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麦肯锡的预言,中国的零售业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没有中小零售企业的立足之地.抛开预言回到零售业现在的竞争格局,事实上经历了零售业全面开放的第一年后,很多中小零售企业可能在庆幸自己还活着.如果要搜索2005年中国的零售业关键词,“倒闭“肯定是其中之一.全国各地零售企业就像是谁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闭关门,在过去的一年多就有150多家超市700多家门店倒闭,这些倒闭的基本上是地域性的中小零售企业.……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宣布全面对外开放。随着外资零售业巨头的全方位、多渠道的战略布局和迅猛扩张,国内零售企业顿时陷入了新一轮更为残酷的竞争。短短一年半间,全国竟有150家大中型连锁超市先后倒闭,“上海华联”等一些规模较大的本土连锁商企年报也相继出现亏损,中小零售企业更是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3.
2005年是中国零售市场开放元年,舆论倾向认为本土零售业已是最危险的时刻。与此相印证的是,近一年多来倒闭的本土大型超市就达150多家。值得业界注意的是,那些零售巨头也不是全都在状态,包括那些洋巨头——原以为可以一马平川的中国零售市场也给这些零售巨头出了难题。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随着外资零售业巨头全方位、多渠道地战略布局和迅猛扩张,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国内零售企业陷入了新一轮更为残酷的竞争,中小零售企业更是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5.
零售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之一。不论是中小零售企业还是零售业巨头,超市百货还是各类专业连锁,从实体零售业到虚拟的网络零售,一言蔽之,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回顾2010年国家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为整个中国零售行业的积极向上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现代商业》2006,(1):32-35
零售业对外开放一年了,这一年被称为零售元年。这一年内资、外资零售企业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暂时的,它将决定着中国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对这一年内资、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动向进行一番梳理,看看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对中国本土零售商的悲观预言是否已经凸显。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零售业将成为完全开放的行业,这无疑对国内零售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如何把握机遇,怎样面对挑战,是每个零售企业不能不回答的紧迫问题。现就入世后,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提出对策。一、我国零售业的现状1.多业态并存。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爆发一场综合性的零售革命,仅是三五年的时间,西方存在的一切零售业态几乎都在中国出现了,至今,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70%在中国“抢滩登陆”。目前,中国百货店已经进入成熟期,超级市场、仓储商店进入发展期,便利商店、购物广场进入起步期。…  相似文献   

8.
零售企业战略扩张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40多家在中国”抢滩登陆”,对我国传统零售业初步形成了渗透和吞并之势。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将于2004年12月11日前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这意味着中国零售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零售企业将面临着全面的生死挑战。我国大型零售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根本出路就在于通过战略扩张来实施规模化经营。从当前零售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零售企业战略扩张模式可有以下几种。1.直营式战略扩张。零售企业利用自有资金,通过构建新的零售业分公…  相似文献   

9.
蒋孙明 《海峡经贸》2001,(12):27-29
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是相当谨慎,并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式。1992年我国决定开放商业零售领域,只允许外商在11个城市试办一至两个合资零售企业,规定了不得经营批发业务等比较苛刻的限制条件。到1997年8月止,全国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外合资大型零售企业只有18家。但随着中国入世进程加快,我国出台了一些新政策,这些新政策极大地促进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到2000年来,共有305家零售企业在中国营业,外资企业的全部零售额达到了526亿元。外商进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有: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11日,中国全面开放零售业市场,对外商零售企业的限制包括 通过合资企业开店以及只能在少数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店等均被取消。作为全球第 三大零售业市场,中国市场吸引着中外零售企业竞相角逐。已在中国拥有240家 连锁店的家乐福,2005年将增设150家;沃尔玛2005年将在中国新开10-15家店 铺,总数将超过50家。而与此同时,国内的商业巨头几乎同时将扩张的步伐调快, 一个又一个的扩张举动几乎成为了这两年不是新闻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海峡经贸》2002,(3):13-13
美国名的企业管理顾问公司麦肯锡的一份调查报告预言,在未来3至5年,中国零售业60%的零售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是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巨头手中。  相似文献   

12.
有特色就有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零售业专家,北京锐迪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多年从事营销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咨询.曾在欧洲考察零售业,著有《零售王──现代商场策划与设计》、《策划王──成功策划公司运营指导》等多本专著。本刊记者就入世对我国零售业尤其是中小零售企业的影响等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现代商业》2005,(11):54-55
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大部分已进入中国,快速的扩张由半遮半掩转向公开。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之后的第一年,中国零售企业进入了竞争最激烈的年代。中国零售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采购竞争、营运竞争。而在这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财务的竞争——开源节流。  相似文献   

14.
朱峪 《现代商业》2005,(3):44-45
零售业属于竞争性产业,随着中国加入WTO后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市场的全面向外资开放,零售业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中国零售业企业数量多,但规模过小,排名前50家的零售额之和还不到全国的5%,  相似文献   

15.
零售业对外开放一年了,这一年被称为零售元年.这一年内资、外资零售企业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暂时的,它将决定着中国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对这一年内资、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动向进行一番梳理,看看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对中国本土零售商的悲观预言是否已经凸显.……  相似文献   

16.
零售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之一。不论是中小零售企业还是零售业巨头,超市百货还是各类专业连锁,从实体零售业到虚拟的网络零售,一言蔽之,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回顾2010年国家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为整个中国零售行业的积极向上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由于经济长期不景气,消费持续低迷,日本批发零售业陷入艰难境地。自去年日本著名百货公司崇光公司倒闭后,9月14日,日本又一批发零售业巨头——麦凯乐公司宣布破产。为摆脱困境寻求进一步发展,日本大型批发零售企业纷纷扩大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其中,CGC集团就是其中较突出的典型。CGC集团成立于1973年,是日本最大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合作组织,在日本全国有230家会员企业,3000多家代理店。该集团根据市场需求,从世界各国及日本国内采购食品、酒类、饮料及各种生活用品等。其中,从中国和美国进口的商品各占总量的…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是我国零售流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然而就在当年年底,在我国北京、昆明、重庆等地先后曝出普尔斯玛特会员店关门倒闭事件。普尔斯玛特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零售业巨头之一,曾经一度在我国拥有超过五十家包括普尔斯玛特会员店和诺玛特大卖场两大品牌的大型连锁超市,也曾经是我国零售业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商业市场1992年开始对外资开放。直到现在,经国务院批准的合资商业零售企业只有28家,经地方政府审批的有270多家,这个数字在整个中国商业零售业里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即便是目前开店最多的家乐福,也只有27家店,而它在全球有大大小小9000多家店。在只有6000万人口的法国,仅6000平方米以上的。Hypermarket(大卖场)家乐福就有  相似文献   

20.
中小零售企业如何应对外资超市的低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跨国集团在中国零售业异军突起,促使中国零售企业在一个世界级水平的平台上展开竞争,并给国内中小零售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作者认为,在与外资零售企业、国内连锁巨头的抗衡中,中小零售商完全可以生存得很好,关键是把握和实施定价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