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金融体系尚存的不足通过一些经济现象表现出来,一是整个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的比重过低,需要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二是资本市场本身存在结构的缺陷,即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充分。中国金融改革所处的这个发展时期就是以完善中国金融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时期,而完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2.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而社会融资结构多元化趋势将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结构性影响。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在减弱,而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民间借贷市场的作用逐渐增大,多样化的社会融资需求满足度提高。建议加强货币政策对社会融资总规模结构的引导作用,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力度和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引导民间借贷合法化并实现可监测可调控的目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正发生深刻转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的增长动力正在逐渐形成。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同时要求金融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增加全社会有效供给、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中国金融体系目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社会融资体系结构性失衡,以股权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方式对全社会融资贡献不足.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金融体系残缺金融体制缺位 (一)中国金融体系残缺 我国中小企业当务之急应该实现融资创新的组合模式和路径优化.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体系中,适应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小资本市场不完善,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联接资本供给方和市场融资需求方的渠道不畅,非金融企业融资的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债券市场融资主要为资信良好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疲软,熊市当道,社会各界纷纷把资本市场下跌的原因归结为市场融资量过大、过快。甚至连许多专家都一致认为资本市场的过度圈钱是导致市场疲软的罪魁祸首。本文一方面将2006年以来股市涨跌与市场融资规模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融资规模和市场的涨跌并不是绝对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另一方面阐述了中国经济离不开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为使资本市场走出低迷,文章建议政府和监管当局要平衡资本市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华 《上海金融》2006,10(10):62-65
当前,金融体系日益市场化发展的趋势使金融中介(银行)关系型融资方式面临资本市场保持距离型融资方式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对关系型融资方式以及对金融体系演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在一个产业组织模型中,分析了全能银行制度下竞争对关系型融资和金融体系演进的影响,并提出了金融体系设计的整体观点。  相似文献   

7.
与大多数新兴市场一样,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序列上,股票市场被放在了优先的位置。随着股票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债券市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和提供资产和风险管理工具等方面,债券市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亚洲金融危机警示人们,债券市场不发达和过度依赖银行的金融体系是脆弱的,一定规模的债券市场对提高一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在总量规模扩张的同时,也正面临着严峻的结构性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愈来愈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从资本市场的视角讨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运行机制,并根据1994-2005年我国资本市场和产业结构有关经济数据,对资本市场融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随着资本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对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变迁起到促进作用。最后,对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资本市场由于制度缺陷和结构性矛盾,在效率问题上表明出了明显“效率悖论”问题。从资本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和优化经济结构方面看,表现出较低的运行效率,但从支持国企改革、为国企融资的角度看,又体现出较强的融资效率。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在宏观调控情况下,国民 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但是 证券市场走势却出现了严重的背离。以 银行和资本市场为主体的金融体系运行 效率低,金融资源浪费严重,直接融资 内部机制失调,多层次市场发展滞后等 多种问题,尤其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比例长期严重失调,导致企业资本结构 不合理,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