋势。(2)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后,该反向变动趋势加强。这意味着,在技术进步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劳动者需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企业和政府配合提供培训支持,防止工人由于技能不匹配而导致大规模的结构性失业。  相似文献   

16.
韩民春  韩青江  夏蕾 《改革》2020,(3):22-39
利用2013-2017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制造业就业总量存在显著的负影响,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提升1单位将导致制造业就业总量下降3.35个百分点。针对影响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东部、西部地区有显著的负影响,对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对制造业细分行业、低技能劳动者和男、女劳动者就业均存在普遍的负影响,对高技能劳动者就业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深入研究后发现,工业机器人替代不是导致制造业就业下降的根本原因,而是对制造业就业岗位的补充与延伸。政府在制定针对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时,应根据地方制造业劳动供给与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灵活安排。  相似文献   

17.
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使用与前人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990-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中国经济历年来主要靠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拉动,但是2009年以后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开始超越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此外,文章计算出三次产业资本边际产出比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应当调整投资在产业间的分配以提高资本效率。最后,通过产业结构与三次产业就业关系的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能够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相似文献   

18.
Unlike studies that analyze the impact of robotics technology on overall employment at the industry or firm leve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ross-division employment adjustment within a firm in an industry with greater diffusion and penetration of robotics technology. By examining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employment, we measured job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 at the division level and explored whether robotics technology, as a leading example of automation, not only displaces workers but also introduces new jobs in favor of labor. We made use of unique, division-level employment data for Japan’s manufacturing firms, together with industry-level data on the install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s. We found that industry-level adoption of robots positively affects the firm-level job creation rate and the job destruction rate. Because the magnitude of the impact is larger for job destruction, robot adoption has an overall negative impact on firms’ net employment growth.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labor displacement effect of robotics technology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jobs due to technological change coexist even at the firm level.  相似文献   

19.
张建华  郑冯忆 《改革》2020,(1):59-75
推动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创新性地将有效结构变化指数(ESC)应用于我国2008—2017年29个省份的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分析,研究发现:ESC的影响效应主要通过延迟效应与加速效应传导,但两者在对服务业不同发展指标上的影响呈现差异;我国服务业ESC可推动服务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长,但会抑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服务业平均工资的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服务业ESC是驱动服务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的重要来源,生产性服务业与非高端服务业ESC则会显著抑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上还有巨大空间与潜力,可通过结构持续优化来有效发挥结构配置效应,促进产业发展,并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偏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统计模型,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各产业从业人员、地区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近年来江苏省就业增长状况的基本轮廊和江苏省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与就业率相背离的现状,基于调整线性回归模型对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偏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发人力资源,完善就业形式以促进就业增长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