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科技进步在振兴农业中的作用已成共识。然而,科技兴农的战略目标究竟是什么,加速科技推广需采取哪些主要对策,对这些关系科技兴农成败与否的重大问题,却未见形成明晰的指导思想。本文试图结合山西省原平县情况,就这些问题谈点认识。 一 笔者赞同,科技兴农的目标应当是“高产出农业。”所谓高产出农业,概括讲就是“四高农业”,即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学技术是潜在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需要国家财政和广大农民的投入。下面就科技兴农中的财政金融问题谈点认识和建议。 一、科教兴农要有财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科技兴农是我国发展农业的一项战略决策。这几年科技兴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认真解决。3月13日中国农经学会中青年农村经济研究会等单位召开了科技兴农座谈会,4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座谈共商科技兴农战略。国务委员陈俊生在座谈会上发表了“依靠科技人员推进科技兴农”重要讲话,与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会上,本刊记者征得陈俊生同志的同意并经本人修改,现把陈俊生同志的讲话全文以及其他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摘发如下,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4.
科技兴农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战略措施。农业再登两个新台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农民才能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原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生产没有流通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走科技兴农之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走科技兴农之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使我国农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但目前不少地方和部门在思想认识、政策措施、服务体系、人员素质、资金物资和组织领导等方面还存在与这场变革不相适应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转变思想,实现农业发展依靠重点的转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实践也证明,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体,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生长点。要振兴农村经济,最终取决于技术的进步与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宣威市立足于人多地少、人增地减、农业发展受资源约束不可逆转的实际,采取行政推广和教育推广科技相结合的措施,把农业发展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92055万元,比1992年增长37.5%,年均递增6.6%,粮食总产达4.39亿公斤,比1992年增长19.3%,年均递增3.6%。宣威县科技兴农重点抓了五个到位:一是抓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领导精力和工作力度到位。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和任期目标,倡导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实际大办科技示范样板,为农业科技推广做表率,树形象。二是抓农村科普培训到位。农民是科技推广的主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业,党中央曾先后提出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近两年突出了科技兴农,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更明确指出:“振兴农村经济,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成果的广泛应用”。其理论根据何在?与政策、投入是何关系?农机在科技兴农中起什么作用?九十年代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都是农业战线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深刻理解科技兴农的理论根据及其与政策、投入的关系“科技兴农”,意味着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生产力以振兴农业,提高农、林、牧、副、渔业的单产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加农产品总产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一指导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科技兴农中的问题和思考樊大庆十几年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广大农村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提高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广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来,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适用新技术的覆盖面逐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金坛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为抓手,把办好农民最需要办的事情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立足岗位,通过科技兴农,拓宽农民增收路,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农业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项技术性、地域性、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多学科、多部门协作。要以科技为先导,以管理为手段,形成人、技、物、管“四位一体”相互配合的,全程服务的农业发展新模式。一、先进的经营管理是推进科技兴农的重要手段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农业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则需要管理来推进。振兴农业,打破农业的徘徊局面,除靠政策和增加投入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推广运用。在科学技术不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调整生产关系和单纯依靠增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来促进农业生产也是不可  相似文献   

12.
廊坊市农资公司坚持开展农资系列化服务活动,始终把为农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特别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吃透精神、领会实质,积极支持"三农"工作开展,改革完善服务办法,扎扎实实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一、领导重视公司班子几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服务规划,要求服务工作要实实在在直接为农民办实事。一是投资30多万元完善了化验室,不让伪冒假劣农资进入农村。二是选派热心科技服务、经验丰富的农艺师,长期服务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三是成立为农服务小组,勤碰头、勒汇报、勤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13.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农村现有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如何按照科技兴农的需要强化功能、优化运行.是一(?)重要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射阳县科技兴农的工作调查,在这方面有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科学种养离不开社会化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14.
通县是北京市主要粮食产区之一,1990年粮食总产和单产比1985年分别增长30%和40%,科技因素在新增粮食中的作用约占50%。科技兴农给通县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实惠。 由于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某些缺陷和旧的传统观念影响,在科技兴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一、突出重点,明确思路,加快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实施步伐 (一)以推广农业良种和轻型栽培技术为重点,依靠科技挖掘增产增收潜力。第一,推广良种良法,深挖增产潜力。一是加速新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围绕种子纯良化的目标,一方面要花大力气抓好新品种的选育、引进、示范推广。市、县推广部门要积极引进、试种、筛选、繁殖苗头性品种和接班品种。另一方面,要利用县、乡级现已具备的设施条件,县乡联合,加快统一供种,提高种子质量。同时加强质量检测和依法管好种子市场。1995年全市统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蒙城县坛城镇依靠科技兴农,紧紧围绕市场,合理优化经济结构,广辟农民增收财源,使全镇的农民纯收入每年增加 200— 300元。   马湾鲜桃武汉俏销   马湾村的农民马英华利用技术专长,从事林果生产, 1995年他大胆引进栽植山西优质鲜桃品种“大九宝” 18亩,获得成功。 1997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鲜桃 1900公斤,由于这种桃个大、匀称、皮薄、肉质鲜美、口感好,倍受客户青睐,产品一上市就被武汉鲜果批发市场以每公斤 1.2元收购一空,马英华年收入高达 4万元。由于桃园效益好,群众纷纷向他求教,要求引种。镇政府科学引导,大力…  相似文献   

17.
四川科技兴农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聂祥凡,雷俊忠一、存在问题近几年来,我省科技兴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严重影响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实施的制约因素.(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四川财力紧张,对农业特别是对农业科技投入明显偏低.全省科技...  相似文献   

18.
一、“科技兴农”提出的必然性 (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上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和海洋开发等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浪潮后,这对我国农业的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因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技术的竞争。农业部门仅靠传统的观念、生产方式和农产品,是摆脱不了我国人多耕地少、供求矛盾突出问题,也无法在国际市场打开局面的。而应用科学技术进行开发农业的潜力又是巨大的。如一般农作物  相似文献   

19.
贫困地区科技兴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志朝(山西省中阳县人民政府)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来,贫困地区在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时至今日,农业靠科技的问题在贫困地区尚未得到真正解决。问题集中表现为:(一)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尚未健全,运转机...  相似文献   

20.
推广科学技术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但在广大贫困山区,科技兴农面临着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等方面的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使科技兴农沿着健康的轨道推进?地处大巴山深处的南江县贵民区的探索与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把握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克服片面性和绝对化,坚持几个辨证的统一。一、坚持科技兴农与振奋精神相统一。贫困山区的科技兴农,除受制于农民低下的文化素质、落后的传统观念、狭窄的眼界等直接心理屏障外,还有“听天由命”,“无所作为”、“知足常乐”等消极意识作祟。在贫困山区提倡科技兴农,如果不针对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