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大型跨国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各个科研领域形成了强大的经济科研实力,依托知识产权制度,将自身的专利与标准紧密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一条龙’获利道路。”在国际竞争下,中国产业必须拥有有自主知识产权之标准,否则就会成为别人的附属国和OEM,只能做世界的配角。而当中国企业再不仰人“标准”生存,对于国际企业来说,这将意味着他们失去源源不断的坐收专利费用。赢得标准,就赢得巨量金钱!从买标准到卖标准,路还多远?@本刊编辑部 @郝锋 @李瀚 @珉琦  相似文献   

2.
国家专利是国家科技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专利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诸如企业专利较少,职务发明少。国内发明专利少和到国外申请专利少等主要问题。专利是科研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科研机构。就有什么样的专利结构。企业研发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科技工作的基本规律,也是我国技术创新和“科教兴国”的基本规律。调整科研结构是扭转中国专利被动局面的根本途径,我国要实行以企业职务发明专利为主体的专利战略。把为企业专利服务作为专利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单纯依靠‘中国制造’则很有可能成为洋品牌的殖民地”;“人家吃肉我们啃骨头,人家吃米我们吃糠,别看‘中国制造’那么热闹,利润大量被外国人拿走了”;“‘中国制造’不能孵化‘中国技术’”……  相似文献   

4.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战略,已成为各国企业抢占市场的“杀手锏”.但专利和标准结合产生的限制竞争行为,应受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  相似文献   

5.
国家专利是国家科技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专利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诸如企业专利较少,职务发明少,国内发明专利少和到国外申请专利少等主要问题。专利是科研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科研机构,就有什么样的专利结构。企业研发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科技工作的基本规律,也是我国技术创新和“科教兴国”的基本规律,调整科研结构是扭转中国专利被动局面的根本途径,我国要实行以企业职务发明专利为主体的专利战略,把为企业专利服务作为专利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是全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工业企业之一。近年来,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以及省国资委的关心支持下,集团在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改革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三江人也一直追求以更高的标准、更快的增速、更强的实力为祖国航天事业持续做出实质性贡献。2005年以来,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实际明确提出,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将以“建设‘学习型、和谐型、进取型、效益型’企业,打造‘中国航天骨干力量,中国一流企业集团”’为奋斗目标和企业理想,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继续发扬航天传统精神和“三江精神”,加速促进企业在新的战略机遇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面向国际竞争的专利竞争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入世”给中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专利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企业将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专利竞争,从而建立自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为此,提出了5条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8.
涉外专利对很多人来说,也许还是个陌生的字眼。但随着入世的钟声敲响后,它就成为企业占领国际市场、能打敢拼的“核武器”。最具说服力的事就在眼前。6C(即日立、松下、时代华纳、JVC等6大技术开发商结成的专利保护联盟的简称)早就知道他们的DVD专利在中国遭到了侵权,但他们居然一直耐着性子等到今天才“翻脸”,这恐怕与我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不无关系吧,其道理很简单——游戏规则变了!  相似文献   

9.
《商周刊》2011,(7):46-47
一直以来。澳柯玛都把“创造更美好的产品,为‘中国制造’赢得世界的尊敬”作为自己的企业使命,而更美好的产品,说到底还是需要不间断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专利:入世后的一个沉重话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经济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专利的竞争方面。谁拥有更多的专利,谁就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多的控制权。本文试图从国外专利的“列强”中窥视国内专利的薄弱环节,并从中得到启发。 专利——西方大企业的新财源 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主要是拥有专利的经济拉动,这在信息、自动化、生物工程等6个前沿领域尤为突出。专利列强必须是科技大国、经济强国,企业也是如此。从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专利商标局每年都公布企业专利注册排名榜,IBM公司已连续8年荣登榜首,仅 2000…  相似文献   

11.
倪晓菁 《经济论坛》2005,(8):124-126
加入世贸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面临严重的考验,尤其是知识产权领域。专利之痛在中国企业身上频频发作,即使被认为是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国外遭遇的最大一桩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思科华为案在2003年7月以和解告终,中国企业也不能逃脱愈织愈密的专利大网。确实,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日趋增多。从“DVD”专利费用的收取到音响技术、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重大高新技术攻关的专利战略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体制的特点,提出了确保高等学校科技立项质量、保护我国重大科技攻关成果知识产权的专利战略和具体措施,通过总结、分析我国“六五”到“九五”期间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低温核供热反应堆技术”的专利管理实践,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专利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05年12月11日中国对外资开放快递业,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全球各大快递公司在国内快递业频频出手。比如6月,国际快递巨头FedEx在中国启动国内限时服务,正式“叫板”中国邮政的EMS。“投入运营的国内限时服务包括‘次早达’、‘次日达’和‘隔日达’。其中,‘次早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铺设企业创新发展的捷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瑾  高伟 《经济与管理》2002,(11):38-39
近一段时期以来,围绕着沸沸扬扬的DVD、打火机风波,引发了人们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关注,知识产权问题成了入世后国内企业接触国际“游戏规则”的第一课。在国内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正在试图采取行动抵制这一“游戏规则”而未果的时候,有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早在1999年6月,东芝、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时代华纳、JVC等6大技术开发商就结成了6C联盟,面向全球发表了“DVD专利联合许可”的声明,声明称只有购买了6C专利许可的DVD厂商才能从事生产,而在国内得到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强  孟浩  张新亮 《时代经贸》2010,(14):65-65
标准经费是院校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主要经费,立足标准经费搞好教学保障是贯彻落实军委、空军关于“进一步加强标准经费管理”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只有狠抓标准经费管理,坚持“科学理财、勤俭用财”,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调整有限经费,才能为院校教学、科研各项事业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九五”时期,中国提出要“有计划地发展境外投资”,到了“十五”时期,明确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遣无疑为中国现阶段及今后的对外开放工作确立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就中国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宜度来说。中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相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已经足够高了。结合中国目前所处的技术等级水平,中国现阶段不宜过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同时要将知识产权的保护重点放在“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上。  相似文献   

18.
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基础的环境规制工具,其“以新代旧、以严替宽”的动态提升过程是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手工收集整理中国2005—2013年出台的60项行业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信息,利用同期中国水污染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标准提升能否提高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触发“波特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标准提升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2.28%,且该影响在达标压力高的企业、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和执法力度强的区域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企业通过内含于设备升级改造的物化技术进步、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方式实现绿色转型。进一步地,标准提升虽然未能增加企业绿色专利申请数量,但是显著提高了企业专利质量;同时,受冲击行业的技术改造需求间接诱致其上游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专利研发,“波特效应”向上游产业溢出。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就是将企业的生产、技术、销售、服务一系列经营都放在国际市场背景中进行,采用国际生产经营标准,进行国内国外市场的整体经营。怎样确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标准?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一、确定标准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迅速开拓国际市场。(2)有利于消除贸易的技术壁垒,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3)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科技水平,改善经营管理。二、国际标准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四条规定:“国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这里的“国际标准”应包括两层含义即国际标准和国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剧,在很多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转向基于标准的竞争。尤其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在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化对技术创新、技术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新的信息技术在产业化之前就需完成标准化工作,将诸如“制式、接口、频率、格式”等技术规范事先约定,形成标准化的软硬件平台,从而达到互联互通。技术标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产业主导企业寻求垄断和进行全球利益分配的“游戏规则”。2002年,科技部提出“人才、专利、标准”三大战略。而产业联盟可以促进业界企业的强强联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通过联盟这个平台,促进联盟成员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内统一标准,进而推动企业的标准化战略。本文从产业联盟的视角对通信企业实施标准战略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